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國學基本教材·論語捲   》 第47節:論人(7)      李鍌 Li Xian

  問題與討論
  1. 請舉出一位你所尊敬的歷史人物或公衆人物,說出所以尊仰他的原因;並與同學互相討論。
  2. 請查閱管仲、子産傳記,比較兩人的品格與政治表現;並請提出你評斷政治人物的具體標準。
  3. 平常你會因何而心生怨忿?又是如何消弭心中怨氣的?
  4. 你希望朋友怎麽對待你呢?要如何才能獲得朋友的敬重?試申己見。二、記孔子
  以下十一章匯記孔子之為人、日常生活的情況,從中可窺見孔子閑居時的儀容、態度與神色。由於其內在心性修養深厚,所以外在氣象自然中正平和,在待人處世方面,也都能趨於中庸,不偏極端。他戒絶意、必、固、我四事,不語怪、力、亂、神,敬慎齋、戰、疾,從這些可見其性格、懷抱與修養。他的惻隱之心,處處隨客觀境遇而自然流露於日常生活中,如"問人不問馬"、"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在鬼神信仰盛行的時代,他抱持重人道的理性精神,一切盡其在我,為其所當為,俯仰之間,無所愧怍。這些都充分彰顯其平凡中的不平凡,值得我們細細揣摩,深深領會。
  (一)
  子之燕居①,申申如②也,夭夭如③也。(《述而》第七·四)
  章旨
  記孔子閑居時之和適。
  註釋
  ① 燕居退朝居傢,閑暇無事之時。
  ② 申申如舒適自得的樣子。如,助詞,猶"然"。
  ③ 夭夭如溫和愉快的樣子。
  析論
  孔子閑居時的儀容、態度與神色,在《論語》中頗有記載。這一章提到孔子在傢閑居時,"申申如也",心中無事,容顔舒展,不是一天到晚皺起眉頭在憂愁。表示了孔子的心安理得和坦蕩胸懷。同時"夭夭如也",表現了溫和愉快的心情。
  孔子生活時有所樂,亦時有所憂,不過,他所憂的不是個人的利祿窮通,而是德業的進修、仁政的施行否?因此他雖憂國憂民,但始終有自己執著的信念,所以能達觀開闊,安寧愉快。這樣的氣象,正可看出孔子的為人,縱然一生挫折睏厄,但不以個人為憂,故能自得其樂。
  (二)
  子溫而厲①,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第七·三七)
  章旨
  記孔子容態中和,莊嚴、恭敬而自然。
  註釋
  ① 厲嚴肅。
  析論
  內在的心性修養深厚,表現在外的氣象自然中正和平。本章即記孔子的學問修養,展現出的容色神態:溫和中帶有幾分嚴肅,使人感到親切、可敬,但不敢放肆、輕慢。威嚴而不剛猛,使人感到神聖不可侵犯,但絶無兇猛暴戾之色。對人恭敬而又安詳,不做作也不呆滯,活潑而自然。這與前章"申申如"、"夭夭如"意思相近,都是說明孔子表現的儀容、態度與神色,總是那麽剛柔適中、溫和舒泰。這是"修於內而發於外"而逐漸達到的境界,由此亦可想見孔子修養功夫之深厚。
  (三)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①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②言,唯謹爾。(《鄉黨》第一〇·一)
  章旨
  記孔子在鄉黨、宗廟、朝廷言貌之不同。
  註釋
  ① 恂恂如信實恭慎的樣子。恂,音xún。
  ② 便便音pián pián,明辨的樣子。
  析論
  本章記孔子在鄉黨、宗廟、朝廷中,所表現的語言、容態各有不同。居家乡時,與鄉親、宗族父老相處,他總是信實恭慎,謙遜得像不大會說話似的。然而在宗廟、朝廷之上,卻能侃侃而言,辨明事理,但是態度非常謹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第2節:論道德(1)第3節:論道德(2)第4節:論仁愛(1)
第5節:論仁愛(2)第6節:論仁愛(3)第7節:論仁愛(4)第8節:論仁愛(5)
第9節:論仁愛(6)第10節:論孝友(1)第11節:論孝友(2)第12節:論孝友(3)
第13節:論孝友(4)第14節:論孝友(5)第15節:論修養(1)第16節:論修養(2)
第17節:論修養(3)第18節:論修養(4)第19節:論修養(5)第20節:論修養(6)
第21節:論修養(7)第22節:論修養(8)第23節:論修養(9)第24節:論修養(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