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成就你的君子風範:禮樂人生   》 第47節:禮儀傳承與當代教育(2)      彭林 Peng Lin

  父子有親。父子是骨肉至親:對於子女來說,父母是自己生命的來源,也是自己生命的最精心的呵護者。對於父母來說,子女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也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子女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如果說要讓世界充滿愛,那麽首先要讓父子之間充滿愛,然後纔談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雖然說父子之間的親情是最自然、最合理的,但是它也是要不斷地培育才能走嚮持久。古人強調“百善孝為先”,是要把孝作為人性嚮善的起點來加以提倡。要把這種親情變成普遍的社會風氣,一是要靠提倡,二是要有嚴格的反製措施,有人偏不這麽做,你怎麽辦?所以魏晉以後,以禮入法,把禮的要求轉化為法律條例,這是從法律的角度來保證禮的實施。這是中國法係不同於西方法係的地方。在此後歷朝歷代的法律體係中,親情被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例如,毆打或者遺棄父母,屬於“十惡不赦”的罪行,是要被處以極刑的。因為這種人已經失去人性,與禽獸沒有什麽兩樣了。
  今天的中國,由於傢傢是獨生子女,由於缺乏引導,家庭裏的愛幾乎都是單嚮的,衹有父母愛孩子,孩子不知道如何愛父母。有人開玩笑說,現在的父母都成了“孝子”:孝敬兒子的人!如果從小不培養他對父母的愛心,並且落實到他的行為上,養成習慣,那麽衹怕到你將來老了,到了需要他盡孝心的時候了,他完全做不到,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從小就沒有教過他。
  君臣有義。近代以來,人們總是把儒傢提倡的君臣關係說成是“愚忠”,所以這一條總是遭到非議。我想,之所以會産生這種誤解,原因之一是某些政治人物的故意麯解;原因之二是缺乏對儒傢文獻的全面瞭解。“文化大革命”後期,全國開展“批林批孔”運動,要求人人口誅筆伐,寫批判孔子的文章。其實,當時寫批判文章的人當中,絶大多數的人並沒有讀過《論語》。你連《論語》都沒有讀過,你怎麽有資格去批判孔子呢?回想起來,當時人們對於孔子的瞭解,都是從一些報刊的社論或者紅頭文件裏得到的。而這些社論和文件裏提到的孔子,都是被麯了的,怎麽可以相信呢?其實,孔子曾經周遊列國,無道昏君,誰也不肯接受他那套治國方案,他怎麽可能號召大傢去愚忠呢?孔子說到君臣關係,歷來都是雙嚮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你對我以禮相待,我纔可以效忠於你的。所謂的“君臣有義”,這個“義”,不是講義氣,在上古語匯裏面,義是“宜”的意思。君臣有義,就是彼此相得相宜。
  夫婦有別。夫婦一體,至親至愛。在古代農業社會裏,男耕女織,彼此在家庭內和社會裏擔任的角色判然有別。《管子?五輔》也談到夫婦之別的問題,一般來說,男主外,女主內。在性格上,丈夫要謹慎樸實,有主見,妻子要忠貞柔順,識大體。夫婦懂得各自的責職之所在,把各自的事情做好,家庭和社會就會和諧。
  兄弟有序。在社會裏,無論什麽事情,都應該有一個先後秩序,否則就會發生爭搶、爭鬥,那樣,社會就會出現無序的狀態。儒傢認為,建立秩序的方法之一,是依照自然的順序,也就是年齒的順序。在不同輩分之間,晚輩要讓長輩;在相同輩分之間,則是年輕的讓年長的。古人彼此相見,彼此要“序齒”,就是相互要問年齡,年齡長者為尊。彼此的席位,也不能亂坐,而必須遵照“長幼有序”的原則,長者坐在尊位。《三字經》裏說“融四歲,能讓梨”,孔融纔四歲,就懂得謙讓。這種美德首先需要在家庭裏面培育。
  朋友有信。朋友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彼此的交往靠什麽來維係?要靠誠信。《論語》裏面說,子張嚮孔子問“行”,就是在社會上處處走得通。孔子回答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行乎哉?”意思是說,衹要說話能恪守忠信,行為保持誠敬,即使是到了落後的蠻貊之邦,你也一定行得通;反之,即使是在本鄉本土,你也別想行得通。可見,孔子把“信”看作是為人的根本。此外,大傢非常熟悉的,曾子每天要“三省吾身”,用三件事來反躬自問,其中的一件就是:“為人謀而不忠乎?”現在我們的社會裏問題多多,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太缺乏誠信。而誠信的問題,是要靠兒童時代就培養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禮樂人生前言第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第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
第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3)第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4)第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5)
第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6)第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7)第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8)
第1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9)第1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0)第1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1)
第1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2)第1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3)第1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4)
第1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5)第1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6)第1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7)
第1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8)第2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9)第2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0)
第22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1)第23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第24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