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女兒眼中的父親——大師顧隨 》
第47節:第五章 詩以詠懷(5)
顧之京 Gu Zhijing
韓偓《香奩集》共詩98首,父親和其中詩41首,兩首重和,共43首。其中前17首是依原詩集順序而和,26首則是選和。和詩的第一首為《幽窗》:
聽雨成無寐,明燈憶舊歡。
談禪同意苦,說夢各心酸。
飄渺雲山遠,崎嶇世路難。
生涯日窄迫,誰道酒杯寬。
韓偓的詩題,韓偓的詩韻,韓偓的題旨,而置於當時的特殊大背景之下,其中的苦酸、飄緲、崎嶇、生涯,自有與韓偓全然不同的情感內涵。和集的開端第一首已確定了與韓偓原詩不同的情調。他如"共保初心在,誰言舊約寒"《懶起》。、"魂夢不辭遠,天涯若比鄰"《無題》。、"可堪芳草迷遠道,擬采馨香慰所思"《有憶》。、"熊熊心火忘身寒,西風一任欺衣單"《寄遠》。、"何時相見話辛酸,共跨鳳兮同驂鸞"《寄遠》。、"采得芳蘭為誰佩,瑤臺猶自折瓊枝"《多情》。……堅貞的情意、藴含着懷思、深寓着希望,無一不是寄慨遙深之作。父親把不能身赴國難的苦衷和一懷憂國愛國的情思全部寄寓到和"香奩"的詩中,所以父親在和詩進行中間,曾有函緻已抵達西安的盧季韶,信中說:"繼續和韓緻堯《香奩集》詩,計前後得三十餘首,此則真可告慰而又自喜者也。"10月25日函。由此可見,和詩成為父親傾訴衷腸的獨特形式。
三、後期詩作《〈倦駝庵詩稿〉輯存》、《駝庵詩草輯存》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炮聲打響了中國人民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這八年中,父親睏守於淪陷區北平,這一時期的詩作,他曾自編為《倦駝庵詩稿》"倦駝庵"是父親此一時期書齋名,因以之名詩稿。書齋何以名"倦駝",見後文第九章。,詩稿未印行而散佚。直到20世紀80年代,父親的弟子滕茂椿先生提供了他所保存的《倦駝庵詩稿》中的部分詩作,我方知有這樣一册"詩稿"在,但集中究竟收詩多少,已無從得知。後經多方搜求,至90年代末編訂父親的"全集"時,已輯有140餘首,我遂為之定名為《〈倦駝庵詩稿〉輯存》,編入全集"創作捲"。
身處抗日戰爭的特殊年代,身居淪陷了的北平,父親這一時期的詩作,與他同一時期的詞作--《霰集詞》、《濡露詞》--一樣,具有明顯的時代印跡,以詩歌形式抒寫內心的抑鬱與悲慨,而在藝術表現上,更多了幽隱的、比興寓托的、用典的筆法。現存"詩稿"中最早的兩首作品,作於北平淪陷之初,即已看到詩歌內容風格的變化。
前日炎威何處去,瀟瀟一雨是新秋。
未成烽火連三月,已自鱗鴻斷數州。
壓樹濕雲濃似墨,映階細草靜含愁。
數間老屋西風裏,不戴南冠亦楚囚。
--《立秋口號》
霖雨晴何日,微風生夜涼。
孤城懸絶地,百感攪中腸。
托鏟悲工部,揮戈泣魯陽。
猶餘一樽酒,獨立詠蒼茫。
--《夜飲》
兩首律詩雖係即興之作,但內涵卻沉實而厚重。前首寫於立秋之日,當是1937年8月10日前後,其時北平淪陷已經一個月。首聯扣"立秋"之題,但大自然的秋日爽氣,帶不來現實社會的舒適寧靜,頷聯立即轉入嚴峻的社會氛圍,化用杜甫《春望》詩句,而"未成"、"已自"一否定一肯定,冠於句首,更加重了現實形勢的嚴峻。頸聯寫景,純係比興手法,上句喻日寇之野蠻入侵,下句喻舊都人民無言的悲憤。尾聯寫自身,上句既是紀實,又象喻處境的風雨飄搖,下句用"南冠"之典故,直言自己身陷敵占區全如囚徒的身份。詩的節奏並不疾促,語句也非頓足疾首,而內心的沉重與痛楚卻是觸之可感的。《夜飲》一首,首聯從"霖雨"寫到"夜涼",是紀實,可見秋意已深;更是比興,暗寓了大形勢的陰霾、凄冷。頷聯直言北平的淪陷及自己憂傷沉痛的"百感"。頸聯全用典故,上句直用杜甫"同𠔌七歌"托"長鏟""以為命"的詩句,喻百姓生計之艱辛,下句用春秋時魯陽"揮戈"而戰至日暮,感動上天日為之返的傳說,反喻百姓回天之無力,僻奧的典故傳達着內心深沉的憂國之傷痛。至尾聯再回到自身,上句紀實,扣"夜飲"之題,下句寓含對故國堅貞的思念與期待。兩首寫於北平淪陷之初的憂國傷時之作,內容情感筆調均異於前期,飽含着沉痛的時代憂傷。不過由於詩體不同,兩首詩一首具七言的流暢婉轉,一首具五言的凝重沉實。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 |
|
|
第1節:第一章 求學之路(1) | 第2節:第一章 求學之路(2) | 第3節:第一章 求學之路(3) | 第4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1) | 第5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2) | 第6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3) | 第7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4) | 第8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5) | 第9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6) | 第10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7) | 第11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8) | 第12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9) | 第13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10) | 第14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11) | 第15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12) | 第16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13) | 第17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14) | 第18節:第二章 講壇生涯(15) | 第19節:第三章 渴望成為一個小說傢(1) | 第20節:第三章 渴望成為一個小說傢(2) | 第21節:第三章 渴望成為一個小說傢(3) | 第22節:第三章 渴望成為一個小說傢(4) | 第23節:第三章 渴望成為一個小說傢(5) | 第24節:第三章 渴望成為一個小說傢(6)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