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铁寇图   》 第四十六回 羞汗君拂袂迁居 为红颜冲冠一怒      Song Zishanren

  话说史可法自从差了史可鉴带书去山海关后,即上朝将此事奏知宏光帝。并奏原任米脂县阎法,同子如玉到来,乞皇上赐他官职,命他责圣旨前去山海关,征调吴三桂人马进京,夹攻流贼。宏光帝闻奏大惊道:“卿所奏差了!吴三桂兵马虽强,但现镇山海关咽喉之地,此关乃中国门户。况他的兵马屡次与北国抗拒,倘他兵马一动,北国大兵必蹑其后。况且吴三桂面有反骨,貌似董卓。卿为何设此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之计?又不先行奏明,擅发私书先去,极类乱臣贼子行为。所奏不准。至于阎法父子既然到来,可授他候补知县。其子如玉着充弓手,在辕门效力。”
  史可法被严旨切责,不准其奏,怒气填胸。辞了朝堂回衙,对阎法父子说知,大家叹息一番。阎法父于料知宏光不是个中兴之主,遂辞职转回河南,携蕊英小姐母子复回开封府原籍居住。未久,又虑祸乱未定,开封府居天下之中,正是用武之地,还要迁居为是。父子们商议已定,即举家迁往武昌府罗公山居住,隐姓埋名。后来闯贼遭他的毒手不表。
  却说辽东督师主帅平西伯吴三桂,原乃明朝世袭伯爵之子,天生智勇,威震边疆。当崇祯初即位,已领镇山海关。后阅看辕门日报,闯贼猖獗太甚,三困河南,攻陷陕西,大加杀戮,夺关斩将,如入无人之境。其次凶暴则张献忠,大败朝廷兵,杨嗣昌因败服毒死。一连陷害五王子。吴将军正天天闻报,不胜愤怒,但恨无旨召,提兵出敌,以剿闯贼、献贼。及至十七末年,又闻贼兵连连攻下数省,逼近京城,还不见上旨征召。正在愤躁间,言圣上全无主见,难道由得贼人攻人京城,让大位与之?至一天,见朝廷差吴麟征到关,急调大兵入护京城。
  三桂得上旨,即日发徙大兵四十万之众,将十万守山海关,自引三十万,不分日夜,赶急行程。岂知于三月十七日,皇城已被贼兵攻陷。吴三桂之兵跑至二十日,到丰润之境,皇城早已破三天矣!又闻先帝皇后皆崩。吴将军闻报,不胜痛惨,只得扎住大营于塞外。即日传檄文于边关,以鼓励众将兵于先,然后进兵赴敌,上写着:
  钦命镇守辽东全省地方等处总制平西伯吴,为国救难,兴兵勤王,复仇剿贼事。窃为闯贼乃一个猾狡民氓,不畏死之辈,初纠合本上草寇饥民,骤然作叛,直至长驱犯阙,崩我帝后,禁我太子,辱戮我同僚,残杀我将兵,淫掠我子民。忍残惨杀,亘古无双,有此翻天覆地大变,上无日月星辰,下无江河地脉。太祖七庙躁作荒墟,数十皇陵残成乱土。以太祖开基,至此三百年来,恩泽已深,十七主能培植普荫,今为之巨民者,即肝如铁石,罔不泪流。然某虽才同腐朽,智比蛆虫,料得蛇龙非敌,虎犬难争,定必效难阳城之饿鬼温太真之乞粮。呜呼!雪父之仇,不共戴天;报君之恨,岂当同日!凡为臣子,谁无忠愤存心;既属军民,孰不沾思奋志?义旗一展,一以抵千。某宁粉身碎骨于沙场,断不甘逆闯凶顽攘据。用命者倍加奖赏,退懦者严切枭诛。
  当日吴三桂发出檄文,各镇军民,内有忠义者,一见吴将军孤忠独奋,一观瞻此檄文,人人悲泪,个个咨嗟不表。
  却说三桂接得江南史可法命弟可鉴带书,道立福王在江南即位,调取各镇之兵勤王起义,不日就有圣旨到来,调取勤王起义。吴三桂看了,即命军士往江南打听,即来回报。
  再说李闯闻得吴三桂兵扎丰润县,与众将商议。宋献策道:“山海关兵强将勇,不若将吴三桂父吴骧,胁其写书与儿子,招彼投降。可命二位能将带兵四十万,扎兵在外,前往说他归降。倘若不从,可分兵二路,在丰润县前后扎营,待他首尾不能相顾,三桂可擒矣。”李闯听说,即命柏正善、容天成二员上将,分兵二路,在丰润县前后安营。先到说他投降,带了金银数万,并吴骧之投降书,用好言说他投降。倘伊不从,然后分兵二路攻击。二将领命,带书前往,来至营前将书传递。三桂得接父书,拆看其书大略,书略曰:
  明朝气数已尽,国破君亡,国中无主。我儿即动勤王之兵,亦无济于事。今天下疆土,闯王已得十之八九,兵精粮足,儿若以孤军与之抗衡,不独主客之形必败,抑亦多寡之势不敌,一木焉能支大厦乎?兹特修书示儿知悉,千祈深思忖度,一醒免悞,速宜归降大顺,以金孝道。倘仍执迷违抗,则忠孝两失矣!
  吴三桂看罢父书,默思不语。来使见他主意未决,开声说道:“令尊太老爷已经归顺新主,新主十分优礼厚待。现今吾主专候将军归顺,做个开国元勋。愿将军早赴金阙,以膺一命之荣,以享世禄之贵。断不可效周、蔡二公之所为,自取灭门之祸。”吴三桂见他说得人情人理,主意犹未决,请来使安息公馆,明日回话。
  刚遇前时差去的家人,自京而回。三桂急问家中平安否?那家人答道:“家财尽被闯贼抄没了。”三桂道:“这个无妨。”又问父亲平安否?家人答道:“太老爷被贼捉获,留在京中了,恳伯爷速发兵搭救。”三桂又问:“陈夫人平安否?”家人答道:“陈夫人被闯贼取去了。”这句话不闻犹可,吴三桂一闻此言,不觉愤火中烧,拔剑砍案,大骂闯贼:“你忒欺人太甚,我与你誓不两立!”即写书一封,回绝父亲。其书略曰:
  儿以父荫待罪戎行,以为李贼猖狂,不久即可扑灭,不意我国无人,望风而靡。侧闻圣王宴驾,不胜眦裂。犹意吾父奋椎一击,誓不俱生。否则刎颈以殉国难、何乃隐忍偷生,训以非义?既鲜孝宽御寇之才,复愧平原骂贼之勇。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贼虽置父于鼎俎旁以诱三挂,三桂不顾。
  吴三桂打发来使,带书回父。来使见三桂并无降意,遂将李闯金银送上,恳将军归降,做个新佐命元勋,但愿早日赴金阙,以膺一命之荣,子孙享世禄之贵,愿将军纳之。三桂闻说大怒:“汝这逆贼,敢在本帅跟前妄言放肆,可恼,可恼!某断无降逆贼之理。”遂将来使斩首。有部将赵忠等合谏曰:“彼乃奉命而来,岂可迁罪其使者?可将老太爷之书,交他带往,两得其宜。”三桂便将父书交来使带回。
  柏正善回营,与容天成商议:“今三桂不愿投降,可分兵埋伏在丰润之后,截其归路,某兵在前,为犄角之势。”二人分兵,柏正善次日出兵,来攻三桂。山海关人马闻报,三桂带兵二十万,与他对敌。柏正善道:“昨日好言相劝,归顺我主,不失封王之位。倘若不从,悔之晚矣!”三桂大怒:“你这逆贼,助恶为害。本帅杀回朝中,将尔碎尸万段。”两军对垒,柏正善战了十合,不是三桂的敌手,大败而走。三桂催山海之兵杀上。柏正善败回营中,计点折兵数万。即修书与容天成,约明日某与他交战,诈败佯输,引他到九里山前,你可分兵两路,在九里山谷口左右埋伏。待三桂兵过尽,号炮一响,两谷之兵齐出,截其归路。某一闻号炮响,把兵杀回,三面夹攻,三桂可擒矣。容天成依书行事。柏正善次日出兵,往攻山海关之兵。三桂带了二十五万人马,与他对敌。柏正善诈败佯输,引他到九里山前而去。三桂追赶杀上。容天成见三桂兵过,放号炮一响,两边之兵齐出,截其归路。柏正善闻号炮响,把兵杀回,三面围困,不能得出。三桂奋勇杀条血路,冲出重围,折兵十五万,战将数员,大败回营中。史可鉴道:“今兵微将寡,难以对敌,不若班师回关,待宏光帝圣旨一到,会齐各路兵马,再复起兵,方为上策。”吴三桂即传令班师回关。柏正善、容天成得胜班师。
  再说三桂是晚梦见王承恩引去朝见崇祯皇帝。帝亲口对吴三桂说道:“朕在世做了十七年皇帝,本来无甚失德,为何竟把江山失去呢,内中有个缘故。只因北方长白山,系宇宙间旺气所锺。前者上帝命天女佛库伦下降,在山下布尔湖沐浴,吞了鹊衔的朱果,孕生圣人。长白山东各姓,奉戴他为君。遵仙母命,把爱新觉罗四字为姓,日渐兴旺。数传至泽王,开疆拓土,国号满洲。溥于庆王原皇昌王,曾孙福王,即天命皇帝的高曾祖考四代也。天命元年,即明万历四十四年,天命皇在位十一年,传子天聪。王在位十八年,后改天聪十年为崇德元年,是年始改满州国为大清国。当今大清国主,乃崇德皇第九皇子。因前高曾祖修德行仁,天运江山归于大清。我明朝气数已绝,故有李、张二贼之乱。如今劫运将满,你若有忠义之心,为国报仇,须向那积功累仁的大清国借兵回来,方能廓清寰宇,以开泰运。那宏光圣旨也不来了,你不用等候了。吴三桂,你须牢牢紧记,朕去也。”吴三桂将帝衣扯住大哭,醒来原是一梦;”
  次早,将这梦对史可鉴说知。忽报探听江南军士回报:“宏光帝责史可法不先奏闻,私自修书往山海关。况此关乃北方咽喉之地,中国门户,倘他兵马一动,北国大兵必蹑其后,卿何为设此前门拒虎,不虑后门进狼之计?擅发私书先去,极类乱臣贼子行为,所奏不准。史可法被严旨加责,怒气回衙。圣旨又不来宣召山海关之兵,又未有旨发各路之兵勤王起义。”三桂听了,嗟叹不已。史可鉴道:“今宏光帝不来宣召,又不调各路之兵勤王,非系中兴之主。目今兵微将寡,难以对敌。况先帝托梦,着往大清借兵相助,方可复仇。将军何不亲往大清国乞师,回来灭贼报仇,方为上策。”不知三桂肯与不肯,且听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一回 遣杀星魔王降世 埋活父李闯灭伦
第二回 李自成初受官刑 米脂县先罹杀运第三回 死黄堂烈妇捐躯 惊坐马小姐认父
第四回 阎知县脱灾遇难 左副戎救舅得亲第五回 认外祖玉哥得生 困松山流寇私遁
第六回 蚩尤旗漏网遭擒 勾绞星破财救盗第七回 鸡宝山官兵中毒 金锁岭流贼会盟
第八回 出峻岭溃毒万姓 幸重丧巧救孤忠第九回 脱缧绁承畴剿贼 绞绒缨遇吉成婚
第十回 剑山口豪杰立功 汴粱城虎将破敌第十一回 贩木耳贼星照命 顺天心骡子鸣冤
第十二回 李闯王狭路添兵 孔治中全家尽节第十三回 宋炯混说碣石语 李闯独探汴梁城
第十四回 报大仇惟酬一箭 掘岔口自灌孤城第十五回 宋炯计设分龙会 李闯伙并老曹操
第十六回 任三边带病立功 探七盘用谋擒贼第十七回 成虎误擒假李闯 传廷身故失西安
第十八回 西安城杀星僭位 贺兰山魔寇伏诛第十九回 边大缓披云掘墓 蔡懋德太原鏖兵
第二十回 中军府一门死节 武帝庙二臣尽忠第二十一回 女帅连败两贼兵 贤君大封四伯爵
第二十二回 说总镇解三丧命 舍平阳宁武交兵第二十三回 红孩儿好胜遭擒 李闯王恃强败阵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