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民國演義   》 第四十五回 賀振雄首劾禍國賊 羅文幹立辭檢察廳      蔡東藩 Cai Dongfan

  卻說籌安會發起,共有六人,這六人為誰?第一個姓楊名度,第二個姓孫名毓筠,第三個姓嚴名復,第四個姓劉名師培,第五個姓李名燮和,第六個姓鬍名瑛。楊度是前清保皇黨中翹楚,與康有為、梁啓超等嚮是好友,革命以後,復夾入民黨裏面,嗣復得老袁信任,充參政院的參政。孫毓筠是革命健兒,辛亥一役,曾在安徽地方,出過風頭,癸醜後,組織政友會,與國民黨脫離關係,也充參政院參政的頭銜。嚴復是素通英文,兼長漢文,從前翻譯西書,很有名望,因他是福建侯官縣人,嘗呼他為嚴侯官,此次袁總統創設參政院,采訪通纔,就把他網羅進去。劉師培前名光漢,博通說文經學,上海《國粹叢報》中,嘗見他的著作,確是有些根底,袁總統也特地招徠,命他參政。李燮和乃陸軍中將,革命時攻打南京,他曾與列。還有一個鬍瑛,嘗隨宋教仁廝混幾年,不知何故變志,也投入袁氏幕中。各敘履歷,回應上文不新不舊亦新亦舊二語。這六人結做寅僚,鎮日裏聚首一堂,不是談風月,就是論時事。可巧總統府中,有一位外國顧問官,係是美國有名的博士,叫做古德諾,他倡出一篇大文,歷言民主政體,不及君主政體。何不條陳本國,乃來倡導中國耶?楊度見了此文,得着依據,正好隨聲附和,藉酬寵遇,當與孫毓筠、嚴復等五人,秘密商量,乘此出點風頭,做一回掀天震地的事業。孫毓筠、嚴復等相率贊成,大傢靠着十年蕓窗的工夫,互湊幾句強詞奪理的文字,不到半日,已將宣言書及入會章程統行擬定,其詞雲:
  我國辛亥革命之時,國中人民,激於情感,但除種族之障礙,未計政治之進行,倉猝之中,創立共和國體,於國情之適否,不及三思。一議既倡,莫敢非難,深識之士,雖明知隱患方長,而不得委麯附從,以免一時危亡之禍,故清室遜位,民國創始,絶續之際,以至臨時政府正式政府遞嬗之交,國傢所歷之危險,人民所感之困苦,舉國上下,皆能言之,長此不國,禍將無已。近者南美中美二洲共和各國,如巴西、阿根廷、秘魯、智利、猶魯衛、芬尼什拉等,莫不始於黨爭,終成戰禍。葡萄牙近改共和,亦釀大亂,其最擾者,莫如墨西哥,自爹亞士遜位之後,幹戈迄無寧歲,各黨黨魁,擁兵互競,勝則據土,敗則焚城,劫掠屠戮,無所不至,卒至五總統並立,陷國傢於無政府之慘象。我國亦東方新造之共和國,以彼例我,豈非前車之鑒乎?美國者,世界共和之先達也,美人之大政治學者古德諾博士,即言世界國體,君主實較民主為優,而中國則尤不能不用君主國體,此義非獨古博士言之也,各國明達之士,論者已多,而古博士以共和國民,而論共和政治之得失,自為深切明著,乃亦謂中美情殊,不可強為移植。彼外人軫念吾國者,且不惜大聲疾呼,以為吾民忠告,而吾國人士,乃反委心任運,不思為根本解决之謀,甚或明知國勢之危,而以一身毀譽利害所關,瞻顧徘徊,憚於發議,將愛國之謂何?國民義務之謂何?我等身為中國人,民國之存亡,即為身傢之生死,豈忍苟安默視,坐待其亡?用特糾集同志,組成此會,以籌一國之治安。將於國勢之前途,及共和之利害,各攄所見,以盡切磋之義,並以貢獻於國民。國中遠識之士,鑒其愚誠,惠然肯來,共相商榷,中國幸甚。發起人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鬍瑛。
  

  
  第一條 本會以發揮學理,商榷政論,以供國民之研究為宗旨。
  第二條 願充本會會員者,須具入會願書,由本會會員四人以上之介紹,理事長之認可。
  第三條 本會置理事六人,由發起人暫任,並互推理事長一人,副理事長一人。
  第四條 本會置名譽理事若幹人,參議若幹人,由理事長推任。
  第五條 本會置幹事若幹人,由理事推任之,其事務之分配,隨時酌定。
  事務所暫設北京石駙馬大街。
  宣言書及章程,統已備齊,當即推楊度為理事長,孫毓筠為副,嚴復、劉師培、李燮和、鬍瑛四人為理事,就在預定地點,設立事務所,新開場面,懸起一塊招牌,就是“籌安會”三大字。京內人民,還是莫明其妙,看那籌安會招牌,衹道國中果然出了偉人,能把這風雨飄搖的民國,籌劃的安安穩穩,倒也是千載一時的盛遇。後來看到宣言書,才識會中宗旨,要想改革國體,把袁大總統舁上臺去,做一個革命大皇帝,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統說這個籌安會,是産出皇帝的私窠子,將來是兇是吉,尚難分曉。正在疑義未定的時候,那京中已是警吏如林,不準他街談巷議,稍一漏言,便牽入警局,請他坐在拘留所中,多則幾十天,少亦三五天,小百姓營業要緊,自然不敢多言,免滋禍祟。想袁氏應曰,餘能弭謗矣,乃不敢言。有一班癡心妄想的人物,紛紛入會,都想做點投機事業,希圖後來富貴。還有京內的新聞紙,什麽《民視報》,什麽《亞細亞報》,統為籌安會鼓吹,煌煌大字,逐日照登。隔了幾日,忽由《順天時報》中,載出一篇賀振雄上肅政廳呈文,略雲:
  為擾亂國政,亡滅中華,流毒蒼生,貽禍元首,懇請肅政廳長代呈大總統,嚴拿正法,以救滅亡而謝天下事。竊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姦奴誤國,人得而誅,我古神州四千餘載,君主相傳,幹戈擾攘,萬民塗炭,四海瘡痍,稽披歷史,至為寒心。自唐、虞揖讓,天下謳歌,暨湯、武徵誅,人民殺伐,國無寧歲,民無安時。七雄相並,五霸競爭,秦吞六國,漢約三章,王莽出,光武興,曹操稱雄,司馬逞智,南北六朝,梁、唐五代,陳後主,隋煬帝,武則天,安祿山,宋太祖,元世宗,明朱氏,清覺羅,各代君主,而今安在?惟留禍害,傳染中華。自古愚人,相爭相奪,稱帝稱王,因一時昏迷不悟,徒博眼前虛榮,而遺子孫實禍,誠可憐而可哀也。在昔閉關時代,相爭相奪,猶是一傢,今則環海交通,群雄眈視,一召滅亡,萬劫難復。叔寶餘無心肝,何至於此?吾民國共和創造,未及五載,而沙場血漬,腥臭猶聞,人民痛苦,呻吟未已,我大總統手創共和,力任艱巨,四年以來,宵衣旰食,劍寢履皇,維持國政,整理軍務,削平內亂,親睦外交,不知耗多少心血,費幾許精神,始剋臻此治理。現方籌備國會,規定法院,整飭吏治,澄肅官方,惟日孜孜,不遺餘力,民生國計,漸有秩序,四年之間,國是已經大定。內外官吏,誠能以國傢為前提,輔弼鴻猷,綏厥中土,國力日見其發展,國基日見其鞏固。而謂吾中國不適於共和,不能不用君主政體,真狗彘不食之語也。吾敢一言以告我同胞曰:有吾神聖文武之袁大總統,首任一期,規模即已大備,若得連任,國政即可完全,不十年間,我中華民國共和程度,必能駕先進之歐美,稱雄地球。況我大總統高瞻遠矚,碩畫偉謀,既鏟除四千餘載專製之淫威,開創東亞共和之新國,不獨人民頌禱馨香,銅像巍峨,即世界各國,亦莫不欽仰其威信。何物妖魔,竟敢於青天白日之下,露尾現形,利祿薫心,熒惑衆聽,嘗試天下,貽笑友邦。窺若輩之倒行逆施,是直欲陷吾元首於不仁不義之中,非聖非賢之類,蹈拿破侖傾覆共和,追崇帝製之故轍,貽路易十六專製魔王流血國內之慘狀,其用心之巧,藏毒之深,喻之賣國野賊,白狼梟匪,其計尤姦,其罪尤大。嗚呼!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妖孽者誰?即發起籌安會之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鬍瑛諸賊也。振雄生長中華,傷心大局,明知若輩毒勢彌漫,言出禍至,竊恐覆巢之下,終無完卵,與其為亡國之奴,曷若作共和之鬼,故敢以頭顱相誓,腦血相濺,懇請肅政廳長,代呈我大總統,立飭軍政執法處,嚴拿楊度一幹禍國賊等,明正典刑,以正國是,以救滅亡,以謝天下人民,以釋友邦疑義。元首幸甚!國民幸甚!謹上。
  越宿,又有一篇李誨上檢察廳呈文,亦登載《順天時報》,但見上面錄著:
  為叛逆昭彰,搖動國本,懇準按法懲治,以弭大患事。竊維武漢首義,全國鼎沸,我大總統不忍生靈塗炭,出肩艱巨,不數月間,清室退位,以統治權授之我大總統,組織政府,定為共和國體。人心之傾嚮,於以大定,南北統一,當時我大總統就職宣言,曾經鄭重聲明,不使帝製復活。迨正式政府成立,世界友邦,遂次第承認。
  民國三年五月公佈中華民國約法,我大總統又謂謹當率我百職有司,恪守勿渝。三年十一月,宋育仁等倡為復闢之謬說,我大總統又經根據約法,嚴切申誡。國體奠定,既已炳若日星,薄海人民,方幸有所托命,雖內憂外患,尚未消弭,而我大總統雄纔大略,碩畫宏謨,期以十年,何患我國傢不足比肩法、美?乃國賊孫毓筠、楊度、嚴復、劉師培、李燮和、鬍瑛等,組織籌安會,其發詞中,以共和國體,不適於吾國民情,歷引中美南美諸邦,以共和釀亂之故,指為前鑒,主張變更國體,昌言無忌,似此謬種流傳,亂黨必將乘機煽動,勢必危及國傢,萬一強鄰伺隙,利用亂黨之擾亂,坐收漁人之利,而禍何堪設想。當國體既定之後,忽倡此等狂瞽之說,是自求擾亂,與暴徒甘心破壞,結果無殊。雖自詡忠愛,實為倡亂之媒,其罪豈容輕恕?贛、寧之亂,雖為暴民專製之徵,而我大總統命將出師,期月之內,一律肅清。迄今暴徒斂跡,政治悉循軌道,此豈中南美諸邦之所可企及?安得以此顛破共和。夫國體原無絶對的美惡,恆視時勢為轉移,吾國今後國體,果當何若,固不能謂其永無變更。但一日在共和國體之下,即應恪守約法,不能倡言君主,反對共和,以全國傢之綱紀。且共和國傢以多數之國民組織而成,即迫於時勢之需要,有改弦更張之日,則國體之選擇,當然由代表民意之機關,以大多數人民心理之所嚮决之。事勢之所至,自然而然,决非少數妄人,所能輕議。今大總統德望冠於當世,內受國會之推戴,外受列強之承認,削平內亂,鞏固國交,凡所以對內對外,不敢稍避險阻者,無非欲保全國傢。今輕議變更國體,萬一清室之中,或有一二無知之徒,內連亂黨,外結強鄰,乘機主張復闢,陷我大總統於至睏難之地位,而國傢亦將隨之傾覆,該國賊等雖萬死不足以蔽其辜。伏查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申令有雲,“民主共和,載在約法,邪詞惑衆,厥有常刑。嗣後如有造作讕言,著書立說,及開會集議以紊亂國憲者,即照內亂罪從嚴懲辦,以固國本而遏亂萌。”明令具在,凡行政司法各機關,允宜一體遵守。今楊度、孫毓筠等,倡導邪說,紊亂國憲,未經呈報內務部核準,公然在石駙馬大街,設立籌安會事務所,傳布種種印刷物,實屬弁髦法紀,罪不容誅。檢察廳代表國傢,有擁護法權懲治姦邪之責,若竟置若罔聞,則法令等於虛設,法之不存,國何以立?誨凜匹夫有責之義,心所謂危,不敢安於緘默,用特據實告發,泣懇遵照民國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申令,立將楊度、孫毓筠等按照內亂罪,從嚴懲治,以弭大患。國民幸甚!民國幸甚!
  看官,你道這賀振雄、李誨兩人,是何等出身?原來兩人都籍隸湖南,賀振雄曾加入革命,頗有文名,至是留寓都門,不得一官,因此鬱憤得很,特藉這籌安會,暢駡一番,藉發牢騷。李誨是李燮和族弟,與燮和志趣,不甚相合,所以也上書彈劾,居然有大義滅親的意思。兩人先後進呈,眼巴巴的望着消息,且各抄錄數份,分送各報館。哪知《民視報》、《亞細亞報》中,非但不登載原文,反各列一條時評,冷嘲熱諷,譏誚他不識時務,迂謬可笑。確是迂儒,確是謬論。衹有《順天時報》,照文登錄,一字不遺。想是挂外國招牌。過了一日,籌安會的門首,竟站着許多警兵,荷槍鵠立,盤查出入,似替那會中朋友,竭力保護。賀振雄無權無力,衹好悶坐寓中,長吁短嘆。獨李誨是曾任湖南省議員,且因他族兄列居顯要,平時與京中大老,頗相往來,於是復上書內務部道:
  孫毓筠等倡導邪說,紊亂國憲,公然在石駙馬大街,設立籌安會事務所,如其遵照集會結社律,已經呈報大部,似此顯違約法,背叛民國之國體,大部萬無核準之理,如其未經呈報大部核準,竟行設立,藐視法律,亦即藐視大部,二者無論誰屬,大部均應立予封禁,交法庭懲治。頃過籌安會門首,見有警兵鵠立,盤查出入,以私人之會所,而有國傢之公役,為之服務,亦屬異聞。若雲為稽察而設,則大部既已明知,乃竟置若罔聞,實難辭玩視法令之責。去歲宋育仁倡議復闢,經大部遞解回籍,交地方官察看。以此例彼,情罪更重,若故為寬縱,何以服人?何以為國?為此急不擇言,冒昧上呈。
  這呈文送入內務部,好幾天不得音信,依然似石沉大海一般,惟聞總檢察廳長羅文幹,卻挂冠去職,挈領眷屬,出京回籍去了。潔身遠引,吾愛之重之。原來羅文幹身任廳長,平時頗守公奉法,備著廉勤,及聞籌安會設立,已駡楊度等為誤國賊,有心訐發。可巧李誨的呈文,又復遞入,他讀一句,嘆一語,至讀完以後,竟憤激的了不得,到司法部中,去謁司法總長章宗祥,略敘數語,便將李誨原呈奉閱。章宗祥披覽後,忽爾皺眉,忽爾搖首,到了看畢,嚮羅文幹冷笑道:“這等文字,倸他什麽?”羅文幹聽了此語,不禁還問道:“總長以籌安會為正當麽?”章宗祥道:“國傢衹恐不安,能籌安了,豈不是我輩幸福?”羅文幹越忍耐不住,又道:“他是鼓吹帝製的。”章宗祥道:“我與你同任司法,老實對你說,你我衹自盡職務罷了。昨日內務總長朱桂老,朱啓鈐字桂莘。也曾說李誨多事,把他呈文撕毀。羅兄,你想這事可辦麽?”李誨呈內務部文,就章宗祥口中敘明。說得羅文幹啞口無言,遲了半晌,方答出一個“是”字。隨即告辭歸寓,躊躇了一夜,竟於翌晨起床,繕就一封因病告假書,着人送至辦公處,一面收拾行囊,整備啓行。等到乞假邀準,遂帶着眷屬數人,夤夜出京,飄然自去。小子有詩贊道:
  舉世昏昏我獨醒,出都從此避羶腥。
  試看一棹南歸日,猶見清風送客亭。
  羅廳長去後,在京各官,有無變動情形,且至下回再敘。
  ----------
  讀賀振雄呈文,令人一快,讀李誨呈文,令人愉快。賀呈在指斥籌安會,駡得淋漓酣暢,令楊度等無以自容,足為趨炎附勢者戒。李呈則引證袁氏申令,陽斥籌安會,隱攻袁總統,非特楊度等聞而知愧,即老袁聞之,亦當憶念前言,不敢自悖。然而楊度等之厚顔如故,袁總統之厚顔亦如故,即達官顯宦,俱置若罔聞,幾不識廉恥為何事。於此得一羅廳長,能皭然不滓,引身自去,較諸彭澤辭官,尤為高潔。斯世中有斯人,安得不極力表揚,為吾國民作一榜樣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歷朝通俗演義 In the past dynasties earthliness fictionalized history
第一回 揭大綱全書開始 乘巨變故老重來
第二回 黎都督復函拒使 吳軍統被刺喪元第三回 奉密令馮國璋逞威 舉總統孫中山就職
第四回 復民權南京開幕 抗和議北伐興師第五回 彭傢珍狙擊宗社黨 段祺瑞倡率請願團
第六回 許優待全院集議 允退位民國造成第七回 請瓜代再開選舉會 迓專使特闢正陽門
第八回 變生不測蔡使遭驚 喜如所期袁公就任第九回 袁總統宣佈約法 唐首輔組織閣員
第十回 踐夙約一方解職  藉外債四國違言第十一回 商墊款熊秉三受謗 拒副署唐少川失蹤
第十二回 組政黨笑評新總理 嗾軍人脅迫衆議員第十三回 統中華釐訂法規 徵西藏欣聞捷報
第十四回 張振武赴京伏法 黎宋卿通電辨誣第十五回 孫黃並至協定政綱 陸趙遞更又易總理
第十六回 祝國慶全體臚歡 竊帝號外蒙抗命第十七回 示協約驚走梁如浩 議外交忙煞陸子欣
第十八回 憂中憂英使索復文 病上病清後歸冥籙第十九回 競選舉黨人滋鬧 斥時政演說招尤
第二十回 宋教仁中彈捐軀 應桂馨泄謀拘案第二十一回 訊兇犯直言對簿 延律師辯訟盈庭
第二十二回 案情畢現幾達千言 宿將暴亡又弱一個第二十三回 開國會舉行盛典 違約法擅簽合同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