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天空 成就全新的自己:女人,發現你的優勢   》 第47節:尋找極限?女性和風險(1)      烏特·艾爾哈特 Ute Ehrhardt

  尋找極限?女性和風險
  男性的這種不斷超越肉體極限的行為可以說有欠考慮,甚至是輕率的。他們把這種刺激、這種腎上腺素的醉意視作生活的樂趣,僥幸死裏逃生似乎比任何其他享受都重要。一位極端冒險傢將其準確地概括為:"真正的歷險就是你可能真的就此死去。"
  在對男性尋求冒險提出合理批評的同時,我們不應當忘記,我們女性承擔風險的意識往往也不太突出。
  在男人勇於冒險的地方,女人多傾嚮於過於拘謹。女性遇到危險就會麻木,她們很少發現自由的感覺和生活的樂趣,或者是一種預料之中的冒險可能帶來的贏利。原因肯定還有她們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和力量。
  諸如把身子探出窗戶太遠這樣的危險,女性幾乎從來不會遇到。她們很少嘗試自己的極限。她們始終保持一定的安全間距。由於這一間距太大,所以她們總是與自己的機遇失之交臂。
  當您的內心産生矛盾,當您認為冒險是邪惡行為,當您相信衹有穩固、安全的道路纔是好路的時候,您可以試一試跑步穿越一大片草地,光着腳。橫嚮思考也同樣如此清新。
  許多女性行事過於保守,過於小心謹慎。對她們來說,即便敢於走出自己安全的角落,也根本談不上輕率。在畏縮與魯莽之間,存在着無數的過渡階段和細微的差別。女性即使是從事比較危險的業餘活動,發生事故的比率也明顯比男性低,因為她們十分重視安全。
  衹有敢於觸及自身極限,才能在下一步超越極限,並且取得持續發展。但這與男性狂妄、甚至自我毀滅的傾嚮毫無關係。
  女性必須剋服自己內心的阻力、恐懼心理和小心謹慎。多一點勇氣是有好處的!
  不去嘗試一下爬山,就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爬上山去。"待在山下"初看上去是可以免遭失敗,但也可能因此而懷有一種失落感。我們徘徊在"這我也許同樣能做到!"和鬱結在心頭的自我懷疑"這我永遠也做不到!"之間左右為難。沒有能夠觸及自己任何極限的每一天,我們都會失去一點自尊。因此,我們飽受自卑之苦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種過分拘謹的消極狀態不斷地給自己造成傷害,從而使我們的自信心受到巨大的刺傷:"我有一種不斷消沉的感覺。雖然爭論經過我的'外交處理'沒有演變成對抗,但我的自尊心卻一點點消亡。我發明了一個又一個托詞,因為我沒有勇氣說清楚,感動我的是什麽,而自己則變得越來越怯懦。"
  任何人在生活中都無法避免風險。我們所做的一切或多或少都有風險。
  風險之好壞
  我把風險分成好壞兩種。好的風險是指那些結果可能對個人有所裨益的風險。在以下選擇同樣含有風險的勇敢步驟的事例中,我首先看到的是女性的表現:
  好風險
  作為一個因某種原因到國外去的女孩,可以開闊眼界。移居其他城市或者敢於嘗試一個嶄新工作領域的人,會表現出靈活性。
  年紀輕輕就離傢獨居,初學駕駛便報名參加汽車修理自助培訓班,可以使自己獨立。
  40歲改行或者閑居多時後重新進入職業生涯,會賦予自己的生活新的方向。退休之年參加學習班或者開始體育活動,可以使精神和體力保持良好的狀態。
  在無可輓回情況下選擇分手的妻子,以及因為與他過不下去而决定獨自把孩子撫養成人的母親,二者都在積極地尋找新的機會。
  謀求以前一直由男人從事的職業,以及自主創業的女性,她們使自己面臨一種挑戰。
  為了更多地投身於自己所熱愛的戲劇藝術,把工作減少成半日製,這樣的人將贏得生活的質量。然而,因為在自己的工作中有太多的想法可以實行,而把工作時間增加成全日製,這樣的人也同樣贏得了生活質量。
  這些女性的確很勇敢。
  壞風險
  儘管壞風險很可能會出岔子,我們還是要擔當起來。在絶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根本就不會註意到自己正身臨險境。這是女性的一般行為方式。自己得到好處的機會很小。
  决定接受比較短或比較差的教育,還有更糟糕的,幹脆完全放棄自己的收入,這樣的人是在用自己的未來賭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馬上行動(1)第2節:馬上行動(2)第3節:馬上行動(3)
第4節:我們身上藴藏着更多第5節:女性更適應獨居生活第6節:女性如何思考(1)
第7節:女性如何思考(2)第8節:女性如何思考(3)第9節:女性如何思考(4)
第10節:認識自己的真正能力(1)第11節:認識自己的真正能力(2)第12節:是吵還是忍
第13節:睜開眼睛勇往直前(1)第14節:睜開眼睛勇往直前(2)第15節:睜開眼睛勇往直前(3)
第16節:衹要我想要,我就能得到第17節:恍然大悟的瞬間(1)第18節:恍然大悟的瞬間(2)
第19節:恍然大悟的瞬間(3)第20節:女性優勢的核心第21節:女性比較擅長談判
第22節:女性還有更多優點(1)第23節:女性還有更多優點(2)第24節:以網絡式思維代替步進式思維(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