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与百姓生活   》 第46节:稳健:“中道而立”(9)      Tian Yuchuan

  其实,人生就像打井一样,七丈多深仍未打出水,并不说明无水,可能再加把劲儿,再打深那么一点点,可能是几尺,甚至几寸,水就会打出来了。因此,由“志于道”的理想者变为成功的“有为者”,必须要有一定成功的不可动摇的信心,演奏好人生的各个阶段的“成章”,那肯定会有成功的人生,辉煌的人生。
  进锐者退速
  在山路行车,下坡若借势快行,省力省时,比上坡便捷多了。但若遇上了急弯或迎面来车,必须立即刹车;但如果措施不当,那往往不是两车相撞,就是翻车跌入深沟,酿成车祸无疑。轻者,车坏人伤;重者,车毁人亡。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为何?
  “其进锐者,其退速。”(尽心章句上)孟子他老人家的断言,可谓一针见血!
  人生不也这样吗?
  那些摇身一变成为天使的,竟摇身一变成了魔鬼;那些突然被尊奉为神灵的,竟突然被丑化为小丑;那坐上火箭直上云端的,眨眼间竟跌入了万丈深渊;那一夜暴富的,不久竟沦为乞丐;那流星一样辉煌一时的,闪现过后竟无声无息了;那昙花一现的,过后就无踪无影了……大起大落的人生,大红大黑的人生,大生大死的人生,对谁都是悲剧!
  为何?
  “进锐”!
  红得太快了,超出了常理;暴发得太快了,违背了发展规律;奇迹产生得太快了,太离谱了;辉煌来得太突然了,超出了想象。如此“进锐”在来临和得到时,可能会感到是一种难得的幸运,可能在当时会带来人生的改变和成功,但对于整个人生而言,则是祸不是福。
  “进锐”不是偶然的,肯定有因,这个因必将决定“退速”。天上不会凭空掉馅饼,地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好事。“进锐”想想未尝不可,但若要真的面对“进锐”,即将“进锐”,或正在“进锐”,就应当三思而后行了。不然,终难逃“退速”的厄运。
  领导为何突然让你连升三级?老板为何接连给你那么多连想都不敢想的钱?朋友之间已冷淡如水的关系为何最近不断在升温?“进锐”看起来来得突然,实则本身就是一种预兆。
  为何要“进锐”,“进锐”不成会怎样?
  只要不愿把自己的人生当做赌注,那就不会为一时的“进锐”而舞之蹈之了。冷静地想到并预防“进锐”后的“退速”,才是切实可行的明智之举。
  你是又一个好为人师者吗
  中学生赵小江离家出走了,最着急的,当然是他的父母了。但赵小江最不愿再见到的,恰恰正是他的父母!
  当民警费尽周折找到他时,他的第一个反映就是,不愿意再回家,也不愿意说明不愿意回家的原因。在民警的再三追问下,赵小江才说,再也不愿受到父母的训斥了!尤其是她妈,从早到晚,不停地唠叨,他做什么都不对,烦得他头都快爆炸了!
  当民警向赵小江的父母转告了这个要求时,他们既惊愕又无奈……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原来,他们和很多人一样,已患上了亚圣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诊断出了的好为人师的毛病。
  当然,谁都不能否认,父母是每一个人天生的师长,父母既有养育子女的义务,更有教育子女的职责,但父母必须尊重子女的人格、爱好和追求。不能因为自己是父母就干涉甚至替代子女的自由和权利,从而不自觉地成为一个好为人师者!
  子女与父母本来就有的“代沟”,由于父母的好为人师而加深了。
  许多父母一贯意识不到,自己是子女小时称职的生活老师,并不意味着自己也是子女成人以后合格的人生老师。在不自觉地干涉子女的人生选择、婚姻的同时,实际上已侵犯了他基本的权利。
  在传统的听话教育下,父母给予子女爱的前提往往是服从。从而更助长了父母好为人师的行为,往往会造成彼此的怨恨和对立。
  孰不知,师者,解疑,答惑也。为人师,必须具备为师的水平;为人师表,一定要有率先垂范的品德。虽然孔圣人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并不是说,人人都可以胜任老师,这个神圣的职责。特别是对于自己的亲人,要好的朋友和忠于职守的下级,绝不能总以老师自居而扮演不恰当的角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序 孟子思想与我们的生活第2节:生于乱世
第3节:师于儒门第4节:游于列国
第5节:授于故里 圣于著作第6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1)
第7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2)第8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3)
第9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4)第10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5)
第11节:“亲亲”:孝为德之本(1)第12节:“亲亲”:孝为德之本(2)
第13节:“亲亲”:孝为德之本(3)第14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1)
第15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2)第16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3)
第17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4)第18节:养欲:即养礼
第19节:养心寡欲:心理减负(1)第20节:养心寡欲:心理减负(2)
第21节:养心寡欲:心理减负(3)第22节:良心:中国人特有的品性(1)
第23节:良心:中国人特有的品性(2)第24节:从小抓起:“易子而教”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