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魔志怪 》 東度記 》
第四十七回祖師慈悲救患難 道士方便試妖精
方汝浩 Fang Ruhao
衹到酉說:“他父母愛他,叫他節制些,莫要吃,早傷了性命;那醫傢勸他裁減些,莫要到個藥餌難醫。他哪裏肯依?衹是逐日懨懨害病一般,好飲食一毫也咽不下,美味湯水兒吃下也難安,所以說他昏昏衹到酉。小弟便隨着他起了這個名號。”陶情道:“你既有托,緣何也來?”衹到西道:“便是他不聽父母教,不依醫人勸,生出毒病兒來,也到個亡之命矣,纔走將來。”
陶情道:“敗興,真個敗興。且問沽來美、樂陶陶與口流涎、吸百川、吃不盡列兄,也都有個毒病兒,方纔得放你來?”衆人道:實不瞞老兄,我們也都是一般。但是有節制的,略略不為所睏。卻也有一個麯兒你聽:誰不是沽來美味,那個不快樂陶陶?流涎不盡百中川糟,愛養淺斟為妙。
陶情聽了道:“衆位既是相親的,都是高人放達,淺斟樽節,不為所睏,宜乎貧賤相守,淡薄為交,何故又來到此?”沽來美道:“我衆人雖說有相親相愛,古語說的好,『沒有個不散的筵席。』世間萬事總皆空,便是我沽來的美,沽盡也空,樂陶陶,樂畢也空。涎了也空,川竭也空。衹是吃不盡,便也是我等不盡。那吃的,便是老彭八百歲,也有了時空。”陶情聽了道:“不差,不差,說得是。”終日昏便問陶情道:“老兄,你的行徑,也說與我們知道。”
陶情道:“我小弟也照列位說個《西江月》罷。”乃說道:自嘆生來遭際,與人歡合怡怡。文齊怎奈福難齊,專與僧人割氣。
終日昏聽了陶情說“專與僧人割氣”,乃道:“老兄,你如何與僧人割氣?小弟卻與僧人相親。”陶情道:“我這僧人,比你那僧人不同。你那僧人是不守戒的,終有個空隙兒與你弄倒。若是我遇着的這僧人,沒個空隙兒弄他。”終日昏道:“我們一味消愁解悶,卻也沒個空隙與哪個拿着。”陶情笑道:“正謂我們空隙兒多,被他拿着了,所以我東走西奔,沒個計較。”終日昏道:“我們有甚空隙兒與他拿着?”陶情道:“他說有等人被我們發作起來,父母也認不得,把言語觸了;弟兄也顧不得,把手足傷了;夫妻也忘記了,把恩愛失卻;朋友也不念情,把交道絶了。還有不忍一朝之忿,裝醉兒撒潑,惹禍生非,又有不知禮義廉恥,鑽穴逾墻,這都是我們空隙兒,如何計較他?”終日昏道:“這等說來,果是與我親的僧人,天涯相隔,不同的遠着哩。這僧人如今在何處?”陶情道:“他今在海潮庵居住。”終日昏道:“我等就到這庵中見他,有何相礙?”陶情道:“難見的,難見的。”衆人道:“如何難見?”陶情說道:“高僧慧眼,見了就知邪正,把門神將、秉教大力神王不容我等混入禪林,以此難入。”衆人道:“我等各有變化神通,哪怕他慧眼與那神王?”陶情道:“失敬,失敬。列位俱有變化神通,且問終日昏老兄,會變何樣神通?”終日昏道:“我會變臉,行見白就變紅。”陶情聽了搖頭道:“不大,不大。”又問:“百年渾老兄,何變?”百年渾道:“我會變性,一會善,神不欺,鬼不欺;一會惡,天不怕,地不怕。”陶情也衹搖頭道:“不濟,不濟。”又問:“衹到酉老兄,何變?”衹道酉說:“我會變炎涼,一時寒颼颼,玉樓凍破;一時鬧熱熱,銀粟回春。”陶情更搖着頭道:“不見得,不見得。”又問沽來美等:“列位老兄何變?”沽來美道:“我會變乜斜。”陶情道:“怎麽叫乜斜?”沽來美道:“疲纏他入我圈套,騰挪他上我門頭。”陶情笑道:“都不中用。高僧們神通廣大,智慧幽深,老老實實待他出庵,再作計較。”按下不提。
且說祖師在庵殿上靜坐,三弟子侍立,忽然嚮道副大師說道:“善哉,善哉。沙海鄰村三五十族,苦罹於患難,雖然在他自作自受,卻也未免動出傢人惻隱。吾既居此,且已識故,安可坐觀,不為之救?汝三弟子當往救之。但須得一物將去,庶不費力。”乃舉目視着兩廡阿羅尊者,嚮三弟子說道:“汝等當藉尊者神力。”道副大師領悟,即於祖師座前,稽首辭出庵門。尼總持也領悟,乃於兩廡阿羅尊者前稽首,隨出庵門。道育師也領悟,乃於正殿世尊前稽首,隨出庵門。在堂衆僧,不知其意,也有嚮祖師問緣故的,也有隨出庵外看三位高僧的,都不明白,祖師也不言不答。卻說道副三位出了庵門,往邊海荒沙直走,頭也不回。三人正走人煙絶跡之處,滿目荒沙。道副便嚮尼總持說道:“師尊於慧照中見鄰村人民罹於患難,二師弟知否?”尼師道:“我見師兄領師旨,即稽首辭行,料有嚮方,又何勞疑猜?師尊目視兩廡尊者,說當藉神力,我故稽首阿羅前辭前。”乃問育師。育師說:“我亦二師兄之意,但思世尊萬法教主救苦救難,到處顯靈,故稽首辭出庵門。祖師既嚮師兄說,必料師兄亦得慧照。又說我等三人去救,何必詢問?衹是我二人尚未深明鄰村何所,村人何難。師兄諒知覺而來也。”道副大師道:“我聽師尊之言,鄰村料不出東西南北,何敢多問,以逆師尊不言之教?”
三個正說間,衹見那沙岸上一個老僧盤膝坐地,手持數珠,口念經咒。三人上前稽首,那老僧衹手還答。副師乃問道:“這荒沙何處?前去有村落人傢麽?”老僧不言,半晌,衹等口中經咒念完,乃看着三人問道:“何處行僧,到此不知路頭,還要問人?民間可有個不知止處,便妄自走來?作速回去。前村衹因善惡人心雜處,惹了一個精怪,惡的應當受他害也罷了,衹是善門之傢,畏怕驚惶,卻也不安。你三位要化齋,卻也無齋。便有齋,卻也難吃。不如回去,有座海潮庵可住往來僧道。那村居人頗多,還有緣化。”道副道:“我等是奉師命前來救人患難的,豈有回去之理?”老僧道:“精怪厲害,有甚要緊?便違了師父之命何妨?”副師聽了也不問了,直嚮前走。老僧忙叫轉來說道:“出傢人,性子何急?”副師道:“天地間君父之命不可違,就是師命又豈可逆?比如,君命之蹈湯,父命之赴火,隨行猶怕遲,尚敢退回?我等師命,便是精怪厲害,料不比湯火的厲害。”正說間,衹見遠遠一個童子手持一杯茶來,說是近村人傢送與打坐老僧吃的。老僧接茶在手,便遞與副師說:“三位遠來,合當受此。”副師辭謝道:“食必讓長,我等安敢當其賜?”老僧笑道:“三位好心,衹是你既奉師意救人患難,此去前沙尚遠,這精怪降伏卻也不難。我有一瓶在此,即把此茶註於其中,蕩邪驅魅,不說甘露,可持而去。”副師方接在手,老僧把手一指,道:“那不是精怪來了?”三人回頭,老僧與童子忽然不見。
副師接過茶瓶,乃想起祖師之言,藉尊者神力,乃望空拜禮。嚮尼、育二師說道:“此九位阿羅顯聖,雖然試我等道心,亦係慈悲民衆。但不知此茶瓶作何用處。”按下三位高僧望前路行走。且說這海沙村落,地名鐵鈎灣。村有百裏,居人稠密。傢傢捕魚蝦,食海獸,離海荒沙還出那獐、狐、鹿、免,人恣獵射網罟,卻也好狡異常,取盡生靈,墮成惡孽。卻也有十中二三善心男婦持齋的不去取,吃葷的傢無取具。衹說這射獵網罟之傢,百樣姦巧,傷生害命,殺氣太重。不但人遭苦極必報,就是飛禽走獸、魚蝦螻蟻,傷害太急了,他也思想報仇。他一物微蠢,豈能報仇?冥冥之中卻有神靈發慈悲之念,存好生之仁,痛恨那傷害生靈之輩,每每降災與禍。可憐這村人,衹知非血食不美,非射獵網罟無以資生,恣意妄為,恨不得竭澤而漁,空林而弋。他哪裏知道,殺一生命,便生一仇懟。古語說得好,“人無傷虎心,虎無殺人意。”鵲歇牛背,不歇人肩,知人有捉他心,害他計。蚊蟲見人手指即飛,螻蟻遇雨得浮草而渡,他豈無心,不貪生活?何苦人心不知慈憫,百計害它,以恣口腹!衹因這村人作此惡孽,就生出一個精怪。這精怪卻出世不在深林大𠔌,乃生在水中,卻是一個大蝦精。他一微蝦,筋力又瘦,如何成精?衹為取他子子孫孫,食者太多,他積怒成仇,積仇思報,便成了一個精怪。一日在海中,與衆蝦計議,說道:“這村人太惡,百計來捉我等。恨我無鵑鵬之翅,蛟竜之靈,以快雄心。聞知這村人,荒沙處捕獐、捉鹿,看那獐、狐、鹿、兔中可有恨這村人的,或是結個伴兒,或是請教個法兒,把這村人弄得他個七顛八倒,也不饒他。”衆蝦道:“我等正在此懷恨他捉了去,咀嚼甚苦。”蝦精道:“我衹見他網兒撒去,叫作一網打盡,大大小小都被他撈去,卻不知他怎樣咀嚼,何等樣苦。”衆蝦道:“他撈將去,大的剪去須爪,去須還不覺,衹剪爪便疼痛難忍。”蝦精哭起來道:“是麽,是麽?比如一人手膊被刀割去,可疼可痛。”衆蝦又道:“剪爪正痛。他卻又送入滾油湯鍋,這疼痛怎忍!”蝦精道:“可憐,可憐。真是難忍,小的被他撈去卻如何?”衆蝦道:“小的無須爪之痛,卻有湯油之苦。更有一宗可憐處,說起這苦更甚,不是下磨盤,便是下碓春,放上許多????,做成蝦兒醬。這個苦惱真真可憐。”蝦精聽了,收了眼淚,道:“此仇海深,怎生不報?”乃分身一變,變了一個長須老人。上得海灘,直投荒沙、深林密處,尋個獐、狐、鹿、兔,四荒觀望,哪討一個?都被村人射獵盡了。蝦精正坐在深林,衹見遠遠來了一個青年後生,蝦精觀看那後生:喬妝打扮,搖擺行來。一裹巾勒着齊眉,夾布衣遮來全體。腰束一根呂公縧,腳穿兩衹羅漢趿。手拿紈扇跳鑽鑽,眼望鬆林來疾疾。
蝦精見後生近前,便問:“小朋友,從何處來?”後生一時答應忙了,便說:“來處來。”乃問:“老漢子坐此做何事?”蝦精聽了便道:“你這後生,調嘴弄舌,必是個不做本等事業,閑遊浪蕩之人。”後生道:“你如何識得?”蝦精道:“唐突相逢,須當敬老,怎麽我問你何處來,你便答我來處來。”後生道:“你這老漢子必定也是個妄自尊大,不合時宜的老漢。”蝦精道:“你如何識得?”後生道:“你先坐此,見人來全五個主道,身也不起,手也不動,便問我來歷。我實不瞞你,小子姓狐名狸,來處也遠着哩。”蝦精道:“遠也說說我聽。”狐狸乃說道:傢住昆侖山島,常與鹿豕交遊。
衹因性靈變化,偶來沙海灘頭。
有功捉得反目,無情交了陶流。
到此人窮反本,還思舊境優遊。
蝦精聽了,故意做個假托熟,道:“原來是狐老兄,我一嚮久聞你與甚麽陶情結為契交,今日如何獨行到此?”狐狸乃答道:“我與他原是個面交酒友,一遇患難,他便高飛遠去,你不知這個人以酒為名,到處苟合,若是不合,便一路煙無蹤無影。且問老漢子高姓大名?”蝦精道:“若問我姓名,也說說你聽。”
生在汪洋水國,與魚為樂交遊。
衹因子孫衆盛,各分湖海潛留。
苦遭網罟傷害,弄得傢破人愁。
為此來尋走獸,要與漁獵報仇。
狐狸聽了,笑道:“原來是長須老精怪,真真的你有屈沒處申,我想你生長海洋,不求聞達,苦被村人百計嚼你,果然仇恨不可不報。衹是你有何手段,會甚神通,把這海村,生他些禍害?”蝦精道:“一人不得二智,正在此無計。我想,我技不若長蛟。他一鼓浪,把這村人漂沒,卻又不忍。有善人仁人不傷害我,怎的教他玉石不分,一概罹害?”狐狸道:“不瞞老兄說,我一嚮稱為狐妖,卻也有些變化手段。你若不信,我復了原相你看。”後生把身一抖,衹見原是一個九尾狐狸。老漢子笑道:“原來你也是個忠厚妖精。你既忠厚待我,我也把個忠厚待你。”這老漢子也把身一抖,卻復了原身,是一個大爪蝦。一個放下四足,在那沙上打虎跳;一個直戳起兩須,一個直戳起兩須,在那地下效蟆遊。
二精正露原身,卻好一個全真手捧着一個葫蘆兒,走近沙路上來。二精看見那全真怎生打扮?但見他:頭頂黃冠子,身披白道衣。
麻鞋雙腳着,絲帶滿腰圍。
蒲垫肩頭擔,拂塵手內揮。
葫蘆盛妙藥,想是走方醫。
二精見了全真來,躲又不及,變又已遲,被那全真看見了狐狸,道:“業障,怎麽捉着個大蝦?吃又不吃,放又不放。”這狐狸原有妖性,乃呱呱講話不似講話,叫嚎不像叫嚎。全真原是仙風道骨,一見便知,笑道:“原來是個多年老狐與一個老蝦。你這兩個業障必有個原故,我聞你多年受了日精月華之氣,善變人身。我且背過身子,閉了雙目,讓你變出個會講話的模樣,再問你來歷。”全真乃背過身,閉了眼,卻又想道:“這業障定然要走。”乃於葫蘆內取出一丸丹藥。卻是何說,下回自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南印度王建佛會 密多尊者闡禪宗 | 第二回道童騎鶴闖妖氛 梵志惺庵留幻法 | 第三回蒲草接翅放青鸞 槍棒化蛇降衆少 | 第四回衆道徒設法移師 說方便尊者開度 | 第五回三尖嶺衆賊劫庵 兩刃山一言化盜 | 第六回本智設法弄師兄 美男奪俏疑歌妓 | 第七回純一報恩留長老 酒傭懷忿算高僧 | 第八回巫師假托白鰻怪 尊者慈仁螻蟻生 | 第九回擾靜功頑石化婦 報仇忿衆惡當關 | 第十回賽新園巫師釋道 靈通關商客持經 | 第十一回兇黨回心因善解 牛童正念轉輪回 | 第十二回元通說破靈通關 梵志擴充法裏法 | 第十三回指迷人回頭苦海 持正念靜浪平風 | 第十四回破幻法一句真詮 妙禪機五空覺悟 | 第十五回茶杯入見度傢僧 一品遺書薦梵志 | 第十六回弄戲法暗調佳麗 降甘霖衆感巫師 | 第十七回賽新園復修舊廟 東印度重禮真僧 | 第十八回二十七祖傳大法 達摩老祖度元通 | 第十九回清寧觀道副投師 輪轉司元通閱捲 | 第二十回陶情逞能誇造酒 風魔設法警陶情 | 第二十一回妾婦備細說衷腸 王範相逢謀道路 | 第二十二回詠月王陽招諷誚 載酒陶情說轉輪 | 第二十三回貪嗔癡路過分心 清寧觀僧投老祖 | 第二十四回神司善惡送投生 和尚風魔警破戒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