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儒林外史   》 第四十六回 三山門賢人餞別 五河縣勢利熏心      吳敬梓 Wu Jingzi

  話說餘大先生葬了父母之後,和二先生商議,要到南京去謝謝杜少卿;又因銀子用完了,順便就可以尋館。收拾行李,別了二先生,過江到杜少卿河房裏。杜少卿問了這場官事,餘大先生細細說了。杜少卿不勝嘆息。
  正在河房裏閑話,外面傳進來,有儀徵湯大老爺來拜。餘大先生問是那一位,杜少卿道:“便是請表兄做館的了,不妨就會他一會。”正說着,湯鎮臺進來,敘禮坐下。湯鎮臺道:“少卿先生,前在虞老先生齋中得接光儀,不覺鄙吝頓消,隨即登堂,不得相值,又懸我一日之思。此位老先生尊姓?”杜少卿道:“這便是傢表兄餘有達,老伯去歲曾要相約做館的。”鎮臺大喜道:“今日無意中又晤一位高賢,真為幸事。”從新作揖坐下。餘大先生道:“老先生功在社稷,今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功,真古名將風度。”湯鎮臺道:“這是事勢相逼,不得不爾。至今想來究竟還是意氣用事,並不曾報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卻也悔之無及。”餘大先生道:“這個,朝野自有定論,老先生也不必過謙了。”杜少卿道:“老伯此番來京貴幹?現寓何處?”湯鎮臺道:“傢居無事,偶爾來京,藉此會會諸位高賢。敝寓在承恩寺。弟就要去拜虞博士並莊徵君賢竹林。”吃過茶,辭別出來。餘大先生同杜少卿送了上轎。餘大先生暫寓杜少卿河房。
  這湯鎮臺到國子監拜虞博士,那裏留下帖,回了不在署。隨往北門橋拜莊濯江,裏面見了帖子,忙叫請會。這湯鎮臺下轎進到廳事,主人出來,敘禮坐下,道了幾句彼此仰慕的話。湯鎮臺提起要往後湖拜莊徵君,莊濯江道:“傢叔此刻恰好在捨,何不竟請一會?”湯鎮臺道:“這便好的極了。”莊濯江吩咐傢人請出莊徵君來,同湯鎮臺拜見過,敘坐。又吃了一遍茶,莊徵君道:“老先生此未,恰好虞老先生尚未榮行,又重九相近,我們何不相約作一個登高會?就此便奉餞虞老先生,又可暢聚一日。”莊濯江道:“甚好。訂期便在捨間相聚便了。”湯鎮臺坐了一會,起身去了,說道:“數日內登高會再接教,可以為盡日之談。”說罷二位送了出來。湯鎮臺又去拜了遲衡山、武正字。莊傢隨即着傢人送了五兩銀子到湯鎮臺寓所代席。
  過了三日,管傢持帖邀客,請各位早到。莊濯江在傢等候,莊徵君已先在那裏。少刻,遲衡山、武正字、杜少卿都到了。莊濯江收拾了一個大敞榭,四面都插了菊花。此時正是九月初五,天氣亢爽,各人都穿着袷衣,啜茗閑談。又談了一會,湯鎮臺、蕭守府、虞博士都到了,衆人迎請進來,作揖坐下。湯鎮臺道:“我們俱係天涯海角之人,今幸得賢主人相邀一聚,也是三生之緣。又可惜虞老先生就要去了,此聚之後,不知快晤又在何時?”莊沁江道:“各位老先生當今山鬥,今日惠顧茅齋,想五百裏內賢人聚矣。”
  坐定,傢人捧上茶來,揭開來,似白水一般,香氣芬馥,銀針都浮在水面。吃過,又換了一巡真天都,雖是隔年陳的,那香氣尤烈。虞博士吃着茶笑說道:“二位老先生當年在軍中,想不見此物。”蕭雲仙道:“豈但軍中,小弟在青楓城六年,得飲白水,已為厚幸,衹覺強於馬溺多矣!”湯鎮臺道:“果然青楓水草可支數年。”莊徵君道:“蕭老先生博雅,真不數北魏崔浩。”遲衡山道:“前代後代,亦時有變遷的。”杜少卿道:“宰相須用讀書人,將帥亦須用讀書人。若非蕭老先生有識,安能立此大功?”武正字道:“我最可笑的,邊庭上都督不知有水草,部裏書辦核算時偏生知道。這不知是司官的學問還是書辦的學問?若說是司官的學問,怪不的朝廷重文輕武;若說是書辦的考核,可見這大部的則例是移動不得的了。”說罷,一齊大笑起來。
  戲子吹打已畢,奉席讓坐。戲子上來參堂。莊飛熊起身道:“今日因各位老先生到捨,晚生把梨園榜上有名的十九名都傳了來,求各位老先生每人賞他一出戲。”虞博士問:“怎麽叫做‘梨園榜’?”餘大先生把昔年杜慎卿這件風流事述了一遍。衆人又大笑。湯鎮臺嚮杜少卿道:“令兄已是銓選部郎了?”杜少卿道:“正是。”武正字道:“慎卿先生此一番評騭,可雲至公至明:衹怕立朝之後做主考房官,又要目迷五色,奈何?”衆人又笑了。當日吃了一天酒。做完了戲,到黃昏時分,衆人散了。莊濯江尋妙手丹青畫了一幅“登高送別圖”,在會諸人都做了詩。又各傢移樽到博士齋中蝕別。
  南京餞別虞博士的也不下千余家。虞博士應酬煩了,凡要到船中送別的,都辭了不勞。那日叫了一隻校俊杯,在水西門起行,衹有杜少卿送在舡上。杜少卿拜別道:“老叔已去,小侄從今無所依歸矣!”虞博士也不勝凄然,邀到舡裏坐下,說道:“少卿,我不瞞你說,我本赤貧之士,在南京來做了六七年博士,每年積幾兩俸金,衹掙了三十擔米的一塊田。我此番去,或是部郎,或是州縣,我多則做三年,少則做兩年,再積些俸銀,添得二十擔米,每年養着我夫妻兩個不得餓死,就罷了。子孫們的事,我也不去管他。現今小兒讀書之餘,我教他學個醫,可以糊口,我要做這官怎的?你在南京,我時常寄書子來問候你。”說罷和杜少卿灑淚分手。
  杜少卿上了岸,看着虞博士的船開了去,望不見了,方纔回來。餘大先生在河房裏,杜少卿把方纔這些話告訴他,餘大先生嘆道:“難進易退,真乃天懷淡定之君子。我們他日出身皆當以此公為法。”彼此嘆賞了一回。當晚餘二先生有傢書來約大先生回去,說:“表弟虞華軒傢請的西席先生去了,要請大哥到傢教兒子,目今就要進館,請作速回去。”餘大先生嚮杜少卿說了,辭別要去。次日束裝渡江,杜少卿送過,自回傢去。
  餘大先生渡江回傢,二先生接着,拿帖子與乃兄看,上寫:
  愚表弟虞梁,敬請餘大表兄先生在捨教訓小兒,每年修金四十兩,節禮在外。此訂。
  大先生看了,次日去回拜。虞華軒迎了出來,心裏歡喜,作揖奉坐。小廝拿上茶來吃着。虞華軒道:“小兒蠢夯,自幼失學。前數年愚弟就想請表兄教他,因表兄出遊在外。今恰好表兄在傢,就是小兒有幸了。舉人、進士,我和表兄兩傢車載鬥量,也不是甚麽出奇東西。將來小兒在表兄門下,第一要學了表兄的品行,這就受益的多了!”餘大先生道:“愚兄老拙株守,兩傢至戚世交,衹和老弟氣味還投合的來。老弟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一般,我怎不盡心教導?若說中舉人、進士,我這不曾中過的人,或者不在行;至於品行文章,令郎自有傢傳,愚兄也衹是行所無事。”說罷彼此笑了。擇了個吉日,請先生到館。餘大先生絶早到了。虞小公子出朱拜見,甚是聰俊。拜過,虞華軒送至館所。餘大先生上了師位。
  虞華軒辭別,到那邊書房裏去坐。纔坐下,門上人同了一個客進來。這客是唐三痰的哥,叫做唐二棒椎,是前科中的文舉人,卻與虞華軒是同案進的學。這日因他傢先生開館,就踱了來,要陪先生。虞華軒留他坐下吃了茶,唐二棒椎道:“今日恭喜令郎開館。”虞華軒道:“正是。”唐二棒椎道:“這先生最好,衹是坐性差些,又好弄這些雜學,荒了正務。論餘大先生的舉業,雖不是時下的惡習,他要學國初帖括的排場,卻也不是中和之業。”虞華軒道:“小兒也還早哩。如今請餘大表兄,不過叫學他些立品,不做那勢利小人就罷了。”
  又坐了一會,唐二棒椎道:“老華,我正有一件事要來請教你這通古學的。”虞華軒道:“我通甚麽古學!你拿這話來笑我。”唐二棒椎道:“不是笑話,真要請教你。就是我前科僥幸,我有一個嫡侄,他在鳳陽府裏住,也和我同榜中了,又是同榜,又是同門。他自從中了,不曾到縣裏來,而今來祭祖。他昨日來拜我,是‘門年愚侄’的帖子,我如今回拜他,可該用個‘門年愚叔’?”虞華軒道:“怎麽說?”唐二棒椎道:“你難道不曾聽見?我捨侄同我同榜同門,是出在一個房師房裏中的了,他寫‘門年愚侄’的帖子拜我,我可該照樣還他?”虞華軒道:“我難道不曉得同着一個房師叫做同門!但你方纔說的‘門年愚侄’四個字,是鬼話,是夢話?”唐二棒椎道:“怎的是夢話?”虞華軒仰天大笑道:“從古至今也沒有這樣奇事。”唐二棒椎變着臉道:“老華,你莫怪我說。你雖世傢大族,你傢發過的老先生們離的遠了,你又不曾中過,這些官場上來往的儀製,你想是未必知道。我捨侄他在京裏不知見過多少大老,他這帖子的樣式必有個來歷,難道是混寫的?”虞華軒道:“你長兄既說是該這樣寫,就這樣寫罷了,何必問我!”唐二棒椎道,“你不曉得,等餘大先生出來吃飯我問他。”
  正說着,小廝來說:“姚五爺進來了。”兩個人同站起來。姚五爺進來作揖坐下。虞華軒道:“五表兄,你昨日吃過飯怎便去了?晚裏還有個便酒等着,你也不來。”唐二棒椎道:“姚老五,昨日在這裏吃中飯的麽?我咋日午後遇着你,你現說在仁昌典方老六傢吃了飯出來。怎的這樣扯謊?”
  小廝擺了飯,請餘大先生來。親大先生首席,唐二棒椎對面,姚五爺上坐,主人下陪。吃過飯,虞華軒笑把方纔寫帖子話說與餘大先生,餘大先生氣得兩臉紫漲,頸子裏的筋都耿出來,說道:“這話是那個說的?請問人生世上,是祖、父要緊,是科名要緊?”虞華軒道,“自然是祖、父要緊了,這也何消說得。”餘大先生道:“既知是祖、父要緊,如何纔中了個舉人,便丟了天屬之親,叔侄們認起同年同門來?這樣得罪名教的話,我一世也不願聽!二哥,你這位令侄,還虧他中個舉,竟是一字不通的人。若是我的侄兒,我先拿他在祠堂裏祖宗神位前先打幾十板子纔好!”唐二棒椎同姚五爺看見餘大先生惱得像紅蟲,知道他的迂性呆氣發了,講些混話,支開了去。
  須臾,吃完了茶,餘大先生進館去了。姚五爺起身道:“我去走走再來。”唐二棒椎道:“你今日出去,該說在彭老二傢吃了飯出來的了!”姚五爺笑道:“今日我在這裏陪先生,人都知道的,不好說在別處。”笑着去了。
  姚五爺去了一時又走回來,說道:“老華,廳上有個客來拜你,說是在府裏太尊衙門裏出來的,在廳上坐着哩,你快出去會他。”虞華軒道:“我並沒有這個相與,是那裏來的?”正疑惑間,門上傳進帖子來:“年傢眷同學教弟季萑頓首拜。”虞華軒出到廳上迎接。季葦蕭進來,作揖坐下,拿出一封書子,遞過來說道:“小弟在京師因同敝東傢來貴郡,令表兄杜慎卿先生托寄一書,專候先生。今日得見雅範,實為深幸。”虞華軒接過書子,拆開從頭看了,說道:“先生與我敝府厲公祖是舊交?”季葦蕭道:“厲公是敝年伯荀大人的門生,所以邀小弟在他幕中共事。”虞華軒道:“先生因甚公事下縣來?”季葦蕭道:“此處無外人,可以奉告。厲太尊因貴縣當鋪戥子太重,剝削小民,所以托弟下來查一查。如其果真,此弊要除。”虞華軒將椅子挪近季葦蕭跟前,低言道:“這是太公祖極大的仁政!敝縣別的當鋪原也不敢如此,衹有仁昌、仁大方傢這兩個典鋪。他又是鄉紳,又是????典,又同府縣官相與的極好,所以無所不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如今要除這個弊,衹要除這兩傢。況太公祖堂堂大守,何必要同這樣人相與?此說衹可放在先生心裏,卻不可漏泄說是小弟說的。”季葦蕭道:“這都領教了。”虞華軒又道:“蒙先生賜顧,本該備個小酌,奉屈一談;一來恐怕褻尊,二來小地方耳目衆多,明日備個菲酌送到尊寓,萬勿見卻。”季葦蕭道:“這也不敢當。”說罷作別去了。
  虞華軒走進書房來,姚五爺迎着問道:“可是太尊那裏來的?”虞華軒道:“怎麽不是。”姚五爺搖着頭笑道,“我不信!”唐二棒椎沉吟道:“老華,這倒也不錯。果然是太尊裏面的人?太尊同你不密邇,同太尊密邇的是彭老三、方老六他們二位。我聽見這人來,正在這裏疑惑。他果然在太尊衙門裏的人,他下縣來,不先到他們傢去,倒有個先來拜你老哥的?這個話有些不像。恐怕是外方的甚麽光棍,打着太尊的旗號,到處來騙人的錢,你不要上他的當!”虞華軒道:“也不見得這人不曾去拜他們。”姚五爺笑道:“一定沒有拜。若拜了他們,怎肯還來拜你?”虞華軒道:“難道是太尊叫他來拜我的?是天長杜慎卿表兄在京裏寫書子給他來的。這人是有名的季葦蕭。”唐二棒椎搖手道:“這話更不然!季葦蕭是定梨園榜的高士。他既是名士,京裏一定在翰林院衙門裏走動。況且天長杜慎老同彭老四是一個人,豈有個他出京來,帶了杜慎老的書子來給你,不帶彭老四的書子來給他傢的?這人一定不是季葦蕭。”虞華軒道:“是不是罷了,衹管講他怎的!”便駡小廝:“酒席為甚麽到此時還不停當!”一個小廝走來稟道:“酒席已經停當了。”
  一個小廝掮了被囊行李進來說:“鄉裏成老爹到了。”衹見一人,方巾,藍布宜裰,薄底布鞋,花白鬍須,酒糟臉,進來作揖坐下,道:“好呀!今日恰好府上請先生,我撞着來吃喜酒。”虞華軒叫小廝拿水來給成老爹洗臉,抖掉了身上腿上那些黃泥,一同邀到廳上,擺上酒來。餘大先生首席,衆位陪坐。天色已黑,虞府廳上點起一對料絲燈來,還是虞華軒曾祖尚書公在武英殿御賜之物,今已六十餘年,猶然簇新。餘大先生道:“自古說‘故傢喬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這燈,我縣裏沒有第二副。”成老爹道:“大先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氣勢,我是親眼看見的。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盛似一年。不說別的,府裏太尊、縣裏王公,都同他們是一個人,時時有內裏幕賓相公到他傢來說要緊的話。百姓怎的不怕他!像這內裏幕賓相公,再不肯到別人傢去。”唐二棒椎道:“這些時可有幕賓相公來?”成老爹道:“現有一個姓‘吉’的‘吉’相公下來訪事,住在寶林寺僧官傢。今日清早就在仁昌典方老六傢。方老六把彭老二也請了傢去陪着。三個人進了書房門,講了一天。不知太爺是作惡那一個,叫這‘吉’相公下來訪的。”唐二棒椎望著姚五爺冷笑道:“何如?”
  餘大先生看見他說的這些話可厭,因問他道:“老爹去年準給衣巾了?”成老爹道:“正是。虧學臺是彭老四的同年,求了他一封書子,所以準的。”餘大先生笑道:“像老爹這一副酒糟臉、學臺看見著實精神,怎的肯準?”成老爹道:“我說我這臉是浮腫着的。”衆人一齊笑了。又吃了一會酒,成老爹道:“大先生,我和你是老了,沒中用的了。英雄出於少年,怎得我這華軒世兄下科高中了,同我們這唐二老爺一齊會上進土,雖不能像彭老四做這樣大位,或者像老三、老二侯選個縣官,也與祖宗爭氣,我們臉上也有光輝。”餘大先生看見這些話更可厭,因說道:“我們不講這些話,行令吃酒罷。”當下行了一個“快樂飲酒”的令,行了半夜,大傢都吃醉了。成老爹扶到房裏去睡;打燈籠送餘大先生、唐二棒椎、姚五爺回去。成老爹睡了一夜,半夜裏又吐,吐了又痾屎。不等天亮,就叫書房裏的一個小小廝來掃屎,就悄悄嚮那小小廝說,叫把管租的管傢叫了兩個進來。又鬼頭鬼腦,不知說了些甚麽,便叫請出大爺來。衹因這一番,有分教:鄉僻地面,偏多慕勢之風,學校宮前,竟行非禮之事。畢竟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前言第一回 說楔子敷陳大義 藉名流隱括全文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學識同科 周蒙師暮年登上第第三回 周學道校士拔真纔 鬍屠戶行兇鬧捷報
第四回 薦亡齋和尚契官司 打秋風鄉紳遭橫事第五回 王秀纔議立偏房 嚴監生疾終正寢
第六回 鄉紳發病鬧船傢 寡婦含冤控大伯第七回 範學道視學報師恩 王員外立朝敦友誼
第八回 王觀察窮途逢世好 婁公子故裏遇貧交第九回 婁公子捐金贖朋友 劉守備冒姓打船傢
第十回 魯翰林憐纔擇婿 蓬公孫富室招親第十一回 魯小姐製義難新郎 楊司訓相府薦賢上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鶯脰腹溯 俠客虛設人頭會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賢問業 馬純上仗義疏財
第十四回 蘧公孫書坊送良友 馬秀纔山洞遇神仙第十五回 葬神仙馬秀纔送喪 思父母匡童生盡孝
第十六回 大柳莊孝子事親 樂清縣賢宰愛士第十七回 匡秀纔重遊舊地 趙醫生高踞詩壇
第十八回 約詩會名士攜匡二 訪朋友書店會潘三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業橫遭禍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興長安道 牛布衣客死蕪湖關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親戚老夫臥
第二十二回 認祖孫玉圃聯宗 愛交遊雪齋留客第二十三回 發陰私詩人被打 嘆老景寡婦尋夫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