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暴发的傅、丁两家迫不及待地追逐权位、谋取富贵的时候,王莽却努力争取政治声望。在他执政的最后时期通过了著名的“限田令”,次年正月又以王太后的名义宣布王氏的田地除坟茔外,全部分给贫民,表示带头限田,这同盯傅两家的抵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王莽到新都后,闭门不出,并严格管束自己的子弟。他的次子王获将奴仆杀死,这对于贵戚豪门来说,本属常事,但王莽不只责骂儿子,最后竟令其自杀。此事传扬开来,不少人赞扬他大义灭亲,克己守法。王莽在新都闲居三年,为其上书申冤的官吏竟达百人之多。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发生日食,汉哀帝下诏求过失,贤良周护、宋崇等上书称颂王莽的功德。由于众情难违,汉哀帝不得不以侍奉王太后的名义将王莽召回长安。
次年六月,二十六岁的汉哀帝忽然死去。这时,傅太后、丁太后已相继死去。王太后听说汉哀帝驾崩,当天便赶到未央宫接管了皇帝的玉玺,并立即传召王莽入官。接着她发出诏命,任命王莽统领禁军并主持政事,罢免了汉哀帝宠臣大司马董贤。董贤随即自杀。
董贤一死,大司马一职空缺,王太后下诏令公卿大臣公举。大司徒孔光、大司空彭宣等主要大臣都认为王莽本来就是大司马,又是王太后近亲,而且声誉卓著,所以都推荐他。于是,王莽又一次当上了大司马。
汉哀帝死后无子,由王太后作主,把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衎立为皇帝,是为汉平帝。汉平帝当时年仅九岁,由王太后临朝称制主持政事。但此时王太后年已七十,实际上朝政大权归于王莽掌握。从这时起,王莽就开始一步步地篡夺汉朝的天下了。
谋篡位邀买人心
王莽重掌大权,怕汉成帝、汉哀帝的外戚再来争权夺利,就找个借口,迫使汉成帝的赵皇后、汉哀帝的傅皇后先后自杀,又将傅、丁两家在朝官吏统统罢官,撵出长安。王莽自己的叔伯多已去世,只剩下一个最小的叔叔红阳侯王立。王立虽然没在朝中担任具体的官职,但他毕竟是王太后的弟弟,容易在王太后面前进言。王莽嫌他碍眼,便令自己的亲信孔光发其旧恶,迫使王太后叫王立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不许他来干预朝政。
在排除异己的同时,王莽又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亲信。王舜、王邑、甄丰、甄邯、刘歆等皆其心腹和谋士,王莽都让他们当了大官。王莽又以三朝元老、名儒孔光为丞相、太师,名义上让其成为群臣之首,实际上孔光完全听从王莽的摆布。
为了进一步专断朝政,王莽又令人假造祥瑞。他暗地派心腹到益州(今四川),嘱令地方官吏买通外夷人,让他们冒充越裳氏(一个少数民族小国),向朝廷贡献白雉(一种野鸡)。
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正月,“越裳氏”派使者到长安贡献白雉。白雉是当地独有的特产,格外珍贵。据说,一千多年前周公辅佐周成王的时候,越裳氏也曾经向周朝贡献过一只白雉。这会儿越裳氏又送来白雉,岂不是说王莽就是汉朝的周公吗?于是,群臣一下子轰动起来,纷纷称颂王莽,说王莽有定国安邦之大功,其功德可比周公,应赐号为“安汉公”,赠封他的食邑。王莽却上书说,孔光、王舜、甄丰、甄邯都有很大的功劳,应当封赏他们,不应当封赏我。甄邯又向王太后上书请封王莽,王莽又再三推辞,并且因此装病不上朝。王太后封赏了孔光等四人后,王莽还继续推辞。群臣又继续联名上书,请求王太后一定要加封王莽。王太后又一次下了封赏的诏书,王莽才勉强接受了安汉公的封号,但却坚决不肯接受给他增加的封邑,说等到老百姓家给人足的时候再接受。他又建议增加官吏俸禄,大封刘姓宗室和前代功臣之后,对普通老百姓也施以小恩小惠。史载:“上尊宗庙,增加礼乐;下惠士民鳏寡,恩泽之政无所不施。”
在取悦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同时,王莽又力图进一步专断朝政。他知道王太后年老,厌倦政事,便鼓动亲信去劝王太后放权。后来,王太后果然下诏,规定除封爵以外,其他政事均由王莽等处置。这样,王莽就取得了和皇帝差不多的威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