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國學基本教材·孟子大學中庸捲   》 孟子捲·論政治(11)      李鍌 Li Xian

  ⑧仁心仁聞愛民之心與愛民之聲。聞,音wén ,聲譽。
  ⑨徒善空有善心。
  ⑩詩指《詩經·大雅·假樂》篇,是一首贊美周成王的詩歌。
  不愆不忘率由舊章不要有錯誤,也不要過失,一切遵循先王的法度。愆,音qiān,過錯。忘,音wáng,通“亡”,遺失。率,循、由。
  準繩測量水平與正直的工具。準,水平儀。繩,用以畫直的墨綫。
  不忍人之政即仁政。
  仁覆天下仁政廣被天下。覆,被。
  因憑藉。
  播其惡於衆播揚其惡,貽害於衆人。
  道揆用以度量事理的道德規範。揆,音kuí,度。
  法守可供遵守的法律制度。
  朝不信道朝廷之臣,不信守正道。朝,指“朝廷”,此處藉指“朝廷之臣”。
  工不信度百工不信守尺度。
  君子犯義官員違背道義。
  小人犯刑百姓觸犯刑法。
  完堅固。
  闢墾殖。
  詩指《詩經·大雅·板》篇,是一首譏諷周厲王的詩歌。
  天之方蹶無然泄泄上天正要顛覆這個國傢,不要再多言了。蹶,音jué,顛覆。泄,音yí,通“詍”,多言。
  沓沓多言。沓,音tà。
  非詆毀。
  責難於君要求國君實行艱難而理想的正道,指施行仁政。責難,以難為之事要求人。
  陳善閉邪陳述善道,閉塞姦邪。
  吾君不能謂之賊推說我的國君不能行善,而不諫正,這便是賊害國君。
  析論
  人類所以異於其他生物,創造出傲人的文明,主要是人類懂得利用工具,懂得纍積知識。纍積知識,使得人類可以集千百代、億萬人的智慧,不斷地增長見聞,改進社會;利用工具,使得人類可以得到幫助,彌補先天才能的不足。孟子在這裏先舉了規矩與六律的例子,告訴我們工具的重要:善於利用工具,其功效勝於依靠天才。離婁、公輸子、師曠,是具有過人才能的巧匠、樂師,但若缺乏工具協助,他們在製作與調音上,都將受到限製。接着孟子指出要維係人類社會的和諧,也得依賴“工具”,那就是先王所遺留下來的美好的典章制度、禮樂政刑。這些客觀的制度儀禮,存於典籍,也有因革可考,是為政者必須善於利用,以平治國傢天下的利器。一個國君若不知依此而行,即使再有政治才能,也無法治好國傢。
  不論是規矩、六律這些有形的器具,或是典章制度這些無形的工具,它們的産生,絶非一人於一朝一夕所得以創造。但創發者、使之成形具體者,絶對是前代才智非凡的人;他們的創發,利用厚生,造福無數,因此得以稱為聖人。後世為政者,欲平治天下,安定國傢,便應效法古聖先王,體會其不忍人的施政仁心,揣摩禮樂政刑背後的精神,努力施行先王之道。一個國傢,若有這樣的君主,是幸福的。最怕的是執政者缺乏仁心,仁心不具,豈能懂得先王典章的價值?胡亂作為的結果,衹有使百姓遭殃,群衆受苦。因此,從政之臣最應該做的事,便是阻止如此缺乏仁心、不知效法先王的君主出現。文末孟子提示了為臣之道,在於時時刻刻期勉君主效法先王,施行仁政。一位賢臣,是永不放棄勸諫之責的。
  今日社會,已無君臣之分;國傢大事,乃全民得以參與。是以凡是關心社會的國民,實應效法孟子所說的“恭敬之臣”,時時以理想責難於政府,監督政府,勸勉政府,使政治能更加清明,社會能臻於安康。
  (二)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①、文王事昆夷②。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③、勾踐事吳④。以大事小者,樂天⑤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⑥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⑦雲:‘畏天之威,於時⑧保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目錄孟子捲·論性善(1)孟子捲·論性善(2)
孟子捲·論性善(3)孟子捲·論性善(4)孟子捲·論性善(5)孟子捲·論性善(6)
孟子捲·論性善(7)孟子捲·論性善(8)孟子捲·論性善(9)孟子捲·論性善(10)
孟子捲·論性善(11)孟子捲·論性善(12)孟子捲·論行為(1)孟子捲·論行為(2)
孟子捲·論行為(3)孟子捲·論行為(4)孟子捲·論行為(5)孟子捲·論行為(6)
孟子捲·論行為(7)孟子捲·論行為(8)孟子捲·論行為(9)孟子捲·論行為(10)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