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駡最多的人和最多人駡的人--李敖 Most people curse curse most people - Li Ao   》 六、論戰鬍秋原(1)      陳纔生 Chen Caisheng

  儘管李敖反復強調,他寫文章的真正意願是“減少論辯,指出趨嚮”,並說“我要使中國民族朝‘科學’、‘民主’、‘現代化’的西方‘趨嚮’上走,而不走傳統、保守、反動的路,我的着眼點是整個的古老民族,而不是幾個臭文人和臭筆仗。”然而,他的目空一切、狂放不羈的批評文字,還是在文化界觸動了一批人,引發了一場混戰。  在被他批評的人中,最吃不消的便是“超越前進”論者鬍秋原。  鬍秋原,就是那個當年自辦《文化評論》、主張文藝自由、被魯迅指為“自由人”的作傢鬍秋原。他於1947年當選為國民黨“立法委員”。1951年由香港赴臺灣任師大、政大等校教授。1954年任“聯合國中國代表團”顧問。1957年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通訊研究員。1963年8月,任臺灣《中華雜志》發行人。著述有《唯物史觀藝術論》、《中國文化及中國知識分子》、《中國文化之前途》、《中國英雄傳》等書。  關於中西文化問題,鬍秋原的主要觀點是超脫傳統、超脫西化、超脫俄化而前進。他說:“我們對於世界文化,使有可取者,即不是中國的,亦當學習之,況中國固有者乎?使無可取者,即是中國的,亦當屏除之,況非中國者乎?發展自己之長並兼有他人之長,這不僅是我們應有的目的,也是中國文化與學者的一個重大的精神。”他主張:“由門戶之爭解放出來,發展中國人之聰明才智,創造新中國的新文化,以求超勝古人、西人。”①李敖在《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中,把鬍秋原的觀點列為第11種病,即虛矯的“超越前進病”,其實質仍是以傳統文化為本位。他批駁鬍秋原說:“這種虛矯又是不實在的侈論,顯然是中國士大夫浮議性格的遺傳。這種新文化的創造者實在是一群誇大狂的病人,他們的好高鶩遠實在是貽誤青年的惡瘡。自古談中西文化,最叫座的是他們,信徒最多的是他們,最大言炎炎的也是他們。”  面對李敖的批評文字,鬍秋原在《文星》第53期上發表了一篇長達6萬字的文章,進行反駁。鬍秋原批評李敖是“西化青年的標本”,批判“老先生吳稚輝、青年李敖都主張全盤西化,而走到何典文體”,並說,如果“全國青年皆為李敖,我承認中國無望”。鬍秋原根本不相信批評他衹是李敖一人的事,他在文章中稱李敖是“豪奴”、“犬”、“小軍閥”、“文化廢人”、“骷髏姿態”、“背後有中年有老年”、“有傳授有計劃”、“有組織攻擊”、“有參謀團、顧問”、“危險打手”、“幕後人”等等。鬍適死後,他首先懷疑的,就是姚從吾、殷海光、吳相湘,再就是陶希聖。  為了反擊鬍秋原的人身攻擊,也為了“尋求歷史的真相”,1962年10月1日,李敖在《文星》第60期發表《鬍秋原的真面目》。第二天,文獻會的陶希聖為拉攏李敖,告之他要多加小心,鬍秋原可能會以政治大帽子來壓他。第三天,陶希聖又與李敖談話,說鬍秋原正在搜羅李敖文章中的句子,以構成違反三民主義及“總裁訓詞”等罪名。第四天(10月4日),報上登出鬍秋原控告李敖的消息。陶希聖對李敖說,“我可以幫忙找律師,你儘管打官司,文獻會全力支持,絶無問題”。  由於論戰的雙方態度都很激烈,相互使用了許多挖苦、譏諷甚至謾駡的語言,所以還沒有就學術問題正式交鋒,就陷入了情緒化的攻擊。  李敖抓住鬍秋原的歷史大作文章,他先是揭露鬍秋原在30年代曾寫過一部《唯物史觀藝術論》的著作,係由“神洲國光出版社”出版,而該出版社又是由一批反對蔣介石的人士創辦的。接着,又發表了《鬍秋原的真面目》,文章揭露了鬍秋原的一些歷史情況。文章說,鬍秋原早年參加過共産主義青年團。1934年,福建發生了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鬍秋原又參加了反蔣的“福建人民政府”。事變之後,他去蘇聯避了一年半的難。抗日戰爭時期,他回國為國民黨辦黨報,又撰寫了大量“親蘇”的文字。1949年到1950年,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崩潰,臺灣政局又不穩定,鬍秋原便避居香港,準備做共産黨的順民百姓。後來,他見臺灣政局穩定,便到了臺灣,並立即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大寫“秋原抗俄文字”。但有一次被派出去,他又在英國偷偷與共産黨接觸,回來後受到了國民黨黨紀處分。李敖尖刻地寫道:“他是一個反復多變的人,由於反復多變,政治上自然也就不能被一再信任。因而在心理上,他有了一種幻想的被迫害癥,也就是躁狂癥,被虐狂。他的自高自大自我膨脹,過分重視自己,使他老覺得有人想打擊他,他完全不能瞭解,何物鬍秋原?鬍秋原何物?誰要打擊這樣一個宦海失意和學界走板的人呢?”最後,李敖給鬍秋原送上了一頂“親共”的紅帽子。  在攻擊鬍秋原的同時,李敖也揭了任卓宣、鄭學稼的老底,說他們早年參加過共産黨,並暗示他們的醖釀思路和理論背景都來源於早年的歷史,他們的文字是“前期快感”的體現。  鬍秋原在指斥李敖是“西化太保”的同時,也給李敖查三代。他揭出李敖的祖父曾在東北做過“馬匪”,父親曾在王剋敏偽政權下當過官,因而給李敖扣上了“土匪後代”、“漢姦兒子”的帽子。  他還說,李敖和《文星》有強大的後盾,“這後盾即我說的參謀團,其中有教授,包括一個教邏輯的,有我們的同業新聞界人士,還有政治上的權威人士等,這是一個奇異同盟。”“反鬍集團的組成分子為青年,後有中年,有老年,有比我更老的前輩。”他還一口咬定,有許多機關和人士在利用李敖。其中,那個“教邏輯的”,自然指的是殷海光。  在用文字反擊李敖的同時,鬍秋原以“立法委員”的身份舉行記者招待會,又到法院以“誣陷、誹謗罪”控告蕭孟能、居浩然、李敖誹謗。  對此,李敖毫不畏懼。他沒錢請律師,便買了一些法律的書,開始備戰。誰知居浩然的太太找到了鬍秋原的太太,由太太級出面,雙方先行達成和解。對此,李敖感到十分不快。蕭孟能的親朋也紛紛找到李敖,力勸他和解,說不要道歉,衹要聲明所說不實,表示遺憾即可。但李敖覺得,這是個“是非”問題,不是“人情”問題。“為了真理,我六親尚且不認,何況非親非故的鬍秋原和非親非故的蕭孟能呢?”於是李敖斷然拒絶議和,他說:“我所說的都是實的,也無憾可遺,不行,不和就是不和!”  1962年10月4日,鬍秋原正式上法院以“誹謗”為名對李敖提出控告。  11月22日,法院再次開庭。原被告雙方剛到庭,旁聽者已濟濟一堂。有人好奇地問:“哪個是李敖?”前往旁聽的徐復觀在人堆裏說:“就是那個小孩子!”在旁聽席上,還有很多年輕人,他們是李敖的支持者。臺大法律係的學生還嚮李敖丟來一張條子:  李敖:  別出言太意氣,留心構成侮辱法庭罪Contempt of Court  臺大法律學會  李敖微笑着朝他們點點頭。  在法官的提問中,李敖有問必答,談笑自若。面對李敖的輕鬆愉快,鬍秋原一副氣鼓鼓的樣子。其律師悄悄對法官說:“李敖誹謗別人如兒戲,他現在在莊嚴的法庭上,居然還一直在笑!”  休庭後,李敖馬上被一群人包圍。有人問他:“為什麽不請律師?”他笑着說:“我的律師被鬍秋原先生請去了!”  同學馬宏祥的父親是位“國大代表”,他問李敖有何感想,李敖說:“你們‘國大代表’製訂的‘憲法’第11條我太相信了,我以為它會給我保障!”李敖指的是“言論自由”。  晚上,李敖應朋友之邀去看電影、吃飯、喝啤酒。在馬路上還有人指點說:“那就是李敖,是禍首!”  李敖的不屈不撓使鬍秋原陷入被動,他意識到這樣下去對他的名聲不利,頗欲和解。他同法官說:“我並不想打官司,像居浩然那樣,衹要‘稍稍給我過得去一點’,我就可以撤回。”但由於李敖的堅持,蕭孟能也寸步不讓。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一、他嚮往“偉大驚人”(1)一、他嚮往“偉大驚人”(2)二、行為“古典”
三、神交梁啓超四、師從嚴僑(1)四、師從嚴僑(2)
五、暗戀羅君若六、失戀:“性的信仰的轉變”(1)六、失戀:“性的信仰的轉變”(2)
六、失戀:“性的信仰的轉變”(3)七、姚本師,“不拒麯木”八、鬍適:(1)
八、鬍適:(2)九、“偏要驚人過一生!”(1)九、“偏要驚人過一生!”(2)
十、《一個預備軍官的日記》(1)十、《一個預備軍官的日記》(2)十、《一個預備軍官的日記》(3)
一、他嚮往“偉大驚人”(1)一、他嚮往“偉大驚人”(2)二、行為“古典”
三、神交梁啓超四、師從嚴僑(1)四、師從嚴僑(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