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 走進大秦嶺:中華民族父親山探行   》 第47節:穴居時代(3)      王若冰 Wang Rebing

  掘地為院 鑿崖為室
  陝縣天井窯院再現人類穴居孓遺
  本報潼關電(記者王若冰)從河南盧氏進入三門峽,獲知地處秦嶺東部餘脈崤山深處的陝縣西張村鎮鄉下,至今還有保存了原始人類穴居洞棲時代遺風的地坑式天井窯院,8月20日記者便冒雨前去考察。
  西張村鎮位於陝縣南部山區,係崤山北延山地。由於海拔較高,瀟瀟秋雨中,這裏已經充滿了浸人的涼意。沿途所經村莊路旁,雖然也建起了一排排磚房,但村落深處,隨處可以看到平地上突兀升起一枝不見樹幹的高大樹冠來。車上的人介紹說,樹冠下面,就是記者要探訪的地坑式天井窯院。到了距鎮子20多公裏的廟上村,這種窯院更加密集。一般窯院,都是在地平綫上垂直嚮下掘出一個深度大約五六米,或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地坑,然後依次分主窯、下主窯和兩側偏窯。院內有斜坡型門洞通嚮地面,並挖有水井和飼養禽畜的茅窯;院心還有用於排滲雨水及生活用水的窯井。幾乎所有地坑宅院中都栽有梨、石榴、梧桐等樹,既可避蔭擋風,又可美化環境。這種地坑式天井窯院,交通、供水、排水、環衛、緑化、居住、飼養設施一應俱全,自成一格,而且鼕暖夏涼,頗受當地人鐘愛。據西張村鎮民俗村負責人李嚮丁介紹,當地天井窯院在建築上很有講究。過去,農民選擇窯院宅地,要按照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字來確定院落形狀,再根據周圍地形地貌來確定方位。窯內有連竈土炕,並有煙囪直通窯頂。地坑院的崖頂還有以磚塊砌成的"攔馬墻",既可防止人畜、雜物掉入院內,又可以防止雨水衝涮崖面。
  據介紹,這種地坑式天井窯院,是原始社會人類洞居穴棲的孓遺。在當地,還流傳說西漢初年,一位鶴發童顔老人從黃河上遊來到西張村鎮一帶,並在此地嚮下挖洞棲身,整日在窯洞中誦讀《道德經》。從此,這種地坑式天井窯院便遺存至今。(3100)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花城出版社
第1節:我所瞭解的秦嶺(代序一)(1)第2節:我所瞭解的秦嶺(代序一)(2)第3節:我所瞭解的秦嶺(代序一)(3)
第4節:從崦嵫山開始(1)第5節:從崦嵫山開始(2)第6節:創世記(1)
第7節:創世記(2)第8節:創世記(3)第9節:創世記(4)
第10節:創世記(5)第11節:東方聖母(1)第12節:東方聖母(2)
第13節:東方聖母(3)第14節:東方聖母(4)第15節:東方聖母(5)
第16節:神農(1)第17節:神農(2)第18節:一個民族的背影
第19節:東方特洛伊之戰(1)第20節:東方特洛伊之戰(2)第21節:大禹(1)
第22節:大禹(2)第23節:大禹(3)第24節:遭遇《黑暗傳》(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