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小说 林公案   》 第四十七回 移檄英主會禁種煙 傳諭夷販呈繳存土      佚名 Yi Ming

  且說當時林公嚮粵督鄧廷楨問道:“鴉片一物,並非英國所産,何以運入鴉片的都是英商?”廷楨就答道:“鴉片原來産自印度孟買等地方;印度本也是亞洲西南的獨立國,自從與英吉利通商,互生嫌隙,兩邊開仗,遂被英國以武力徵服,變成了英吉利的屬國。那英國環境皆水,平時專講水面通商,由國傢造了許多商船,專載商民出洋貿易。載貨出去,換貨歸來,兩面獲利,遂得富強起來。英商見販運鴉片,利息比其它商品優厚,所以趨之若鶩。英國固知鴉片是毒物,為害甚大,不準國人吸食,也不許栽種,惟在印度境內,遍地種着罌粟,專門嚮中國推銷,非但賺獲厚利,且欲將此毒物,弄得我國百姓個個孱弱,用心惡毒,無出其右。我朝定鼎之初,既有此物運入,不過吸食者少,嗣後你也吸,我也吸,銷路漸廣。現銀外溢日多,雖則迭次嚴禁,輸入鴉片,依然一年一年的增多
  廣東嘉慶末年,由查頓、顛地兩英商,首先運土進口,至今積有二十年之久,兩人已成富商了。”林公接口問道:“查頓既已請牌下港,顛地是否在粵?”廷楨答道:“這班姦夷刁惡得很,陽為請牌回國,陰實停泊在伶仃洋面,由漢姦指引土販到洋面上交易,改由閩、浙兩省偷運進口。夷人本來刁滑非常,更有漢姦從中教唆提使,簡直防不勝防,所以兄弟去鼕奏明,籌調水師將備,聯幫駐泊洋面,堵截姦夷售私,並水陸加嚴搜捕,或能鏟除此毒。”林公深以為然,就通盤熟商了一會,决定四項入手辦法:(一)奏請頒定新律,以一年半為限,吸煙處以絞罪,販煙處以斬决;(二)分派水師兵哨各船,在伶仃洋一帶輪流堵截,不論何項船衹,駛近駐泊夷船,概行追擊,倘敢逞兇拒捕,格殺勿論;(三)移文英吉利國王,會禁鴉片貿易;(四)傳集十三洋行商人諭話,勿再為虎作倀,替夷商經手售私,並傳諭各商館夷商,估見存貯煙土總數,照實稟復,並交出私販夷姦查頓、顛地。
  會議既定,廷楨即設盛筵,替林公洗塵,又談論了一會,决由林公起草移文及諭單,授給廷楨、怡良看過,馬上發稿繕正,會銜用印,送交英國領事義律,轉送英王。這件照會,措辭很為得體,故將全文照錄如下,可見林公敢作敢為,不為強夷屈服的真相。
  移英吉利國王文為會禁鴉片煙事:照得天道無私,不容害人以利己,人情不遠,孰非惡死而好生。貴國雖在重洋二萬裏外,然而同此人情,未有不明生死利害者也。我天朝四海為傢,大皇帝如天之仁,無所不覆;即遐荒絶域,亦在並生並育之中。廣東自開海禁以來,通流貿易,凡在內地民人,與外國番船,相安於利樂者,百數十年於茲矣。且大黃茶葉湖絲等物,皆中國寶貴之産,外國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而天朝一視同仁,許其販運出洋,絶不吝惜;無非推恩外服,以天地之心為心也。乃有一種姦夷,製為鴉片,夾帶販賣,誘惑愚民,以害其身而謀其利。從前吸食之人尚少,近則互相傳染,流毒日深,在中原富庶繁昌,雖有此等愚民,貪口腹而殘生,亦屬孽由自作,何必為愛惜。然以大統之天下,務在端風俗以正人心,豈肯使海內生靈,自甘鴆毒?是以現將內地販賣鴉片,及吸食之人,一體嚴行治罪,永禁流傳。
  惟此貴國所屬各部落內,鬼蜮姦人,私行造作,自非貴國王令其製造,即各國之中,亦僅數國製造此物,並非諸國皆然;又聞貴國不準人民吸食,犯者必懲,自係知其害人,故為嚴禁。然禁其吸食,何如禁其販賣與造作,乃為清源之道。若自己不食,而仍敢製造販賣,引誘外地愚民,則是欲己之生,而陷人於死,欲己之利,而貽人以害,皆人情之所痛恨,天道之所不容。天朝威振華夷,何難力製其命,面仰體聖明寬大,自宜誥誡於先。且從前未用公文,移會貴國王,欲將此害人之鴉片,永遠斷絶。我內地禁人吸食,爾協屬國禁人製造,從前已經製造者,貴國王須即全行搜盡,投之海底,斷不許天地間更有此種毒物;非特內地人民,不受其害,即該國民人,既有造作,安知其不吸食,匯並造作而禁之,則該國亦不受其害,豈不各享太平之福?並昭貴國王恭順之忱,如此則明乎天理,上天不至降災,協乎人情,聖人亦必嘉許。
  況內地既經嚴禁,無人吸食,那該國仍行製造,終亦無處可售,無利可謀,與其虧本徒勞,何不改圖生業?現在內地搜出鴉片盡付油火焚燒,若再有夷船夾帶鴉片前來,不能不一體燒毀,恐船內所載他貨,亦難免玉石俱焚,是則利未得而害已形,欲害人而先害己,天朝所以能服外國者,正有不測之神威,毋謂言之不早也。
  貴國王接到此文,即將如何嚴禁斷絶由,速行移復,幸勿謊飾支延。諭各國夷商呈繳鴉片取具永不販賣甘結諭單:諭各國夷人知悉:照得夷船到廣通商,獲利甚厚,不論所帶何貨,無不全銷,欲置何物,無不立辦,是以從前來船,每年及數十衹,近年來多至一百數十衹。我大皇帝一視同仁,準爾貿易,爾纔沾得此利,倘一封港,爾各國何利可圖,況茶葉、大黃,外夷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乃聽爾年年販運出洋,絶不靳惜,恩莫大焉。爾等感恩,即須畏法。利己不可害人,何得將爾國不合之鴉片煙,帶來內地,騙人財而害人命乎?查爾等以此物蠱惑華民,已歷數十年,所得不義之財,不可勝計,此為人心所共憤,亦屬天理所難容。從前天朝例禁尚寬,各口猶可偷漏。今大皇帝聞而震怒,必盡除之而後已。所有內地人民,販鴉片、開煙館者,立即正法,吸食者亦議死罪。爾等來至天朝地方,即應與內地民人同遵法度。本大臣傢居閩海,於外夷一切伎倆,早皆深悉其詳,是以特蒙大皇帝頒給平定外域、屢次立功之欽差大臣關防,前來查辦。若追究該夷人積年販賣之罪,即已不可姑容,惟念究係遠人,從前尚未知有此嚴禁,今與明申約法,不忍不教而誅。查爾現泊伶仃等洋之躉船,存貯鴉片甚多,意欲私行售賣,獨不思海口如此嚴拿,豈復有人敢為護送,而各省亦皆嚴拿,更有何處敢有銷售?此時鴉片禁止不行,人人知為鴆毒,何得貯存夷躉久碇大洋?不獨徒費工資,恐風火更不可測也。合行諭飭,諭到該夷商等,速即遵照,將躉船鴉片盡數繳官,由洋商查明共繳若幹箱,造其清册,呈官點驗,收明毀化,以絶其害,不得絲毫藏匿。一面出具夷字漢字合同甘結,聲明嗣後來船,永遠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字樣。聞該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諭,已來者盡數呈繳,未來者斷絶不來,果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本大臣即當會同督撫兩院,奏懇大皇帝格外施恩,不特寬免前愆,並請酌予賞犒,以奬其悔懼之心。此後照常貿易,既不失為良夷,且正經買賣,大可獲利致富,豈不體面!倘執迷不悟,猶思捏稟售私,或托名水手帶來,與爾無涉;或詭稱帶回該國,投入海中;或乘間潛赴他省充售;或搪塞而繳十之一二;是皆有人違抗;怙惡不悛,雖以天朝柔遠綏懷,亦不能任其藐玩,應即遵照新例,一體從重懲創。
  此次本大臣自京面承聖渝,法在必行,且既帶此關防,得以便宜行事,非尋常查辦他務可比。若鴉片一日未絶,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終始,斷無中止之理。
  況察看內地民情,皆動公憤,倘該夷不知改悔,惟利是圖,非但水陸官兵,軍威壯盛,即號召民間丁壯,已足製其命而有餘;而且暫則封艙,久則封港,更何難絶其交通。我中原數萬裏版輿,百産豐盈,並不藉資夷貨,恐爾各國生計,從此休矣!爾等遠出經商,豈尚不知勞逸之殊形,與衆寡之異勢哉。
  至夷館中慣販鴉片之姦商,本大臣早巳備記其名,而不賣鴉片之良夷,亦不可不為剖白。有能指出姦夷,責令呈繳鴉片,並首先具結者,即是良夷,本大臣必先優加奬賞。禍福榮辱,惟其自取。今令洋商伍紹榮到館開導,限三日內回稟,一面取具切實甘結,聽候會同督撫,示期收繳,毋得觀望諉延,後悔無及。特諭。
  上列移文諭單,送交英國領事館後,林公就遷入欽差行轅在省三品以上文武大員,皆來謁見。林公接見水師提督關天培,面授機宜,令他密查伶仃洋面躉船共有幾艘,並分路報守,不準有他項船衹駛近躉船。天培奉令退出照辦。
  要知夷商願否繳出存土,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試秋闈良材獲售 參縣幕奇案親查第二回 片言折獄名重公卿 老役緝捕石打太守
第三回 身入諫臺揭參降將 心存叵測謀刺賢臣第四回 愛賢才老師薦幕友 入險境俠女救書生
第五回 長途僕僕響馬追蹤 良夜迢迢霜鋒飛至第六回 以德服人釋放刺客 告養歸裏飽受虛驚
第七回 訪能人酒客說真話 受愚弄幹役入牢籠第八回 捉????梟老謀深算 訪惡霸微服私行
第九回 金雞湖惡霸行兇 白石洞賢臣受睏第十回 遇義俠林公脫險 入江湖惡霸棄傢
第十一回 俠恩爵討差拿要犯 莽楊彪出手打高僧第十二回 首兇正法大快人心 義士探莊共商良策
第十三回 探葛莊楊彪陷機關 拿惡棍幼德奮神勇第十四回 史大娘報德追贓 邱船主以寡勝衆
第十五回 巧遇兇徒甕中捉鱉 私通寡婦海底翻瀾第十五回 宿山村俠士鋤強 奉上諭賢臣升任
第十七回 酒客說出逃荒惡習 吏胥串吞賑濟巨金第十八回 親勘災荒掃除積弊 略施小技驚走群雄
第十九回 赴東河巡三門砥柱 登北岸睹衹手拔船第二十回 獲正犯解案銷差 吐真情同仇敵愾
第二十一回 利國驛巡撫被擄 抱犢峪名捕購綫第二十二回 史林恩棄暗投明 張保仔獸心人面
第二十三回 任封圻保障東南 查漕弊救濟州縣第二十四回 買缸尋釁巧遇名傢 聚衆復仇又逢大吏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