|
道家类 》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47節:言語是溝通工具(1)
吳建雄 Wu Jianxiong
由此我想對有真本事的人說,看到你進步,旁人總會眼紅的,他們會想很多法子去刁難你。對於這些無聊的挑戰,你應該學會笑着面對,最大的侮辱其實是最大的鼓勵,最尖酸的取笑恰恰是最善意的進言。衹有耐得住寂寞與刻薄,才能真金不怕火煉。真正的射手,不妨隱忍於黑暗,太陽升起之時正是你彎弓射日之機,到那時,箭在心中,自然百發百中。
第二十二講 言語是溝通工具,也是達意的障礙 --《莊子o外篇o知北遊》解讀
《知北遊》既名為"知",想必是到過北方的了,多情的莊子在走馬觀花的行程中播下了無數愛的種子。
南方還是盛夏,北方卻已是嚴鼕。南方那些枝葉繁茂的樹紛紛用羨慕的眼光看着北方枯萎的樹,因為在表面上北方那些樹毫無枝葉,沒有生機,但它們的內心世界卻是蕩漾的、閃爍的、流光溢彩的。莊子,這個絶頂睿智的男子就在它們身邊,喝酒,冥想,偶爾哼幾句小調。
我能想象,南方的樹實在太羨慕北方的樹了,於是它們在一夜間全都枯萎了,也都變成了北方鼕天的樹。它們想念着莊子,唱着憂傷的麯子,其實是在感激,感激莊子的旅行,像一陣風的旅行,因為這個男人對一切事物都懷着小心而好奇的心思,這些不曾享受過愛寵的植物從他的關懷中獲得了溫暖。
而莊子的關懷轉瞬即逝,留給它們的衹有一段傷心。它們無法離開土地,無法跟隨莊子的腳步,於是它們紛紛變成了鼕天的樹,幻想着身處北方,等待着和莊子的再次偶遇。沒過多久,枯萎的樹開出了花朵,那是它們對知己的思念;沒過多久,花朵落下,那是它們對土地的親吻;沒過多久,樹死了,沒有留下果實。沒有結局的故事,衹能永遠埋在心裏。
莊子的愛是泛濫而博大的,我在他的愛情世界裏看到了成千上萬卑微的生物,它們的愛情絶望得純粹、美麗得失真。
在《知北遊》裏,空想傢莊子給我們塑造了一個無聲的世界。這裏的無聲是指沒有人聲,而風聲、雨聲、流水聲、呼吸聲則都是可取的,不然就沒有天籟了。因此莊子在此給每個人的嘴裏都塞了點什麽,讓他們暫且成為啞巴。
莊子在《知北遊》裏對真理是這樣定義的:無法用語言歸納,存在於你我之間,有待時間的考證,但終究是正確的。
莊子希望消滅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當這樣的距離消失後,你我就等同了,我得道你便得道。莊子其實是把消滅人與人的距離看成了一個跳板--拉近人與人的距離,便拉近了人與道的距離。
取消語言,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現在看來都絶對是種瘋狂荒誕的舉動。但在我看來,莊子的想法無疑是先進的,他是要徹底去除影響我們真正溝通的障礙。我們之所以不習慣沒有語言,就是因為我們一心想要利用語言,語言讓我們相互溝通,方便了我們的生活。而莊子認為,我們之所以離不開語言,是因為除了使用語言我們沒有其他辦法來解釋我們與別人的不同看法、見解和意見。
衹有莊子可以讓我們達到思想一致。有了心的大同,語言就成了多餘的東西。當我們能夠心心相印,一個眼神、動作、表情都能代表我們的心意:父母子女之間不需要語言就能實現贍養與盡孝,師生之間不必說話便能做到知識流通、教學相長,夫妻之間不用多說即可相親相愛。沒有語言,爭吵與打鬥就少了,無聊的喧囂也就少了。
莊子的意思是,大道和真理不需要語言就能在我們心中流通。取消語言後,那些對我們生活有用的道理、真正的道理能夠在我們心中流傳;而那些謬論,那些不正確的見解,因為彼此無法達成大同,所以便無法在我們之間流通。
不難看出,莊子之所以提出"取消語言,不許說話,說出來就過時"的觀點是建立在一個客觀前提下的,而這個前提又是自始至終貫穿了《莊子》全文的,那便是:天地萬物不屬於你我,天地衹屬於天地。
莊子把個體的私有化改成個體的公有化了。這樣一改,世界就有趣多了。你的身體不僅僅屬於你,還屬於你的父母、兒女、妻子、老師、朋友……範圍一點點擴大,當它趨嚮於無窮大後,你的身體就是屬於天地的。同樣,你的父母、兒女、妻子、老師、朋友……他們的身體也是屬於你的。因為共同的軀體為大傢所有,於是思想便可以在這個軀殼裏自由流通。這是莊子對軀體的一種突破,是一種最具理想色彩的創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
|
|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 | 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 | 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 | 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 | 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 | 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 | 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 | 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 | 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 | 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 | 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 | 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 | 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 | 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 | 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 | 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 | 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