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 》 中國古都北京 》
三大英傑(1)
閻崇年 Yan Chongnian
在明代北京的歷史上,長城與運河,固然可歌可頌;但英雄與豪傑,更為可歌可泣。在許多可歌可泣的英傑人物中,於謙、戚繼光和袁崇煥三位更值得一提。
於謙(1398~1457年),是明朝前期禦守北京有大功之人。謙,字廷益,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幼機智,勤讀書,少有奇志,《石灰吟》雲:“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青白在人間。”中進士後,先任御史,後巡撫山西、河南19年。他每次到京,不賄賂上司:“手帕蘑菇與綫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居官清廉樸素,堅不饋贈權要,得罪了宦官王振,遭誣被下獄論死。但山西、河南百姓聞訊後集合萬人,伏闕上書,請仍命於謙恢復原任,明廷允準。後於謙獲釋,調至京師任兵部右侍郎。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率騎入犯,宦官王振挾持英宗朱祁鎮,率50萬大軍親徵。明軍兵敗土木堡(今河北宣化),裸襢踐踏,屍體蔽野,英宗被俘。護衛將軍樊忠以長錘擊死王振,並駡道:“我替天下誅姦賊!”敗報至京,舉朝震驚。侍講徐謒(有貞)主張遷都,於謙斥道:“倡議南遷者,當斬首!”廷議多主守,升於謙為兵部尚書。景泰帝立,於謙集兵備械,加強京師禦守。瓦剌兵圍北京,於謙親自指揮,在德勝門和廣寧門兩敗敵軍。後瓦剌兵退,於謙領導的北京保衛戰取得勝利。後英宗被放歸,居於南宮。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復闢帝位,加害於謙,天下冤之。後謚忠肅,在今崇文門內西裱褙鬍同有“於忠肅公祠”。其靈柩後移葬杭州西湖畔,後人以“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之詩句,褒揚嶽飛和於謙的功績。
戚繼光(1528~1588年),是明朝中期禦守北京有大功之人。繼光,字元敬,號南塘,山東蓬萊人。出身於世襲登州衛(今山東蓬萊)指揮僉事世傢。早年懷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壯志。他在浙、閩、粵抗倭,建戚傢軍,屢獲大捷。他曾在嘉靖中期,五戍薊門,過着“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的軍旅生活。隆慶二年(1568年),受命以總理兼鎮守薊州、永平、山海等處,督帥12路軍戍事,衛京師畿防,在鎮16年。他們在金山嶺、慕田峪、黃花城一帶險峻山嶺上,修長城,築臺堡。其中一段,俗稱“單邊”,就是一面建墻垣垛口。城墻之窄,構築之險,難以想象,令人驚異。還有在兩山夾隙間,放置兩根鐵梁,鐵梁上面,建築城墻。往下看去,萬丈深淵。現在人們仍不明白,當年沒有起重吊車,鐵梁是怎樣橫跨在兩山之間的呢?他還創議在長城上修建敵臺,奏《請建空心臺疏》雲:“跨墻為臺,睥睨四達。臺高五丈,虛中為三層,臺宿百人,鎧仗、糗糧具備。令士卒畫地受工,先建一千二百座。”獲準。他親自督工,日夜辛勞,歷時6年,工程如期告成。其建臺之舉,垂永世之功。今見北京蜿蜒雄偉長城,主要是在戚繼光時重修的;其上的高聳敵臺,則是戚繼光首創之傑作。其時北方官兵,紀律鬆弛,練操之時,雇人頂替。他募練浙兵,嚴格軍紀,檢閱之日,天下大雨,兵士植立,半日不動,邊軍纔知有軍令。他鎮薊期間,擊敗南犯的北騎,京師未警,薊門晏安。名相張居正死後,戚繼光遭排擠。後以多病之軀,回歸鄉裏,連治病的錢都沒有。死後葬蓬萊芝山,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和《止止堂集》傳世。
袁崇煥(1584~1630年),是明朝後期禦守北京有大功之人。崇煥,字元素,祖籍廣東東莞,落籍廣西藤縣。萬歷進士,任邵武(今福建邵武)縣令。時滿洲興起遼東,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接着,後金兵下清河、陷鐵嶺,奪瀋陽、占遼陽,進軍遼西、攻取廣寧。天啓二年(1622年),他單騎出邊考察,說:“予我軍馬錢𠔌,我一人足守此”,自請守遼。後赴遼東,築守寧遠(今遼寧興城)。六年,努爾哈赤率傾國之師,攻寧遠城,兵敗受傷,不久死去。其子皇太極襲汗位,翌年攻寧遠、錦州,再敗而回。袁崇煥雖連獲寧遠與寧錦兩捷,並震動朝野,但因得罪巨閹魏忠賢而去職。崇禎元年(1628年),受召起用,任兵部尚書、督師薊遼。第二年,皇太極率軍破長城,兵臨北京。袁督師聞警,自山海關,率九千騎,“士不傳餐,馬不再秣”,馳援京師。在北京廣渠門外,與後金軍接戰,他身先士卒,中矢如蝟,大敗敵軍。皇太極設反間計,崇禎帝中計,將袁崇煥下詔獄,翌年寸磔於北京西市。袁督師戍遼九年,身捍京師,以“杖策必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的博大氣概,血灑北京,魂動萬世。清乾隆帝為其平反。在今北京廣渠門有袁督師的墓、祠、廟,其祠“與文文山(文天祥)祠,並垂不朽”。兩粵也有其紀念祠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言(1) | 序言(2) | 引言(1) | 引言(2) | 金代中都(1) | 金代中都(2) | 金代中都(3) | 金代中都(4) | 金代中都(5) | 金代中都(6) | 遷鼎大都 | 元大都城(1) | 元大都城(2) | 元大都城(3) | 百貨彙聚 | 科技文化(1) | 科技文化(2) | 科技文化(3) | 科技文化(4) | 科技文化(5) | 中外交流(1) | 中外交流(2) | 明代北京 | 北京城池(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