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新華社記者筆下的神秘大陸:多彩的非洲 》
第47節:非洲象的命運(1)
高秋福 Gao Qiufu
非洲象的命運
非洲野生動物繁多。其中,最引人關註的,恐怕要數大象。在西非的科特迪瓦,且不說這個國傢名字的本意“象牙海岸”就同大象緊密相關,就連這個國傢的電臺、報紙、旅館、足球隊,也都競相以“大象”命名。在東非的蒙巴薩,兩根長達十多米的模擬象牙交叉樹立在通衢大道兩旁,成為這個港口城市的象徵。在南非的旅遊勝地陽光城,幾頭模擬大象,身高十多米,蹣跚在山麓橋頭,將遊客歡迎。這一切表明,大象已成為非洲的標志性動物。但是,稍加留心,我們又會發現,無論在地方媒體上還是在國際會議上,引起爭論最多的野生動物也是大象。大象被稱為非洲保護野生動物和維持生態平衡的“熱點”。
大象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哺乳動物,分為亞洲象和非洲象兩種。前者生存在印度、斯裏蘭卡、泰國、緬甸、孟加拉國等十多個亞洲國傢,目前有近4萬頭;後者分佈在撒哈拉以南三十多個非洲國傢,目前有60多萬頭。兩種大象的共同特點是體高、鼻長、耳大,除雌性亞洲象外均生長有巨大的獠牙。兩種象不同的是,非洲象體形更為高大,肩高可達三至四米,體重可達七八噸。非洲象的耳朵也比較大,直徑近一米,既有助於增強聽力,也有助於身體的散熱降溫。非洲象的獠牙既長且重,長可達兩米多,重可達100公斤。所有的象牙都是由石灰質構成,但非洲象牙比亞洲象牙質地更加細密、堅實、光滑、潔白,是製做精美手工藝品和裝飾品的優質材料。因此,非洲象牙特別受人青睞。豈料,青睞的結果,則是非洲象的命運更加坎坷,甚至一度瀕臨毀滅的危險。
非洲象的數目近四十年來大起大落。我在非洲工作時曾采訪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國際聯盟下屬的非洲大象小組的專傢。他們告訴我,非洲象的數目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達到高峰,約有130萬頭。其中,紮伊爾最多,約40萬頭,坦桑尼亞次之,約30萬頭。從七十年代開始,非洲象的數目以驚人的速度減少,最多的一年竟減少10萬頭。以肯尼亞和烏幹達為例,從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十年中,大象的數目分別從16萬7千頭和1萬5千頭銳減到4萬3千頭和15百頭。到八十年末,整個非洲的大象數目減少一多半,衹剩下62萬4千頭。
非洲象數目的銳減,主要由兩個因素造成的。一是非洲人口的高速增長和對森林、草原的開發與破壞,促使野生動物生存的地盤縮小,環境惡化。結果,大象的自然死亡率猛漲。二是濫加捕殺。過去,非洲人捕獵大象主要是為得到象肉和象皮。但是,七十年代之後,象牙成為人們捕殺大象的主要獲取物。這不但是因為國際手工藝品市場上對象牙需求量的急速增加,還因為國際金融市場動蕩,象牙同黃金和鑽石一樣,被視為一種價值穩定的硬通貨,西方一些大銀行競相爭購和儲存。八十年代初,國際市場上象牙的成交額每年在130萬公斤左右,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來自非洲。同時,象牙的價格不斷上漲。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批發價從每公斤13美元上漲到156美元,上漲12倍。獲取一根象牙,就可得到一筆可觀的收入。因此,一些人把大象看成是“活動的金匣子”,把象牙看成是“令人垂涎的白金”,把偷獵象牙看成是“發財致富的捷徑”。他們總是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險,千方百計去捕殺大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
|
|
第1節:令人動情的非洲(1) | 第2節:令人動情的非洲(2) | 第3節:非洲之巔遠眺(1) | 第4節:非洲之巔遠眺(2) | 第5節:東非裂𠔌行(1) | 第6節:東非裂𠔌行(2) | 第7節:美麗而神奇的大湖(1) | 第8節:美麗而神奇的大湖(2) | 第9節:皚皚赤道雪 | 第10節:月亮山傳奇(1) | 第11節:月亮山傳奇(2) | 第12節:山國山情(1) | 第13節:山國山情(2) | 第14節:腹地邊鎮 | 第15節:花都亞的斯亞貝巴(1) | 第16節:花都亞的斯亞貝巴(2) | 第17節:剛果河上兩都城(1) | 第18節:剛果河上兩都城(2) | 第19節:好望角風雲(1) | 第20節:好望角風雲(2) | 第21節:攀登桌山 | 第22節:南非雙城記 | 第23節:丁香血淚(1) | 第24節:丁香血淚(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