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張其成講讀《老子》:大道之門 》
第47節: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
張其成 Zhang Jicheng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jiàn)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語譯】
善於行走的人不留下痕跡,善於言談的人沒有瑕疵,善於計數的人不用籌策,善於關門的人不用門閂別人卻打不開,善於捆綁的人不用繩索別人卻解不開。
因此聖人總是善於救助別人,所以沒有被遺棄的人;總是利用外物,所有沒有被遺棄的東西。這就叫做內藏聰明。
所以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是善人的藉鑒。如果不尊重他的老師,不珍愛他的藉鑒,雖然自以為智慧卻是大糊塗,這就叫做精要玄妙。
【感悟】
這一章的開頭描繪了五種高人的形象,雖然沒有做更多的描述,但我們馬上會浮想聯翩:這五種高人有的不留下任何痕跡而飄然行走在樹叢、江河;有的妙語連珠、滔滔不絶而滴水不漏,無懈可擊;有的不用任何工具就能快捷地算出你出的任何一道計算題;有的衹要他一關門你就是想盡一切辦法也打不開門,門上卻沒有任何門鎖、門閂;有的不用繩索就能把你捆緊,怎麽也解不開……真是太神奇了。這不正是我們現在武俠小說中描寫的神奇人物嗎?原來老子早就說過了。
其實老子在這裏並不是贊美這五種人的神奇功力,也不是要人們修煉成這種功夫,老子本來就反對機心、機巧,反對人為追求,這裏說的所謂"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關鍵就在"無"字上,其實就是"自然、無為"的具體表現。"善行無轍跡"就是行"無為之事",轍,是軌跡;跡,是足跡。"善言無瑕謫"就是行"不言之教","瑕謫",瑕疵,過失。因為按照自然之道,所以不必要刻意追求,不必要刻意用功,而是自然獲得這種功效,自然而然不留下一點痕跡。
這是希望我們統治者不要有意而為,要符合自然大道地治理國傢、治理百姓。要"常善救人""常善救物",怎樣救人、救物?就是要人盡其纔,物盡其用,最充分地發揮人和物的潛能作用,這樣就不會有被遺棄的--沒用的人和物了。一個領導怎麽能夠做到這一點?怎樣用好人?關鍵在於知人。怎樣知人?關鍵在於開發出自己本身的潛能,本明的智慧。開啓了這種智慧,自然會洞悉每一個人的秉性、特長,然後將他放在最適合的位置上讓他發揮出最大的才能。這纔叫"無棄人""無棄物"。
這章最後老子闡明了善與不善的關係,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很多人將"不善"理解為"惡",是不對的。"不善"可能會變惡,也可能會變善,是善和惡的中間態。如果以一種自然、平等、符合"道"的眼光來看待善與不善,其實就能平等地對待了。一來所謂善與不善的價值判斷本身就可能有問題,二來善與不善是可以互相轉化,相互藉鑒的,所以都要尊重、都要善待。尤其對不善的人和事,不要鄙視他們、遺棄他們,要鼓勵他們以善為師,這就叫做"要妙",其實是大慈悲、大平等之心。不要區分高低、貴賤、對錯,大道本身就是自然而然的,所謂的不善、賤和錯也是人為造成的。而對不善者繼續采用不善的態度,那就成惡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1) | 第2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2) | 第3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3) | 第4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4) | 第5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5) | 第6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6) | 第7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7) | 第8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8) | 第9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9) | 第10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10) | 第11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1) | 第12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2) | 第13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3) | 第14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4) | 第15節: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1) | 第16節: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2) | 第17節:第三章 不尚賢 | 第18節:第四章 道沖不盈 | 第19節:第五章 天地不仁 | 第20節:第六章 𠔌神不死 | 第21節:第七章 天長地久 | 第22節:第八章 上善若水(1) | 第23節:第八章 上善若水(2) | 第24節:第九章 功成身退(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