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47節:逍遙東海,尊王攘夷成霸業(11)      劉緒義 Liu Xuyi

  千秋功罪
  正如管仲之成一代名相,與鮑叔牙分不開一樣,齊桓公之霸業,則與管仲分不開。後世也總以桓管並稱。但是,對於這兩個人,後世也都有不同的評價與看法。譽之者固然多,而且頗有重量級人物,譏之者亦衆,同樣有重量級人物為代表。雖然說千秋功罪,任人評說,然而我們今天又當如何看待這其間的毀譽呢?
  先說齊桓公。
  歷史上,對齊桓公最公允最客觀的定位就是"春秋五霸之首"。但班固的《古今人表》卻把他列為中中之人,比鮑叔牙都低了兩個等級。是什麽原因呢?是班固看錯了人?還是我們看錯了人?
  應該說,作為一代國君,在春秋之世,確實是一個難得的國君。他聰明,有政治頭腦,而且有雄心大志,並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他,成就了自己的功業,得以垂名青史。他敢於選賢用人,不專製不做獨夫;而且他又能做到用人不疑,敢於放手讓權讓他的大臣,這說明他懂得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他能聽得進忠言,在納諫方面,能做到剋己,懂得服從大局和長遠利益,因此他有理智;他行事果斷,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薑是魯閔公的母親,她和魯公子慶父淫亂。慶父弒閔公,哀薑想立慶父,而魯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薑,將其殺死。他愛民,懂得為民爭利,不做民賊。《說苑·建本》齊桓公問管仲:"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正是有了他這種以民為本的思想,直接影響並啓示了後世孟子等人"民貴君輕"的民本精神。因此,孔子就認為"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但是,作為一個人,齊桓公也不是聖人、古今完人。他有性情,有感情。在他身上,呈現出智人風範與凡人性格的矛盾。很多時候,他也忘記了自己的國君角色,以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出現。因此,不能說他沒有錯誤。
  比如,他既有大國霸主的氣度,又有一般男人的那種氣量狹小的缺陷。舉個例子,他為了立信於諸侯,又想樹威信於天下,要求諸侯臣服於他,對於那些嚮他進貢朝見的諸侯,他不要求厚禮,衹需他們進貢一些方便運輸的薄禮,相反,他往往回贈他們幾倍甚至十倍的重禮,以至那些使者總是"垂橐而入,稇載而出",顯示出一個大國之君的氣度;而對那些不禮不臣的諸侯,齊桓公毫不客氣,不問原由即三軍揮之,其國其滅。再如,著名的"蔡姬蕩舟"故事,也是發生在齊桓公身上。公元前657年,桓公二十九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遊玩,調皮的蔡姬故意晃動遊船,令桓公擔驚害怕,便阻止蔡姬。但蔡姬不聽,晃個不停。齊桓公下船,大發雷霆,把蔡姬送回娘傢蔡國。當然蔡國也不高興,就把蔡姬又嫁給別人。桓公因此發怒,興兵討伐蔡國。
  齊桓公的凡人性格還體現在下面幾個具體事例上。一是扁鵲見齊桓公;二是易牙殺子以伺。《史記·扁鵲公列傳》記載:
  扁鵲是春秋時的名醫,周遊天下,救人無數。一日,他遊至臨淄,慕名謁見齊桓公。桓公待為上賓。會見的時候,扁鵲看出桓公有病:"君有病在腠理,不治將深。"桓公曰:"寡人不曾有疾。"扁鵲出。後五日復見,奏曰:"君病在血脈,不可不治。"桓公不應。後五日又見,奏曰:"君之病已在腸胃矣,宜速治也。"桓公復不應。扁鵲退,桓公嘆曰:"甚矣,醫人之喜於見功也。無疾而謂之有疾。"過五日,扁鵲又求見,望見桓公之色,退而卻走,桓公使人問其故。曰:"君之病在骨髓矣。夫腠理,湯熨之所及也。血脈,針砭之所及也。腸胃,酒醪之所及也。今在骨髓,雖司命其奈之何?臣是以不言而退也。"又過五日,桓公果病,使人召扁鵲,其館人曰:"秦先生五日前已束裝而去矣。"桓公懊悔無已。
  這就是著名的"諱疾忌醫"。這實際上反映出晚年的齊桓公心態發生了根本變化,從過去的剋己從善,到後來的驕傲諱疾。
  桓公晚年,又開始親信小人,這大概都是歷史上一些"偉人"的通病,一生為國,功成志遂,人到晚年,不免志足意滿,劍老無芒,人老無剛,加上桓公也有一般男人耽於酒色的毛病,《新語》無為說:"齊桓公好婦人之色,妻姑姊妹,而國中多淫於骨肉。一旦有人順其意,圓其心,便也樂得接受。"
  除了婦人,還信用易子而食的易牙。
  齊之雍邑人名巫者,謂之雍巫,字易牙,為人多權術,工射禦,兼精於烹調之技。一日,衛姬病,易牙和五味以進,衛姬食之而愈,因愛近之。易牙又以滋味媚竪貂,貂薦之於桓公。桓公召易牙而問曰:"汝善調味乎?"對曰:"然!"桓公戲曰:"寡人嘗鳥獸蟲魚之味幾遍矣,所不知者,人肉味何如耳?"易牙既退,及午膳,獻蒸肉一盤,嫩如乳羊,而甘美過之。桓公食之盡,問易牙曰:"此何肉,而美至此?"易牙跪而對曰:"此人肉也。"桓公大驚,問:"何從得之?"易牙曰:"臣之長子三歲矣。臣聞'忠君者不有其傢',君未嘗人味,臣故殺子以適君之口。"桓公曰:"子退矣!"桓公以易牙為愛己,亦寵信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