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甲午悲歌--北洋水师的覆没 》
1清政府第三次求和被接受
郑彭年 Zheng Pengnian
1895年正月十五日(2月9日)元宵节,清宫内照例是唱戏、玩杂技、迎花灯和游宴,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这一天,慈禧太后听过戏,觉得有些疲倦,便到养心殿坐下,边饮茶边休息。不久精神恢复,又想去看看玩杂技的时候,军机处送来了一叠奏折。她知道近来山东前线吃紧,便拿起一个奏折来看,这是山东巡抚李秉衡的电奏:“顷闻威海卫城已失,南北岸炮台全为倭军占领。北洋舰队损伤甚大,现丁汝昌死守刘公岛。为不使全舰队覆灭,已嘱丁汝昌带船冲出。”接着她又拿起第二个奏折,这是张荫桓从日本发来的电奏:“倭人桀骜
,以无全权代表便宜行事字样的敕书为由,拒绝谈判,臣等不得已将于日内返沪。”这两个奏折足以使太后恼火了,但她沉着气,拿起第三个奏折阅读,这是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和吉林将军长顺的电奏:“自倭贼占踞海城后,臣等曾作三次反攻,均因众寡不敌而败北。现拟作第四次反攻,光复海城,以赎前愆。”慈禧看完这三个奏折,立即传军机处奕斤、孙毓汶和徐用仪三大臣进宫。
“前线形势不佳,你们身为中枢大臣,能否安眠?”慈禧说。“臣等为国事危急,昼夜筹划,冀希有一个转机。太后有何吩咐,臣等照办勿误。”奕、孙、徐三人齐声说。“好,着奕斤致电丁汝昌,务必保存舰队实力,不得有误!着孙毓汶致电黑龙江、吉林两将军,作出周密布置,务必光复海城,否则唯两将军是问!着徐用仪致电张荫桓等,今战事屡挫,使臣又蒙受羞辱,势难迁就,令张荫桓、邵友濂两使臣即日回国。”慈禧说。三大臣应声:“遵命!”一同退出养心殿。
且说议和使臣张荫桓、邵友濂两人于2月15日回上海后,当天就致电军机处:“根据伊藤博文的词意,中国若重新遣使议和,一定要地位崇高而能肩重担者,否则不与开谈。”两天后的2月17日又来电称:“中国另派大臣,须有允偿兵费、朝鲜自主、商让土地及与日本日后办理交涉能画押之全权。”这两份电报使慈禧明白过来,日本拒绝谈判是因为没有派去地位高的人,和谈还有一线希望。本来自己早想命李鸿章赴东瀛,因不少大臣上折弹劾,未便再委以重任,现在看来顾不得这些了,便以光绪帝的名义下达敕谕,授命李鸿章为与日议和头等全权大臣。敕书全文如下:“大清国大皇帝敕谕:现因与大日本国重敦睦谊,特授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一等肃毅伯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国所派全权大臣会同商议,便宜行事,预定和约条款,予以署名画押之权。该大臣公忠体国,夙著勋劳,定能详慎将事,缔邦交,不负朕之委任。所定条款,朕亲加查阅,果为妥善,便行批准。特敕。”
李鸿章受命进京请训,光绪帝五次召见。为做好出国准备,他首先写信给美国驻华公使田贝,请他转告日本政府,自己有日本于2月17日电告欲商各节(即割地、赔款和朝鲜独立)的全权责任,并请他问明在何处会议,以便约期前往。李鸿章还将敕书底稿寄给田贝,以便转送日本。
3月3日,李鸿章收到田贝的回信,其中说:“接到日本复电,内称‘敕书底稿汉文与洋文字义稍有不符,请改归一律。’”不久翻译哲士到总理衙门说:“敕书内‘现因与大日本国重敦睦谊’一语,‘因’字下添一‘欲’字;‘预定和约’一语,‘预定’两字改作‘定立。’”总署的大臣们遵命,按照日本的指示重新缮写,并上奏:“臣等已遵旨照此缮写,并已由田贝先行电复日本,令其将会议日期速复。”连皇帝的敕书也要由日本指定,此次和谈的屈辱可想而知。
为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李鸿章不惜重金聘请外国顾问,仅美国人科士达一人,3个月的薪酬为3万美元。李鸿章深知此次去日本求和,免不了割地赔款,趁在京受命期间,散布自己不愿割地赔款,一切出于宸断,与自己无关;将来定约后,社会舆论不满,民心激愤,都可推在朝廷身上,因为皇上说过:“予以商让土地之权,令其斟酌重轻,与倭磋磨定议。”所以说,李鸿章未赴日本之前,就意识到此次和谈是出卖国家利益的可耻交易。
3月13日晚上,以李鸿章为首的议和使节团登轮,随员有:参议、江苏存记道李经方(李鸿章之子),参赞、二品顶戴记名海关道罗丰禄,二品顶戴候选道马建忠,二品顶戴候选道伍廷芳,随从医生四品衔直隶候补同知林联辉,随员、同知衔候选盐大使陶大均,日文翻译、候选直隶州知罗庚龄,前美国外交部律师科士达,前美国副领事毕德格,法国驻华使馆医生慈巴茨斯博士等33人。此外还有厨师、茶房、轿夫、打杂、理发师等仆从多人,共135人。
3月14日早晨,李鸿章等乘坐悬挂黄龙国旗的德国商船“公义”号,科士达乘坐德国商船“礼裕”号,同时驶离天津港。出口后即遇风浪,在荣成湾停泊一天,至19日始抵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
此时日本全权大使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及随员内阁书记长官伊东已代治、外务书记官井上胜之助、外务大臣秘书官中田敬义、外务省翻译官陆奥广吉等已在码头上等候。李鸿章一行登上码头,受到伊藤、陆奥等的热烈欢迎,纷纷过来握手问好,并将李鸿章送到引接寺下榻,所带随员则在两船住宿。李鸿章第一次到日本,所见所闻都感到新奇,不时向儿子李经方问这问那,因为李经方曾任驻日本大臣两年(1890—1891年),熟悉日本情况。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录 | 1野心初露 | 2侵略台湾吞并琉球 | 3《江华条约》与朝鲜新旧党之争 | 4火烧日本公使馆 | 5《济物浦条约》签订 | 6壬午兵变平息与大院君被掳 | 7开化党发动政变 | 8甲申政变失败 | 9再烧日本使馆与 | 1金玉均之死 | 2北洋海军检阅与朝鲜东学党起义 | 3中日出兵朝鲜 | 4起义平息与李鸿章失策 | 5中日撤兵谈判破裂 | 6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开战 | 7演出“逼宫”丑剧 | 8李鸿章的幻想 | 1丰岛海战 | 2屈辱与光荣 | 3成欢之战与中日正式宣战 | 4“避战保船”与“主动出击” | 5平壤大会战 | 6黄海海战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