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园林建筑 》 中外建築的文化脈絡:追逐建築 》
僅僅尋一件值得炫耀的滄桑外衣(1)
劉元舉 Liu Yuanju
第一個發現瀋陽2300年的人是一位著名書法傢。他說考古是其專業,而書法衹不過是業餘愛好。一般人看來,他的業餘愛好要比專業更有成就。
能夠有着如此震聾發憒發現並論證的人,顯然非同小可。我為此而深感遺憾的是我與他生活在一個城市有20餘載,卻不曾尋找過他。就像我不曾尋找我們的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究竟在哪,究竟什麽樣子。
瀋陽2300年確鑿嗎?信不信由你。第一個找尋到的人無疑找到了一個碩大的學術成果。考古傢兼書法傢的李仲元先生為此撰寫了十數萬字的文化論文,在公開刊物上發表了12篇。很遺憾,沒有多少人讀過,我也不曾讀過。但讀不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研究成果在本市官員們看來如獲至寶,他們如同發現並披上了一件值得炫耀的滄桑外衣。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千年歷史名城隨處可見。僅現存的縣、市級城市中,有着數百上千年的歷史的,也過千了。我們是個講究等級的國度,批準歷史文化名城也按等級。比如國傢級、省級以此排列。迄今為止,僅就國務院公佈的兩批國傢級歷史文化名城而言,就有62個,第一批批了24個,第二批是38個,第三批又批了37個,三批一共是99個。差一個過百。我不相信正好是99個截止。我更不贊成歷史文化名城還需要層層報批。報批歷史名城形式上與報批經費、報批指標、還有評職稱報批什麽的,差不多吧?反正報批是我們的一大特色。
瀋陽無疑列入了國字號的99座文化名城。列入的原因與2300年的發現似乎沒有關係。
發現者說,2300年的瀋陽城是一個叫作秦開的人建造的。秦開係
衡量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標準在於這坐城市是否是一個時代的政治、文化、經濟那麽,如此之多的文化名城究竟是資本財富呢還是現代人的包袱?
對於今天的城市,索要一件蒼老的歷史文化外衣究竟有多大炫耀用處?城外邊纔是市。市的概念本身就是開放的,用於經商。而作為城市的概念出現在詞典裏那是後來的事情。中國人對於城的意識比較強,而對於市的意識則要疏淡一些,西方人則正好相反。中國的古城,特別是那些如今還能保存住古城墻的城市,其“城”的守護觀念肯定要大於沿海城市的開放意識。
瀋陽確實具有2300年的歷史。而絶不是聳人聽聞。
我曾經在一篇散文《原諒城市》中寫到了城市意識。意識是現代人的時氅東西,就像過去的主義一樣。我們講商品意識、文化意識、足球意識,我們為什麽不可以講講城市意識?城與市原本兩個概念,在最初人類創造中:“匠人營國,方九裏,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
這就是城的原本定義。最初營造的城是小規模的,且重在防禦因而它是封閉的。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千年歷史名城隨處可見。迄今為止,僅就國務院公佈的兩批國傢級歷史文化名城而言,就有62個,第一批批了24個,第二批是38個,第三批又批了37個,三批一共是99個。肯定還會有第四批。因為,其它地區一看批了歷史文化名城,會能諸多好處,至少市長覺得很風光,於是乎就會有一批市長羨慕,也會擠入報批的行列。報批歷史名城形式上與報批的經費、報批的指標、還有評職稱報批什麽的,差不多吧?反正報批是我們的一大特色。
瀋陽是否申報國傢級的文化名城?現有的正牌的千年名城就已經近百了,而待批待發現待申報的還有多少?那麽,如此之多的文化名城究竟是資本財富呢還是現代人的包袱?
對於今天的城市,索要一件蒼老的歷史文化外衣究竟有多大炫耀用處?城外邊纔是市。市的概念本身就是開放的,用於經商。而作為城市的概念出現在詞典裏那是後來的事情。中國人對於城的意識比較強,而對於市的意識則要疏淡一些,西方人則正好相反。中國的古城,特別是那些如今還能保存住古城墻的城市,其“城”的守護觀念肯定要大於沿海城市的開放意識。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
|
| 目錄 | 尋找建築文脈(1) | 尋找建築文脈(2) | | 尋找建築文脈(3) | 尋找建築文脈(4) | 尋找建築文脈(5) | | 尋找建築文脈(6) | 尋找建築文脈(7) | 尋找建築文脈(8) | | 尋找建築文脈(9) | 西方的誘惑(1) | 西方的誘惑(2) | | 西方的誘惑(3) | 西方的誘惑(4) | 西方的誘惑(5) | | 西方的誘惑(6) | 西方的誘惑(7) | 西方的誘惑(8) | | 廣州有個佘俊南 | 張錦秋之於西安(1) | 張錦秋之於西安(2) | | 建築學巨擘陳植(1) | 建築學巨擘陳植(2) | 建築學巨擘陳植(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