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 第七章 邯鄲之難(259B.C.—257B.C.)      瀟水 Xiao Shui

  (一)
  長平之戰結束後,望着被秦軍放回來的二百四十位失魂落魄的少年,趙國滿朝文武的表情都呆滯了。
  出徵時的四十五萬,就剩這麽點了。
  好在這時候秦國兵力也損失過半,被迫收縮回國修整。趙國鬆了一口氣。
  在這令人壓抑的氣氛中,趙國迎來了下一個農歷新年。這是怎樣一個節日呢,沒有慶典,沒有音樂,沒有歡笑,KTV的熒光也閃得如鬼火一樣。就在這個冷清的節日傍晚,邯鄲城中一座偏僻的大宅院裏,隱隱傳來了一陣尖細的哭喊,又有一個小生命來到了充斥着種種災難的人間。(一邊殺人,一邊還在生人)。因為是出生在正月初一,所以這個小新生命被稱作趙政,時間是公元前259年。當時誰也不會想到,在僅僅38年以後,整個華夏世界都將顫抖着匍匐於這個嬰兒的腳下。
  這個嬰兒就是未來偉大的六國終結者——Terminator秦始皇。
  小趙政長到幾個月大的時候,也就是長平之戰後幾個月,修養完畢滿面紅光的秦軍,再次兵分兩路來縱橫了:一路由司馬梗帶領,攻擊趙在山西的太原郡。另一路的王齕則勢如破竹,一直打到了河北武安,距離邯鄲僅三十公裏,準備一舉將趙國滅亡。
  趙人大恐。危機存亡時刻,趙派了一個說客,跑到秦國,拼命嚮秦相國范雎搞公關:“白起為秦國戰勝攻取七十餘城,南定鄢郢,北擒趙括,即便周公、召公、姜子牙的功勳,也不過如此。如果他再滅了趙國,功勞如此之大,恐怕您的相國位置,都要讓給他啦!不如我們給你們秦國六個縣,讓白起將軍撤回來吧。”
  范雎為了自己權位着想,於是幹了一件他也許要終身引以為憾的事。他跑去找秦昭王,下命令阻止白起進逼邯鄲。
  白起聞訊,勃然大怒。他從作戰地圖上扔掉毛筆,從此跟范雎結下了梁子。
  秦軍在邯鄲附近如潮水般撤走了,趙孝成王就像稻草一樣軟搭搭地浮出水面。他按照事先的約定(指使者遊說范雎時候的約定),硬着頭皮親自跑了四百公裏路,兩股戰戰去鹹陽見秦昭王。除了帶了各種珍奇古怪的寶貨,他還重申了使臣從前許下的割讓六個縣給秦人的承諾,然而回國後又在虞卿的勸說下反悔了。
  虞卿是個有志青年,前邊曾經為了魏齊兩肋插刀,放棄趙國相位。現在他又跑回來支援趙國建設了。他對趙孝成王說:“聽說您要把六個縣割給秦國,這不是傻瓜嗎?!秦國努力來攻,也未必盡能占據這六個縣。趙國雖不善守,總不至於一下子丟失這六個縣。現在您白白給他們,這不是犯傻嗎?”
  趙孝成王一想也對,我這不是幫着秦國打自己嗎。
  可是,親秦派的趙郝卻不贊成:“您不割給的話,明年秦國再來打怎麽辦。您再打敗的話,大王即便把自己的臥室都割讓給秦國,人傢恐怕都不肯答應呢1
  趙孝成王想了想說:“現在寡人聽你的,割出六個縣去。你能保證秦國明年不再攻打我們嗎?”
  趙郝還算實事求是,說:“這臣可擔保不了。您即便給了秦國六個縣,秦國還來打,也衹能是因為咱巴結秦國的力度還不如韓魏大。等咱巴結秦的力度超過韓魏了,比韓魏還大了,自然它就不打咱們而改打韓魏了1
  趙孝成王聽了趙郝的謬論,不甚滿意,於是又去問虞卿。
  虞卿激動地說:“我們若割了土地,正是嚮天下示弱,列國豈不也都紛紛步秦國的後塵,跑來搶占租藉嗎!依我之見,你不如把秦國嚮我們索要的六個城,割給齊國,促使秦國恨齊國。齊秦打起來,我們幫着齊國一起打秦國。趙國可保無虞了。”(哈哈!這跟馮亭在危急的時候把上黨十七縣轉包給趙國是一個意思埃看來,人在落難時被逼急了,都是這一招啊!用肉包子砸另一頭狗,促使兩狗互鬥,捨車保帥,捨尾巴保壁虎)。
  趙孝成王聽了大加贊賞,立刻派虞卿東見齊王建,和他討論贈城和聯手攻秦的問題。按《戰國策》的說法,秦國聽了這個消息之後,大恐,沒等虞卿從齊國返回,已經急不可待地派人跑到趙國來,嚮趙國善言求和了,也不講要六縣的事了!
  虞卿亦不俗也!
  不過,《戰國策》是古代策士們的教科書,它把虞卿計策的成效誇大得太厲害了,目的是吹噓策士們智慧的能量。事實上,秦國並沒有嚮《戰國策》最後說的那樣:看見齊趙要聯合了,立刻服軟,跑去趙國求和。秦人其實並不懼怕齊趙聯合,也不理會趙國那一番費盡心機的拉攏齊國的蠢蠢欲動。根據《史記》的記錄,秦昭王見趙國失信,不交出六城,立刻動員白起,揮大軍再次圍攻邯鄲!而根本不是派使者來“求和”。
  虞卿促使趙孝成王拒絶履行交割六城的承諾,雖然頗有骨氣,但它使趙國背上了撕毀外交條約的惡名,趙國邯鄲很快為此慘重的代價。長達三年的邯鄲保衛戰,開始了。
  瀟水曰:《戰國策》是一部“策士”們在列國縱橫的案例分析集。所謂“策”,就是侃的意思。“策士”就是能侃的人。如今長沙娛樂圈有“越策越開心”的節目,就是越侃越搞笑的意思。“策”字也本是長沙土話來的,大有古風也!
  (二)
  長平之戰後第二年的秋天,莊稼都進了倉裏了,又到了打仗的好時候了。為了追究趙國自食其言、拒交六縣的罪過,秦昭王命白起重整軍馬,圍攻邯鄲。但是白起先生鬧病了(可能是長了痔瘡),秦昭王衹好叫王陵為將。
  王陵攻了三個月,不但沒有得手,反倒略有失利。這大約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吧,秦軍這兩年也太纍了。
  秦昭王很着急,好在聽說白起的痔瘡已經好了,趕緊喊白起上前綫。可是白起屁股上的病好了,腦袋上的病卻犯了,衝秦昭王發了很多牢騷:“現在時機已經被你們一些人錯過了。去年,趙軍在長平新敗,趙國國內大空,虛弱不堪,正是滅趙的好機會。但是有一個腦子進水的領導(指范雎)竟然禁止我們乘勝追擊,命我們從邯鄲撤軍,坐失大好良機,氣死了我。如今,趙軍發憤圖強,涕泣相哀,戮力同憂。趙人耕田疾作,恢復生産。趙國君臣更是早朝晏退(加班加點的意思),四面出嫁,結好諸侯。君臣一心,上下同力,猶如勾踐睏於會稽之時。而我們秦軍在長平大戰死者過半,國內糧荒。如今遠絶山河而攻人之國,一旦遇到趙人頑強抵抗於內,我們的兵威勢必頓挫,那麽諸侯看我們秦軍疲敝,勢必發兵斷我後路於外,於是大破秦軍必矣。”
  白起的文采很好啊!而且句句珠璣,都是久經沙場的光輝經驗的結晶。當時在長平作戰,距離秦國的本土和中原秦占區,都比較近,兵員和給養可以保障。現在,遠絶山河,長驅進攻邯鄲,距離秦大本營就遠了,給養就脆弱了,勝算就小多了。如果趁趙國長平新敗,還有可能一鼓作氣拿下邯鄲來,如今趙人又有了準備,遠攻遙遠的邯鄲,確實是過於冒險、勝算把握很小的。白起的意見顯然是清醒和理智的。但是,秦昭王現在老了,脾氣也大了,怫然不悅,哼道:“哼,寡人大兵已經圍在邯鄲了,焉有無故撤兵之理。你不去就算了1於是他給前綫的王陵追加資本,補足了更多的兵員去邯鄲前綫拼命。可是王陵這傢夥卻有辱使命,接連死了五個校尉(師長級的軍官了)。
  秦昭王急得不行,又想去勸白起出山。白起偏偏裝起了病,說我的痔瘡又犯了。秦昭王怕再挨搶白,就命相國范雎去說白起。
  范雎幹笑了兩聲,硬着頭皮先誇奬了白起幾句:“白起將軍從前伊闕大戰,以寡敵衆,大破韓魏二國之兵,血流漂鹵,斬首二十四萬。後來,楚國地方千裏,持戟之士百萬,您提一隻孤軍,拔鄢奪郢,占其半壁江山。天下莫不聞您的大名。如今趙人慘敗長平,兵寡國虛,正是一鼓可下,奈何將軍畏懼怯戰了呢?”
  白起知道他在激將,就把當初范雎如何作梗,終止白起的進逼邯鄲計劃,致使秦軍錯過了最好的滅趙良機的舊帳,當着范雎的面講了。
  范雎大慚。紅着臉退下,回去嚮秦昭王打小報告去了。
  秦昭王和范雎暫時還對白起抱有指望,遂也不敢多為難他。於是白起呆在鹹陽,養他那時有時無的玻
  這時,看着王陵在邯鄲前綫頓挫無功,秦昭王又把王齕換上去。王齕攻了八九個月,死傷很多,仍不能下。秦昭王又把鄭安平給換上去了。鄭是范雎在魏國遭難時的救命恩人,所以范雎推薦了他。
  鄭安平仍然不能攻剋邯鄲,正如白起所料,諸侯開始懷疑秦軍的能力了,開始在秦軍背後蠢蠢欲動。首先是魏安僖王,他發現自己好幾年沒有挨打了,覺得有點癢癢,就遣上將晉鄙率軍十萬救趙。秦昭王派使者警告他說:“我此次攻趙,勢如泰山壓頂,幾天之內就能拿下。諸侯膽敢來救,我滅了趙國以後,馬上就移兵去先打它1魏安僖王大恐,立即按住晉鄙軍,令他留駐河南湯陰(嶽飛的老傢,北距邯鄲百公裏),觀望秦趙局勢,伺機而動。
  趙孝成王看見援軍不來了,無計可施,想起一個人來——就是我們那可憐的秦國人質“子異”。本來,子異要回國當王孫接班人的,卻因長平戰事爆發,滯留在邯鄲。趙孝成王發火了,下令把子異抓住,套上橙黃色的衣裳,捆起來押到邯鄲城樓上示衆,要挾秦軍撤退——如果不撤退,就在四十八小時內斬首。
  秦國那邊作出了反應:聽說子異有生命危險,他爹安國君急忙去求見父王秦昭王,央求停止攻城。秦昭王猶豫着想撤兵。但安國君的庶生長子巴不得子異死掉,暗中唱反調,左右遊說,終於使得秦昭王作出了拒絶撤兵的决定。
  趙孝成王見秦軍不退,就决定撕票,打算處死人質子異。不想錢能通神,子異的“經紀人”呂不韋嚮看守子異的衛兵行了六百斤黃金的賄賂,不僅帶着子異從看守所逃了出來,倆人還越過城墻,直奔秦軍,進而安全地返回了鹹陽(趙國吏治敗壞,不亡真沒天理了)。
  趙孝成王看見人質跑了,就又要殺人質的妻子小兒——即邯鄲姬和趙政(小秦始皇,時方兩歲)。邯鄲姬勇敢地抱着兩歲的趙政,在邯鄲城裏像超生遊擊隊那樣東躲西藏。趙孝成王抓不到娘倆,無可奈何。
  瀟水曰:趙孝成王連在自己的都城內處决一名人質都做不到——命令下達後,官吏們卻收入賄賂,拒不執行。我們就可以想象,趙國的內政已經混亂到了何等程度。不走法傢“以法治吏”的路子,所以吏治敗壞埃邯鄲姬母子倆在總人口不過幾十萬的邯鄲城裏安全藏身達數年之久,真是讓人啼笑皆非。有這樣無能的統治者,這樣低效的政府,趙國即便能僥幸逃過眼前的災難,又能指望它有什麽作為呢?
  趙孝成王想了想,還是得請外援,但周邊的鄰居們似乎與趙關係都不好,不肯救。於是準備捨近求遠,派王叔“平原君”趙勝去楚國求救。平原君是戰國四君子,前面已經說過,在做接受上黨的錯誤决策時,顯得比較沒腦筋,但是熱情和忠誠還是有的,他在朝廷上悲壯地表示:“就是逼,我也要逼楚王在宮殿裏和我歃血為盟,發兵救趙。助手不用另外請了,從我傢的食客裏選,希望能找出二十位文武全纔的人,和我一起上路。”他回傢後選了很長時間,最後找出十九個人比較令人滿意,剩下的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湊不滿二十。(唉,門客的質量啊,0.6%的優良率。)
  忽然有一人走上前來,自薦願往。
  平原君問道:“請問先生尊姓大名?”
  此人報出名來,不是別人,正是燕趙猛人——毛遂是也!
  (三)
  平原君一看毛遂,但見此人神情俊雅,頗有傲骨。但他身為低級門客,穿的也比較寒酸,就跟雪村身上總背個小書包一樣,估計毛遂也總是挎着一個行軍小水壺。他說:“這壺是為出使楚國路上準備的。”
  平原君問道:“毛先生有水壺了,很好。但毛先生在我趙勝門下,至今已經有幾年了?”
  “大概三年了吧。”毛遂手扶着水壺說。
  毛遂
  平原君便搖搖頭:“賢人立在世上,好像錐子鑽進了布袋一般,鋒芒馬上就能暴露出來。您在我的門下已經三年,卻默默無聞,看來沒有什麽本事,還是留在這裏好了。”
  “在下一直沒有機會進布袋子呀。要是我毛遂早進了布袋子,豈止錐子尖,錐子把兒(穎)都露出來了1平原君聽毛遂自吹自擂,心裏不快,但拗不過他,衹好讓他背着小水壺也出發了。其他那十九人看見此情此景,暗中把肚子都笑疼了。(成語“脫穎而出”出處。)
  去楚國的路上,毛遂與那十九人坐在馬車裏議論天下大事,十九人這纔發現誰也說不過毛遂。
  車窗外,蒼茫的歲月貫穿風中的密林傾瀉而下。伴隨着這一行人在中原地區孤獨地南行的,是林鳥一聲聲的孤啼,以及這幫人的豪情壯志拍着翅膀在林梢的風中起起落落。
  到了楚國,楚國領導人是“楚考烈王”,屬於“考拉型”的領導,沒事不動彈,根本不打算救趙。平原君把自己的二十位門客留在堂下,一個人脫鞋上堂,與“楚考拉王”談論請兵救趙的事情。楚考拉王骨子裏害怕秦國,又看趙國已是風中殘燭,更沒有興趣與趙合縱。平原君百般分析其中的利害,從日出一直分析到了中午,對方還是决定不下來。
  毛遂怒了,他反對拖拖拉拉的會議,因為這影響了他準時吃午飯。他大踏步衝上殿去——史書上叫做“歷階而上”,通常登臺階,問問孔老夫子就知道,不能一步登一個臺階,必須左腳登上一個臺階,右腳升上來與左腳並攏,再戰戰兢兢地登下一個臺階,像得了偏癱病一樣,以示恭敬。但是毛遂是燕趙猛人,一步兩個臺階,歷階而上(這是刺客的動作了),上去之後就大喊:“合縱的利害,本來兩句話就能講清楚。你兩個領導已經談了半天,怎麽還决定不下來?”
  考拉王吃了一驚,對毛遂的撲身前來表現出了一個正常人應有的反應:“你!你——什麽的幹活1臉都嚇白了。
  平原君也嚇壞了,囁嚅道:“這——這是趙勝我的捨人毛遂,不慎冒犯了大王,請恕罪。”
  楚考拉王一看原來是個捨人,小催巴,遂不害怕了,從新拾起領導的架子,厲聲高斥毛遂道:“還不快下去!寡人在和你主子說話呢,你上來做甚?”
  不想毛遂毫不退縮,反而按住身上的劍把,逼上前來說:“大王之所以敢斥責我,不過是靠着楚國人多勢衆而已。現在十步之內,楚國人再多也沒有用了,您的性命是懸在我毛遂的手上。”
  在古代,要想把劍抻出來,必須先把劍把嚮下按,所謂按劍。毛遂按劍而進,就是要動手的意思。楚考拉王和平原君見狀,嚇得面如死灰。毛遂斷喝道:“還有,我的主人就在這裏,您憑什麽當衆斥責我?你不知道士可殺而不可辱嗎1說到這裏,毛遂義正詞嚴,連小水壺裏都裝滿了尊嚴。楚考拉王嚇得本能地一拱手,護住自己。毛遂則聳起羽毛,慷慨陳辭道:“我聽說,商湯以方圓七十裏的封地而起傢,最終他能稱王於天下,周文王靠方圓百裏的地盤發傢,使天下諸侯臣服。如今楚國方圓足有五千裏,能打仗的壯年百姓超過一百萬,天下沒有哪一個國傢能夠比得上,可是你們卻一點成績都沒有。一個小小白起卻把你們嚇壞了。白起有什麽了不起,‘白起小竪子耳’(意思是Baiqiisasucker)。他帶着幾萬秦軍,一戰打下了你們的鄢郢;再戰又燒了你們夷陵,把先王遺體盡數侮辱。你們被小小一個白起弄成這樣,不覺得害鱢嗎?連我們趙國人都為你們感到難過,而大王您卻恬不知恥。所以,我們今天談合縱,首先是為了輓救楚國,給楚國報仇。您卻當着我的主子叱駡我!你叱者何也1
  毛遂按劍而進
  楚考拉王受了這麽一頓劈頭蓋臉的訓斥,嚇得臉色蒼白,戰戰兢兢答道:“是咧,確實像先生所言,寡人願把社稷都托付給你們啦。”意思是,你們願藉兵就藉吧。
  毛遂當即嚮楚考拉王的秘書發令:“給我把歃血的盤子端上來1秘書哆哆嗦嗦端上來。不等楚考拉王翻悔或者賴帳,毛遂按住他和平原君就當場在殿上歃血為盟,宣佈合楚兵救趙。毛遂本人也參與歃血。之後,見盤中還剩下一些血,毛遂就招呼堂下那十九人說:“你們這幫低智商的人,庸庸碌碌,也在堂下把這血歃了吧。你們沒有什麽本事,也派不上用場,正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倚賴別人,靠別人把事情辦成的人,意思是沾了毛遂的光)
  這幫“低智商的人”趕緊連滾帶爬,諾諾連聲地把嘴角都擦了血,正眼都不敢嚮堂上的楚王、毛遂等人掃看。平原君遂圓滿完成了出訪任務,平原君拱手嚮毛先生深施一揖,毛遂從此成為平原君傢中的上客。
  瀟水曰:在我們偉大的祖國,善於“中庸”“調和”和“製欲”的人民,總覺得鋒芒畢露不是好事。但毛遂自薦,鋒芒逼人,敢為天下先,是傳統的天性退讓的中國人中所少有的,因此格外值得我們紀念。他在楚國殿上按劍而行,寸舌厲叱,把楚考烈王駡得面紅耳赤、狗血噴頭,真是,大塊戰國士人之心。“毛先生一至楚國,趙國的地位馬上變得比九鼎、大呂這樣的寶器還要貴重。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這是平原君回傢以後在大庭廣衆之下對毛遂的贊揚,並且坦言道,“我趙勝再也不敢評點人物了。我評點過的人物,何止千百,這次卻在毛先生身上看走了眼。趙勝真的再也不敢評點天下人物了。”
  其實,平原君看走眼的,何止百十。他的門客三千,有作為者寥寥僅此一個毛遂。大約他選評人物,以身世和空名相取,所以屢受蒙蔽。他自己卻不知曉,反而沾沾自喜。如果不是毛遂這次以實際行動點醒他,平原君門下的酒囊飯袋還會越來越多。作為上屆君王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趙勝亦可謂“因人成事”者也——因貴族的DNA血統而得封做官。
  因人成事這個成語,可以這樣來造句:日軍宣佈投降了,蔣介石也因人成事,搶着四處跑去接收降地。
  平原君先生二三事:
  我們先按住楚人出兵救找的事不表(那其實剩下的都是小事了),插說一下戰國的四君子。
  所謂“戰國四君子”,其實是四個貴族,按出場順序分別是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其中出場最早,年紀最長的是齊國孟嘗君,為人頗不足取,我們以及在前面“雞鳴狗盜”一章,講了他很多了。
  平原君趙勝,排在戰國四君子之中,是老二。此人又如何呢?平原君是趙惠文王的弟弟,現任國君趙孝成王的王叔,也是貴族出身。雖然他帶着毛遂赴楚求兵,算是立了點兒小功,愛國熱情很強,但我們不能因此認為他的能力和政治角色也都能讓人恭維。在長平之戰前,這位平原君,貪圖眼前土地利益,草率地嚮國君趙孝成王作出接收上黨的建議,招致了長平慘敗。司馬遷說他“未睹大體”、“利令智昏”,使趙卒陷失“四十餘萬衆,邯鄲幾亡”!
  眼下“邯鄲幾亡”,他徒能跑去救火找救兵,卻別忘了他正是招致這場災難的“首罪”之人之一。
  另據《戰國策·趙策》記載,有一次,趙國要和燕國打架——它們倆因為是鄰居,所以常互相掐。平原君當時正在趙國主政,於是把趙國濟東三個城和另外五十七個邑割給齊國,目的是什麽呢?僅僅是為了從齊國挖到一個外援——田單,讓田單當趙軍的將軍,領着趙軍去打燕國人。大約平原君覺得田單火牛陣一仗成名,所以很迷信田單吧。
  趙奢在旁邊看了,非常不滿意,提合理化建議說:“齊國的相國田單,到我們這裏當將軍,我看不會有好結果。他肯定不會賣力氣幫我們打燕國人的。因為,倘若我們趙國勝了,強大了,齊國就不再是霸主了。而且你花掉三城五十七邑這麽大的代價去請他,這些城邑都是我們千辛萬苦、覆軍殺將纔奪得的,就這麽一下子給了他?難道趙國實在沒人了嗎?您幹嗎非得請田單來當將軍。我非常熟悉燕國地形,我保證百日之內擊退燕兵,如果你讓我來當將軍的話1
  平原君一聽,也是啊!(這人真是糊塗蛋,這麽基本的國際關係常識都沒有,還當相國——就憑出身好。)但是平原君說:“可是我已經報請趙王批準了,還是不要改了吧1——這是什麽工作風格埃
  於是,他硬花掉三城五十七邑的土地,去換田單一個光身跑趙國來當外援。果如趙奢所料,仗打得曠日持久數年,趙國士大夫和戰士們橫死溝壘,趙國被消耗得夠戧,但由於田單並不出力,趙人衹奪得了燕國區區三個幾百米周長的小邑(簡直是土圍子),根本得不償失。
  平原君趙勝的領導能力,由此可見一斑。忽略了人才毛遂一事,說明他不善於識人,死乞白賴用田單一事,再次也印證了這一點。這種貴族,看人總是衹看人的光環,全不能洞察內裏,且不懂國際政治。國傢用他算倒黴了。
  關於平原君的私生活,則是奢靡浮華。邯鄲被圍期間,城裏已經不剩什麽東西了,平原君的傢裏卻快樂依然,歌舞升平,吃喝玩樂,傢裏的公子王孫們還在抱着話筒“你是電、你是光”地在KTV裏大呼小叫,興味不減。
  圍城裏邊還在唱
  有個“邯鄲大酒店”(傳捨)的老闆的兒子叫李同的,實在看不慣這幫玩樂分子了,就進諫平原君說:“邯鄲之民如今已經易子而食、劈骨而炊了,可是您老的後宮,還有一百多個姨太太和三陪女(婢妾),整天吃的是肉,穿的是有花紋的絲,玩的是希奇古怪,唱的是卡拉OK。而老百姓都褐衣不完,糟糠不厭(吃糠都吃不飽),民睏兵荊您傢裏器物鐘磬自若,老百姓卻拆了房子當矛矢了。這樣下去,邯鄲馬上就完蛋啦。到時候您還上哪享福去啊1
  平原君聞言大驚,趕緊把傢裏的絲被和糧食拿出來犒賞軍校,正媳婦以下的人都拎着擀面杖和搓板參軍。
  這固然顯出了平原君的賢——憑了這點賢,他得以厠身於“四君子”之列,比同時代與他同一級別的趙國貴族和封君們(平陽君什麽的)要強一些。但也暴露了他的“富貴”和傢裏無數不明來源的資産。從前,趙奢因為“平原君傢不肯交稅”,曾把平原君的九個傢臣都殺了。前後對比,我們知道他的“富貴”都是從哪裏來的了——是從損害國傢利益,不肯交稅來的。平原君曾前後三次擔任趙國的相國,有條件積聚大量財富。
  憑着這些財富,平原君也養了三千門客。養門客有什麽用呢?門客可以幫他鞏固他傢族地位埃門客善於亮出大嗓門吆喝,為主子謀求政治名譽,充當媒體,此外還可以為主子奔走做事、立功保傢。總之,對於鞏固平原君在趙國的地位,不可或缺。使得平原君能長期擔任趙國相位,在趙國政壇上盤踞五十餘年。所以,平原君和孟嘗君一樣,愛護自己的門客像愛護自己的眼睛,於是浪得了許多歷史虛名,具體表現為對門客比對傢裏的三陪女還珍視:
  有一次,一個行動障礙人士——就是俗話說的瘸子啊,一拐一拐地路過平原君傢。平原君後宮的一個美人,看見他在街上瘸着腿走路,步態蹣跚,就想起了其他什麽動物,忍不住就捂着嘴笑了起來,獲得了審醜的愉悅。這位瘸傢夥聽見了,立刻大怒。他不但身體殘障,心理也殘障——鬧哄着非要殺了這個美人雪恥不可。平原君的門客們也都幫着起哄,不殺了這個美人,我們這些吃白飯的就不在你這兒吃白飯了——“散夥啦,分行李啦1
  平原君被嚇壞了,為了籠絡自己的門客集團,趕快殺掉了無辜的美人,把人頭送給瘸子玩。
  這不是懲罰過當嗎!
  平原君養門客,跟孟嘗君養的那群雞鳴狗盜之徒一樣,沒出過什麽人才——毛遂算是鳳毛麟角的一個,但後來也未見再有任何建樹。還有一個是公孫竜,就是“白馬非馬,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的Rap派的名傢後輩。公孫竜善於跟前來造訪的哲學分子們打嘴仗,平原君看了很爽,所以特喜歡他。他還有名言:“謂雞足,一,數足,二,二而一,故三。謂牛羊足,一,數足,四,四而一,故五。”說一隻雞實際是三衹雞,一隻牛是五衹牛,一隻羊是五衹羊。後來,大陰陽學問傢鄒衍也跑來找他“對駡”,把他駡得理屈詞窮,最後平原君也不喜歡他了。“黜之”,就是讓他降級,命他住嘴,以後不許再數雞牛羊有幾衹腳了。
  戰國四君子中的老三,是春申君,這也是個氣人的主。
  這位春申君,我們也不陌生,他名叫黃歇,是楚王室貴族,年輕時候曾經上書秦昭王,說退秦國數萬大兵。後來獨擅楚國大權,一手遮天,內政外事都他說了算。諸侯國際間的大事,黃歇决策了就行,不用去問楚考烈王,把持楚國朝政二十五年,成為楚國末期第一號大權臣,而且他很快陷入保守。楚國未能振興起來,同春申君黃歇胸無大志分不開的。
  有人會說,楚王反正忙不過來,讓權臣(比如春申君)去忙,不也一樣嗎?非也!權臣在歷史上通有的流病就是:做决策時整天想的不是怎麽對國傢有利,而是怎麽維護自己的權益。譬如黃歇對外打仗,他主要以保護自己的私人封邑不受它國軍隊威脅作為設計戰爭方向的指導原則,而不是考慮對國傢是否有利。
  舉例來講,到了戰國後期,齊楚都已遭受極大程度的削弱,正確的道路是,兩國應該互相緊密聯合起來,一起對抗秦國,以求自保,這是瞎子都能看得出的道理。但是黃歇卻視而不見,反倒揮動楚軍北上猛烈攻打魯國,這就等於侵犯了齊國的勢力圈。楚人吞滅魯國之後,極大地激怒了齊國,從此齊楚交惡,完全破壞了齊楚應當聯合的正確戰略。而黃歇之所以北上吞魯,硬去違抗齊國,僅僅是為了保住自己在淮北地區(安徽、江蘇北部)的十二個縣的封邑的外圍安全,不受其北邊的魯國威脅。齊楚關係卻因此破壞了。這不是混蛋嗎!後來,楚軍遭受秦人六十萬大軍的滅頂攻擊的時候,齊人居然不發一兵一卒援救,活該。這就是權臣當國的弊端。權臣犧牲國傢利益以謀自己的好處,黃歇就是這樣的造孽者。
  黃歇對於國內的人材,如果不是自己一派的,他就壓製,這也是權臣祖傳的性子(沒什麽好奇怪的)。當時,荀子是戰國末期最大的學問傢,來投靠春申君。春申君卻衹讓荀子當個“七品芝麻官”——蘭陵令。
  即便如此,還有門客進讒言說:“湯武依靠百裏之地而兼有天下。如今荀子是個賢人,憑藉不止百裏的一縣,終將壓過您的名譽,不利於您啊1意思是賢人會威脅到您的地位。
  於是黃歇叫荀子下崗了。
  後來,又有人告訴黃歇說:“是凡賢人,都是聽話的,尊敬領導的。荀子這種賢人,都是大綿羊,怎麽會不利於您呢?恰恰相反,他到了哪裏,反倒能帶動那裏的人聽話,都尊奉您們領導了呢。”於是,黃歇又讓荀子上崗了。
  不管是上崗還是下崗,黃歇决策的依據都是這個人會不會聽話,有否可能挑戰他在楚國的權力地位,而不是首先考慮能力上是否有助於楚國傢。楚國不知有多少賢能英才,被他壓製着。這是所有專權者的共性。
  楚國權臣春申君黃歇還曾經和趙國權臣平原君趙勝,比過一次富。當時,平原君的使者來楚國,頭戴着玳瑁的簪子,刀劍飾以珠玉,十分華麗,嚮春申君傢人炫耀(都是颳來的民脂民膏)。而春申君門客三千人,其上等門客都躡“珠履”,意思是穿着綴有大個兒珠子的鞋子。鞋子都裝飾得這麽奢貴,那身上就更沒法說了。珠光寶氣,華美奪目。他們出來一擺pose,把平原君的使者眩得直翻白眼,當場口吐白沫。
  這兩個專權的貴族公子,大致境界就是如此。
  可見,各自颳了多少民脂民膏就沒數了。正是他們的專權地位,保證了他們這麽龐大的財富。
  春申君(黃歇)的封邑面積很大,轄區甚至包括如今的上海。上海之簡稱“申”,就是和春申君有關。若幹年之後,司馬遷曾遊歷這一地區,看見黃歇遺留在蘇州吳地的私傢建築,不禁驚嘆道:“宮室盛矣哉。”非常豪華龐大,黃歇之肥,不虛言也。而楚國之瘦,自不待言。
  瀟水曰:總得來說,戰國四君子中間,孟嘗君是齊國專權專業戶,平原君是趙國專權專業戶,春申君是楚國專權專業戶。這哥仨有四個共同點:
  第一、專權。他們仨都長期擔任相國,其中孟嘗君、春申君的專權特徵最突出,內政外事都他們說了算,不用問國君。“聞齊之有孟嘗君,不聞有王”,“春申君相楚二十餘年,雖名相國,實楚王也”,是當時人對他們的評價。平原君也是三次擔任相位,三次離開相位,他的子孫的封地一直與趙國相始終,也是權勢高重者——當然,客觀來講,專權程度比那兩者,弱一點。
  第二、養門客,為自己的專權地位服務。
  第三、出身貴族(都是國君的親戚),因貴族出身而當官,這是貴族政治的典型特徵。他們專權、斂財、短視、無能,屬於六國“貴族政治”中的典型,是沒落的貴族政治的大頭,和秦國的“職業官僚政治”(布衣政治)相比,明顯屬於落後政治。
  第四、政治上無能,為人貪婪自私。孟嘗君近交遠攻,實屬愚蠢。他報私怨而調動國傢軍隊,三年伐秦,圖靡消耗,給齊國的未來和韓魏盟國都帶來了巨大損失。楚國的春申君,則是極端專權,壓製人才,奢華腐朽。至於趙國的平原君則目光短淺,一味貪利,在長平之戰和華陽之戰前因為貪利和不懂國際關係原則,兩次作出錯誤建議,給趙國帶來毀滅性災害。後來任用田單打燕國的事,也反應了他政治能力的平庸。
  “四君子”雖然都初期做過一點露臉乃至略有功於國傢的事,這是司馬遷能為他們立傳揚名的原因,但他們的貴族本質和粗愚的DNA本性,使得他們的實質上總體上看仍然是禍國殃民。(註:四君子的老四,可以略除外。)
  (四)
  下面的故事剛好輪到戰國四君子中的最後一個,即第四個:信陵君。他是魏昭王的小兒子,也屬於貴族。信陵君是他的封君的名號,他的名字是叫“魏無忌”。
  古人起名喜歡“無”什麽,比如公孫無知、曹無傷、花無缺、張無忌;女的就叫無????,漂亮一點的就叫無雙,比如周星馳的馬子“無雙姑娘”,天下無雙。
  信陵君魏無忌的“無忌”,意思就是fearless,什麽都不怕,是個莽夫。其實不然。魏無忌謙謙君子,溫和有禮,是戰國四君子中最清澈的一個,小名叫仔仔。和其他戰國四君子不同,他沒有專權,這到不是因為他乖,而是他哥哥(魏國的國君)一直防着他,不讓他專權,直到他鬱鬱而死。種種跡象表明,魏無忌不但沒有專權,而且個性品質方面強出戰國四公子中的前三名混蛋很多!以至於到了秦漢之際,其他三公子都已經沒什麽人再提,而魏無忌仍然享有大名,連劉邦都因為崇拜而專門祭奠他。他的門客活到秦漢之際的,都成為劉邦、項梁、陳勝的坐上嘉賓
  在邯鄲被圍困最嚴重的時候,平原君從趙國發來求救信,魏無忌看罷,急得都要掉淚了。淚水在他濃濃的眉毛和眼圈裏打着轉,“滴答滴答他的淚滴,滴答滴答一碎碎頸。他趕緊去找他哥哥魏安僖王,陳詞百端,請求出兵。魏安僖王抱定當老龜的主意,就是不讓邊境上的晉鄙出頭。魏無忌衹好“滴答滴答”地把自己的門客都找來說:“我說服不了我哥哥(魏安僖王)。不能再在這裏耽擱了,我打算帶着你們去邯鄲拼命。”
  門客們都嚇得“滴答滴答”直冒汗。魏無忌手上有一百多乘兵車,他把自己的三千門客武裝起來,拎着長矛大戟,隊伍雜沓地開出了大梁城的東門。
  大梁城有十二個城門,侯嬴先生就在東門傳達室裏工作。這傢夥已經七十多歲了,有一肚子壞水,是個不錯的人才。魏無忌從前曾帶着錢去訪他。但侯嬴堅决不肯收錢,說怕敗壞自己的名譽。魏無忌說:“不收錢,請吃飯總可以吧。”
  侯嬴點點頭。
  於是有一天,萬裏無雲,秋風送爽,古代的開封大梁正適宜吃喝玩樂。魏無忌在傢裏擺下酒席,要宴請侯嬴,並且,親自駕車去東門來接。他駕車的姿勢用《史記》中的記載叫做“虛左”——我們知道,戰車上“車左”是主將,“車右”是保鏢,駕駛員在中間,所以左位是最崇高的位置,留給領導坐的。老侯見狀,毫不客氣地一屁股地坐在左位上。魏無忌恭恭敬敬地為他趕車。
  可是,老侯突然又節外生枝了,要去看一個街上賣肉的朋友。魏無忌二話沒講,滴答滴答地又把車趕到了農貿市常從大梁東門到農貿市場,這一路都是人多的地方,便於侯嬴為魏無忌炒作。人們紛紛伸長脖子,看見侯嬴由魏公子載着,去了農貿市場,又下車進了肉鋪,跟殺豬賣肉的朋友朱亥,翻着白眼聊個沒完。而魏無忌臉上挂着謙和的微笑,執着繮轡耐心地等待着。群衆幹部們於是暗駡侯嬴不通情理,而稱贊魏無忌能折節下士。
  等一班人招搖過市完畢,路演算是結束了,來到筵席上。侯嬴這纔低聲告白說:“公子啊,你不懂,我故意在外面招搖,又在肉鋪裏耽擱,就是為了打造公子您的名聲。如今市人(農貿市場裏的人)都以為我侯嬴是小人,而公子你能下士呢。”魏無忌方纔醒悟。侯嬴善於媒體造勢,引導輿論,為其主子服務,嘗如此。
  一般來講,賓客或者門客,都是在進了主子的門之後,纔開始替主子炒作名譽。侯嬴則一邊進門就一邊替魏無忌打造名聲,包裝炒作,真“不俗”埃
  如今,侯嬴看見魏無忌帶着一幫人,氣衝衝地開出東門,要去打群架的樣子,就哈哈大笑說:“秦軍劍利士猛,戰如雷霆,你們這麽過去不是肉包子打老虎嗎?”
  魏無忌在車上拜了一拜:“正要有問於先生,先生有何高見?”
  侯嬴趕緊把魏無忌拉到自己的傳達室裏,悄悄地說:“您還得利用國傢資源埃如今,魏國晉鄙的軍隊駐紮在離趙國很近的湯陰。而大王的bedroom裏就藏着兵符,偷出來就能夠調動晉鄙的十萬大軍去救趙埃”
  “誰去偷啊?”
  “大王的寵妞‘如姬’,因為工作關係,經常在bedroom裏侍寢。過去公子曾經替如姬的老爹報仇(如姬的老爹被人切去了腦袋,魏安僖王長期不能破案,而魏無忌派自己的門客打入黑社會,殺了兇手出來)。如姬對您感恩戴德,願為公子死。您讓她偷一點東西,她一百個願意,小case。”
  果然,如姬盜出兵符,連夜送給魏無忌。魏無忌立即整鞍欲發。侯嬴又說:“晉鄙這老傢夥是個死腦筋,不聽虎符調遣怎麽辦?還是叫上我那個殺豬的朋友朱亥吧,這傢夥力大無窮,殺豬不用刀子,可以一錘子錘死豬。他可以一錘子錘死豬,也可以一錘子錘死晉鄙。絶不會失手。除非晉鄙的腦袋比豬頭還硬。”
  魏無忌一聽這話,眼淚又“滴答滴答一碎碎頸了。侯嬴驚愕地問為什麽。
  魏無忌說:“晉鄙是員經驗豐富的老將軍,為國傢久立戰功,恐怕不會上我們的當,所以衹好殺掉他。殺掉他,可惜了國傢這個人才,我因此而難過。”
  到達湯陰以後,老將晉鄙收到魏無忌手中的虎符,拿起來和自己的那一半相對,舉在空中反復仔細觀察,果然對得上。兩半上的字跡也互相吻合。但是,晉鄙還是滿腹狐疑:“就憑這一塊兵符,就要我交出十萬大軍的指揮權?這到底怎麽回事!有沒有公文?”晉鄙幾乎要喊警察了。
  魏無忌哪裏有公文,大錘倒是有一個。他旁邊的朱亥袖中含着一把四十斤重的鐵錘,揮起來就把晉鄙的顱骨砸得粉碎。可憐晉鄙一輩子對國傢忠心耿耿,卻落得如此下常
  晉鄙拿着虎符
  軍隊立刻亂了。魏無忌害怕軍士嘩變,趕緊討好軍士們說:“當爹的可以回傢去,兒子留下。哥倆都在軍中的,留一個就行。獨生子女也都可以回去。”於是,遣散了兩萬人,魏無忌帶着剩下的八萬士兵嚮邯鄲出發了。而當此之時,平原君藉來的數萬楚兵,也正滑過中原,嚮北方邯鄲悄悄移動。邯鄲人民,有救了!
  瀟水曰:古人的袖子,都很誇張,很寬。寬到袖子裏面可以屈肘的地步。如果把衣袖肘部多餘的布反折過來,可以繞肘一圈。但是,袖口部分,卻是掐窄的。這樣,整個袖子就成了一個容器,可以在裏邊放錢包、手帕、情書、大鐵棰等等各種東西,就是朱亥行兇用的東西。
  據史書記載,晉鄙的門客,後來一直立意為晉鄙報仇,到處找魏無忌的小辮子,後來終於配合秦人使用反間計,把魏無忌弄得半死不活,酗酒五年而亡。那個給魏無忌出主意盜竊虎符並且錘死晉鄙的老侯贏,後來嚮北而立,喊着信陵君的名字,老淚縱橫地自剄身亡了。侯贏死的非常突兀,又沒有人逼他,何苦呢?
  大約也是自忖沒有活路了吧。
  晉鄙之門客,亦可謂善於盡忠者也。
  (五)
  下面我們把目光移動到被圍困的邯鄲。邯鄲有兩個城,呈犄角狀互相依靠。一個叫“大北城”,一個叫“宮城”,前者是平民住,後者是貴族老爺祝這大約就是王曉波所說的“uptown”和“downtown”吧。
  (如今“大北城”的城墻遺垣猶存,30多米厚,8米多高。而當年盛時,長四公裏多,東西寬三公裏多,邊長十二公裏。這個尺寸比後代的國都都毫不遜色,西漢長安、北宋開封,是全國最大的了,邊長都不過六公裏,周長二十多公裏。而與戰國同期的羅馬城,是邊長十公裏。)
  邯鄲城的防守層次分明,從城外十五公裏就鋪展開來,分為荒蕪圈、警戒圈和城防圈。
  荒蕪圈實行堅壁清野,能撤進城的全部撤進,或者付之一炬,並嚮水井投毒。
  警戒圈設有偵察哨,當敵人逼近時,城外的偵察兵就舉旗幟報警,晚間則舉火。敵人離得越近,旗幟舉得就越多。不過,偵察兵的工作太危險,估計沒有人愛幹。
  城防圈從護城河開始,根據兵書記載,水面上還架有轉關橋,當敵人行至橋上時,拉動機關,橋面便會翻轉,令敵人墜入壕內。水面下還暗藏着長短不一的竹刺,防止敵人涉水。
  在護城河後,有時會附加一道夯土矮墻,矮墻後的軍人配閤城上守軍,以武器殺傷正在越壕的敵人。
  接下去纔是城墻,城墻根兒是尖木樁區,阻礙敵人攀城,以及刺死攀城墮落之敵(不能墮啊!)。戰國城墻的高度已由春秋的10-12米,增至不遜於後世的15米以上。城墻根厚達20米,甚至40米。
  城門是整個防禦體係中的弱點,城門最怕火燒,所以外邊釘上厚泥。城門上設有活動射孔,用以阻擊靠近城門的敵人。即便敵人突破了城門,也不怕,可以緊急落下懸門,把進來的敵人截斷,再收拾他。
  與城外的步步設防相比,城內的街巷也設有壁壘和路障。
  總之,經過春秋300年和戰國200年的經驗積纍,戰國時期的戰爭技術無比輝煌,傲視後代
  面對這樣的堅城,秦國人該怎麽進攻呢?
  我們認為,面對固若金湯的百年邯鄲城,靠戈戟等輕武器去攻打它,無異於拿幾十把鋤頭毆打一輛坦剋,所以秦國指揮官——鄭安平勢必要使用大型器械。
  鄭安平是如何藉助攻城器械與趙人鏖戰,我們衹好藉助聯想來模擬。
  鄭安平命令,你們都去附近森林砍大樹,大樹幹前端套上青銅尖,再搭個木架子,用繩索把樹幹懸挂其下,下面墊上滾木當輪子,讓秦軍推着,像撞鐘似地,用大樹幹猛撞邯鄲城門。
  城上的趙人不傻,“跟我們玩這個。”他們亂箭齊發,秦國人丟下了攻城錘,抱着腦袋跑回來了。
  鄭安平覺得,非得是既能進攻,又兼防禦的器械纔行,於是他讓隨軍木匠製造了幾百具“木驢”,高2.3-2.6米,長3.3-5米,外面蒙上生牛皮,下面裝有六個木輪,肚子裏邊藏好6-7個秦國兵,嗨喲嗨喲地,在木驢肚子裏頭推着這驢往城下跑。
  趙國人樂了,軍官喊道:木擂伺候。木擂也就是滾木,評書裏邊常用到的。用沉重的樹幹製成,用以砸擊敵人。秦國的木驢剛剛接近城門,準備燒城門或者挖城根,趙國守軍突然砍斷繩索,滾木像歸圈的山羊一樣齊瀉而下,奔着驢就去了。秦國的驢給砸得東倒西歪。滾木表面還安裝了尖釘,給挨砸的人放血。趙國人為了節省木頭,還在滾木上係根繩子,砸下去以後,再拉上來,反復使用,哈哈!(其實這個東西後代叫“留客妝,把帶釘的滾木用繩索係於絞車上,投入敵軍人群中,絞動絞車,使其上下滾動殺傷敵人。)
  鄭安平看見自己的木驢倒了黴,趕緊想主意,把木驢升級成尖頭木驢,上尖下寬,讓他的滾木砸下來都跑偏。嗯,這招好,鄭安平親自督陣,轟了一群尖頭木驢呼嘯着往趙國的銅墻鐵壁衝過去了。(這東西的學名就叫“衝車”,“折衝於樽俎之上,卻敵於談笑之間”,就是說它呢。)
  看見衝車過來了,趙國人說:火來*—
  守軍像投擲手榴彈似的往下狂掄油脂火把,下邊的驢尾巴開始着火了,守軍哈哈大笑,看下面的熱鬧,手一慢,差點燒了自己袖子。趙國軍官又在城頂上支了口大鍋(好像現在酒店樓頂上接收衛星電視用的),鍋裏盛滿油脂,用炭火燒沸,拿大勺子往城下潑,喊:先洗個熱水澡吧。(後來這種東西發展成“金大罐”,裏邊裝着熾熱鐵液,拋灑燒燙城下敵人。)
  尖頭木驢給燒得嗷嗷直哭。秦軍耐不住頭頂的飛蝗、滾木、大石頭和洗澡水,被迫退下。鄭安平氣得直跺腳,衹好丟下幾百具屍體收兵回營。
  回去後,鄭安平琢磨了很久,覺得衝車這種常規攻城設備都不行。於是他參照兵書,費了很大力氣,終於造出了一個能夠防火、防木又防石的大玩意,叫做轒輼。轒輼在《孫子兵法》中就已經提到了,說“修櫓轒輼,三月乃成”——製造周期三個月。
  這種奇怪的轒輼車下面,裝四個輪子,車頂是木架,外蒙生牛皮,並塗以泥漿,可以防火,車內容好幾十人。鄭安平在後方矢石不及地帶弄了一個大絞盤,幾百人像推碾子那樣推動絞盤,動力通過繩索和相關滑輪傳到的轒輼上,轉化成嚮前的動力,使轒輼吱吱嘎嘎移動到城下,與城墻貼近。車裏的士兵藏在轒輼車內,於城墻底下打洞,並且用車上懸挂的圓木大錘衝撞城門。
  趙國人故技重施,放箭,扔石頭,撇火把,倒垃圾。可是轒輼前邊挂了一張大帆,叫做木幔,用繩索操縱,上下活動,遮擋城上飛下的一切東西。此外還有一個桅桿,約與城墻同高,頂上還挑着一個木槽,裏面都是石灰。一抻繩子,石灰全揚到趙國人腦袋上了,立刻瞎了好幾十號。
  秦軍轒輼像一個旱地輪船,趁機在城下靠港作業,掄傢夥使勁挖,同時推圓木錘猛撞城門。
  趙國人從城裏埋了衹大甕,從回音判斷,知道城墻快給挖出窟窿來了。趕緊準備火擂,這是一種帶油脂帶火的滾木,懸吊在城墻頂上的相關位置。剛吊起來,轟隆一下子,城腳給挖出了個大窟窿。鄭安平從外面揮軍跟進,無數秦軍撲嚮這個珍貴的窟窿。
  趙軍官說:放!
  懸索斬斷,帶火的滾木帶着慣性往地洞口砸下去了,很快堆積成丘,堵塞了這個窟窿。已經鑽進洞的士兵趕緊往外跑,其他全給悶死裏面。哈哈,趙國人剛要樂,就聽喀嚓一聲,城門這時候被秦軍轒輼木錘撞開,秦兵烏漾一下都奔城門來了,其中還有騎兵。眼看就要蜂擁而入,誰料趙國人事先在城門洞撒了木蒺藜,當時的馬沒有馬掌,踩住蒺藜,紛紛臥倒,城門洞亂成一片。
  那些腳板比較硬的秦兵,繼續往城門洞口衝,趙國人趕緊推出幾十輛“塞門刀車”——兩輪小車前端固定住幾十把尖刀,鄭國人推着小車往城門洞丟。趙軍官喊:塞門阻敵!
  城門被不斷推進去的刀車給再次封祝
  城頂上的趙國人則趕緊喊:“放*—”
  就聽咣當一聲,懸門被放下來了。那些城門洞裏的士兵,趕緊往外跑。而那些僥幸闖過懸門、塞門刀車,已經衝進城去的秦軍,則進了甕城這個閻羅殿。
  甕城這種東西,是正城門之外修的一個半圓形凸出的城圈。敵人攻入甕城,甕城門與正城門前後都一落閘,進來的人插翅難飛,情等着被上邊的人扔石頭砸扁。梁山好漢時遷就是這麽給人砸死的。如今南京中央門甚至有兩個甕城,四壁中又有藏兵洞,可以容兵三千。套用現代軍事術語,甕城就屬於具有高度彈性的防禦體係,以空間換取時間,轉變力量對比。
  力量被對比下去了的進城秦軍,給趙國人封在甕城裏,被來了個甕中捉鱉,全部罹難,屍體搬上城頭晾着。鄭安平一看,哇呀亂叫。趕緊交涉,要求討回這些將士body。
  趙人說:“我們捨不得扔這些高蛋白的新鮮貨,要等沒糧的時候當肉幹兒吃。”
  鄭安平想了想,覺得衹有從城頂攻上去,纔算好漢。於是命令士兵“蟻附之”,就是像螞蟻那樣往城上爬——當然要藉助雲梯。這種要死的活由“險隊”完成,就是不要命的人組成的隊,成員主要是犯罪分子:十八人一隊,登城突擊。如果你畏死不上,臨陣脫逃,事後將在千人大會上被車裂;上級敢包庇你,或者為你求情,將被刺面、割鼻。當然,如果你突入城中,按照秦國法律,全隊每人授爵一級,爵位可以抵他以前犯的罪行,使他成為自由人。如果你在作戰中死了,這爵就交給你傢中一人繼承。如果這十八人沒有獲取敵人頭顱,那就把“險隊”隊長砍頭。總之,這是古代的敢死隊。
  看見秦軍不要命的“險隊”開始登城了,趙軍感緊使用了一種新式裝備:懸脾。懸脾類似現在高樓大廈上擦玻璃的那種小筐,中有士兵,順着城墻吊放,從側面刺殺爬城敵人。敵人倆手都在爬城沒法還擊,衹好忍着被人紮。好在城下有人掩護,紛紛往城上射擊飛箭,壓製懸脾裏的守軍。但城上還有“纍答”,就是軟幕,塗上泥漿,懸挂在城墻前面充當廉價的盾牌,抵擋從下邊射來的飛箭。不塗泥漿的可以點燃後覆蓋城下敵軍,去燒他們。
  看得出來,攻城是頂不討好的,《孫子兵法》視攻城為“下之下者也”,萬不得已時纔選擇,它比守城的難度係數和傷亡指數大多了。據《墨子》一書的論證,四千人佈置在一公裏長的城墻上,可以抵禦住十萬人的長期進攻。長平之戰之後哀憤兩集的趙軍,憑藉着邯鄲堅城,竟持守二十四個月以上。邯鄲成了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鄭安平攻城久不能進,卻發現自己的身後出現了援趙的救兵:魏國戰士八萬人在信陵君魏無忌的率領下,以及楚軍數萬在景陽的率領下,從後邊掩殺過來了。
  關於楚軍的主將景陽,在被楚考烈王在派遣之前,曾有人提反對意見。這人講了一個驚弓之鳥的故事,說景陽是秦軍手下敗將,驚弓之鳥,見了秦軍就爪軟,不能再用了。但不知為什麽景陽還是被派出來了。(這就是驚弓之鳥故事出處)。
  魏、楚聯軍翻江倒海地殺來,戰局發生逆轉。秦軍力量單孤,腹背守敵,鄭安平力戰不支,衹好率衆兩萬人嚮城上的趙軍投降。而另一部分秦軍——“王鐵漢”王齕的部卒,也在魏楚聯軍夾擊下潰退。王齕帶領其中一部嚮友軍張唐靠攏並與之匯合。張唐是幹什麽的呢?原來,秦昭王看見魏軍有北上救趙之意以後,就命張唐包抄魏軍後路,從後邊對魏軍發動牽製性進攻,以緩和邯鄲城下秦軍所受的壓力。
  王齕的部卒一部分人加入了張唐,另一部分部卒則嚮西撤退。魏楚聯軍發揮連續作戰精神,窮追不捨。在汾河東岸,秦軍返身進攻,斬魏軍首級六千。而魏楚聯軍並不示弱,血脈噴張,隨即又將秦軍擊潰。秦軍在倉惶渡河之中,淹死了兩萬人。
  這時候已是公元前257年的寒鼕,戰士武器上的長纓,被鮮血喂得更紅。長纓是絲綫或獸毛製作的,當武器刺中敵體時,可以阻住敵人的血,不至於順着武器柄嚮外流淌,使柄變得濕滑而難以把握。當然,柄上加纓,也可以更加威風、有氣派。另外,他們的短武器劍把上仔細纏有細繩,也是防止沾血手滑。
  魏、楚聯軍在寒冷的空氣中握着紅纓長戟,腰懸短劍,渡過汾河,攻打汾城。汾城現在叫臨汾,當年是秦國在山西西緣的河東郡的郡治(就是省會的意思)。守城的地方官正是河東郡太守王稽,級別很高。王稽也是當年范雎的救命恩人(註:王稽作為秦國使者,當年把范雎偷運到秦國),作為報答,范雎叫他在此為官但是王稽沒打過仗,害怕汾城失守,於是與攻城的魏楚聯軍眉來眼去,所謂“與諸侯通”。後來,他因此罪被殺,一並連累了范雎。
  (六)
  前綫戰事節節吃緊,魏楚聯軍縱橫山西,消息傳到鹹陽,武安君白起憂心忡忡或者得意洋洋地對門客說:“秦王不聽臣計,今如何1意思是,現在怎麽樣!被我說對了吧。
  秦昭王聞言大惱道:“這個混蛋竟敢對我的失利幸災樂禍,全無一點愛國情操1他和范雎商量了一下,就親自去武安君傢,逼其上陣指揮:“君雖然病着,但請強起為寡人臥而將之。”意思是,你給我臥在擔架上,去前綫指揮!
  白起一看秦昭王是急了,自己也很激動,伏地頓首連連,說道:“臣知道,去的話,雖然無功,也能夠免死;不去的話,免不掉因為抗旨而掉腦袋。但我更希望大王聽聽我的話:大王如果真能放過趙國一把,休養秦國的士民,安撫那些心懷恐懼的諸侯,討伐那些驕慢的國傢,樹立自己在列國中的威信,仁威並用,以令諸侯,天下可定。如果您一定要打趙國,臣不忍為辱軍的敗將,寧願受誅,也不去。願大王查之1
  白起要求秦昭王放過趙國一把,並且安撫關東諸侯。咦,白瘋子晚年成了和平主義者。從這段話中看得出,白起對秦昭王的戰略意圖理解不清,他似乎想要秦昭王嚮齊桓公、晉文公這些春秋五霸看齊,衹做一方霸主,甚至反對滅趙國,而是要求他像霸主那樣以恩德和威武來撫攏諸侯。實際上,秦昭王的戰略目標遠遠超出了霸主的層次,白起理解不到這一點,或者接受不了這一點,所以與秦昭王在大政方針上,發生了嚴重衝突。這就是白起之死的歷史必然原因。
  秦昭王看見白起連連磕頭,但死活就是不肯離開傢門一步,年過花甲的老秦昭王被氣得直哆嗦。他和范雎一合計,當天就下達詔書,革去武安君白起的所有爵位和官位,降為普通士兵(一級爵位都不到,稱作士伍),並往甘肅大西北閤家搬遷,相當於流放。白起聞詔,一下子真的病倒了,三個月不能起床,於是秦昭王讓他在鹹陽再呆上三個月。
  最後,公元前257年的鼕天,白起的病好一些了,他在傢裏胡亂收拾了些行李,就無奈地離開鹹陽上路了。街上的市民都知道這是被免職的武安君,紛紛駐足觀看,很多人還發出了感嘆。白起沒精打采地出了鹹陽西門,走了十裏,到了杜郵(這是官道上的一個驛站),就見身後有幾輛戰車飛馳而來。定睛一看,原來是自己當年的幾員副將:司馬梗等人。白起與老部下相見,感慨萬千,執手而泣。此時大雪紛飛,風割如刀,司馬梗等人就請白起在驛站稍坐,喝些熱酒禦寒。
  早有人將情況報知朝廷:“白起雖然奉旨離開,但樣子好像還不大服氣,現在正和部將們坐在杜郵亭中發牢騷呢,不知具體談些什麽。”
  秦昭王和范雎一合計,覺得白起能量很大,如果心有不服,將對國傢不利,於是派人捧着寶劍去追白起。
  白起正在和部將飲酒,剛喝到興頭上,突然闖入幾名全副武裝的官員,對他們高聲宣旨:“白起怨望朝廷,陰謀不軌,欲為大逆。寡人念其往日有功,不忍加刑,現賜劍一口,便可自裁1部將聞旨,全都目瞪口呆。
  白起愕然良久,方纔緩過神來,拔劍在手,迷惑地盯着使者問道:“我究竟犯有何罪,而落得如此下場?”使者們也低頭無言以對。
  又過了許久,白起忽然緩緩地自言自語道:“沒錯,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數十萬大軍投降,我為保險起見,用卑鄙的手段活埋了他們,足以為死罪了1於是把寶劍往頸上一抹,就這樣永遠地告別了風雲亂捲的戰國時代,也同時帶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軍事才華。
  部將見白起已死,無不伏屍大哭,哀動天地。
  白起作為一個臣子,和君主秦昭王的戰略方針相抵觸,甚至在行動上消極阻礙秦昭王的戰略意圖實施,這是他死的歷史必然。有人把白起的死,歸罪為范雎的忌妒和陷害,這是冤枉了范雎的。至少范雎不是促白起之死的主要力量。
  不管怎麽樣,白起死了,史書說:“白起死而非其罪,秦人盡憐之,鄉邑皆每年按期祭祀他的亡靈。”鹹陽的任傢嘴至今有白起墓,白起的fans們可以去那裏看看。
  白起之死
  瀟水曰:白起,早年出身貧寒,起於行伍,祖上據說是秦穆公時代的常敗將軍白乙丙(蹇叔的兒子,參加過城濮之戰踢球的)。
  白起從低級的武官開始做起,戎馬一生,東破三晉,南摧荊楚,威服齊燕,力震鬍夷,終身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前後陷城七十多座,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一百萬。伴隨着白起的一生,公元前三世紀的上葉,也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空前慘烈的半個世紀。有人統計過,秦自孝公以來百年間,在各次戰役中殺人總數達一百六十五萬人之多(相當於現代淮海、平津、淮海三大戰役三年時間的總和),而白起的斬首獨占了秦軍斬首總量二分之一強(一百萬)。殺傷之多,冠於中外歷史,六國聞白起之名而膽寒。
  但單從軍事角度講,白起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罕有的戰神,其戰無不勝的記錄和攻取列城七十的戰功,不唯遠遠超越孫臏、吳起等人,即便是放到兩千多年後的近代,也罕有其匹。
  然而白起心地過於殘忍,其兵鋒所嚮,無不屍骸滿路,斷首絶腹。當然,這和秦國以斬首為功、鼓勵殺傷的一貫戰略總思想有關。當時整個中國人口,纔不過三四千萬,卻被白起幹掉了三十分之一(一百多萬)。到了長平之戰,更是慘絶人寰,一日之內,白起竟然活埋當時全球壯年男性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天地動容,鬼神震怒。遂使六國人民的眼中,秦軍被冠以了“暴”的形容詞。衆所周知,秦國的政治制度明顯地優越於腐朽的六國貴族政治,以制度優越的秦國來統一六國,勢在必行,但是“暴”這個字眼狠狠打了秦國的折扣。邯鄲人民被圍兩年誓死不降,就是因為對秦軍的“暴”且怒且懼。白起可謂巧於戰而拙於勝。
  到了隨後的呂不韋主掌秦國內政外務以後,開始修改軍事殺戮這種偏激的做法。呂不韋到處鼓吹“義兵”,於是秦軍斬首記錄明顯減少,而土地的擴張速度反而加快。這無疑是一種策略上的進步,加速了秦國的統一進程。
  可惜,後來秦始皇父子建國後濫用刑罰,遂使人們又把“秦”與“暴”這個字眼聯繫起來了。秦國空有領先的政治制度,但歷史上前後兩個時期的“暴”的失誤,使得它的統治終於不能穩固,亦是一件恨事也。秦國那代表着政治進步的、大有希望的華麗大廈,卻因為這兩個完全可以避免的洞,而倒塌了,迅速亡國了。
  如今,長平地區的𠔌口村(也叫殺𠔌),有一種烘烤的豆腐,叫做“白起肉”。還有一種豆腐渣,叫做“白起腦”,各大餐館有吃。當地人吃着這種東西,泄着心頭之恨,也嚮我們訴說在公元前三世紀上葉,統一六國的兼併戰中,秦軍所犯下的軍事上的策略性錯誤。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引子:人之初第一章 三皇神跡(46億——約5000年前)
第二章 黃帝蚩尤(約5000年前)第三章 堯風舜雨(5000-4000年前)
第四章 虛無之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第五章 商祖烈烈(公元前1600—前1046年,青銅時代)
第六章 大周天子(公元前1046—前771年)附錄
青銅時代的恐竜戰爭 引子 (關於上一本書)第一章 笑傲諸侯(770 B.C. --700 B.C.)
第二章 傾國二姬(700 B.C.—685 B.C.)第三章 大哉強齊(685 B.C.—645 B.C.)
第四章 江漢新貴(B.C.770—B.C.645的楚國)第五章 獻公之恨(B.C.768—B.C.650的晉國)
第六章 秦晉之好(B.C.650—B.C.645)第七章 晉文踐土(B.C.645—B.C.628)
第八章 獨霸西戎(628 B.C.—620B.C.)第九章 趙氏孤兒(B.C.620—B.C.607)
第十章 問鼎中原(B.C.607—B.C.590)附錄
青銅時代的蜥蜴戰爭 第一章 強哉驕,大晉風流(600B.C.-580B.C.)第二章 鄢陵舞蜥(580B.C.-575B.C.)
第三章 悼公再霸(575B.C.-555B.C.)第四章 禍起蕭墻(555B.C.-545B.C.)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