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你在今天還在昨天   》 第46節:關於蜂的雜感(2)      梁曉聲 Liang Xiaosheng

  勝利往往註定了在小小的蜂兒這一方面。
  “不立戰功不插”這一句話,用來形容蜂兒們也同樣是非常恰當的。
  蜂兒這一種不戰則已,戰則必勝的氣概,往往也被人類加以利用。正如古代中國人曾利用牛群布下過勢不可擋的火牛陣;古印度人曾利用受過訓的獅、虎、豹充當先頭部隊一樣,在美國對越南發動的侵略戰爭中,越南軍民也曾利用野蜂使美方的正規部隊潰不成軍……
  但是蜂的勝利,一嚮是以自己的生命換取的。當然人類在戰爭中的勝利,其代價也是人的傷亡。然而情況還是那麽的不同,因為相對於蜂兒,它對敵人的攻擊,乃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攻擊,它根本不可能進行第二次,之後,它就必死無疑。而它的攻擊,對敵人卻一般不會是致命的(某種毒蜂除外),甚至是小小不言的。比如它對人的攻擊,塗幾滴藥水兒就解疼消腫了。沒有藥水,塗點兒牙膏或肥皂水,也行了。
  “沒有必要不拔;不立戰功不插”兩句話,體現在蜂兒們身上,是悲壯的,是慘烈的。
  它們以自己的死來實踐那兩句話。
  一隻蜂兒,用它唯一的一支“箭”,或一顆“子彈”,進行了勇敢無畏的戰鬥,之後不一會兒,它便掉在地上死了。
  這意味着些什麽呢?
  這意味着它們不惜以死詮釋它們的和平理念及戰爭理念。包含有這樣的幾層宣言性的自白:
  我的裝備衹夠進行一次性的自衛,這足以證明我是多麽的主張和平……
  我不會置你於死地,因為我的本性是溫和的……
  但我也是勇敢無畏的,我願以我的死使你清楚一個事實——蜂的傢園是不可以無端侵犯的。
  你侵犯了我,你衹不過受了點輕傷;我實行自衛,而我死了。我對某些我所厭惡之事即使參加了一次,即使是被迫的,我也還是恥於再活下去了——戰爭對我便是那樣的事……
  真的,在地球上,在包括人的所有生命中,還有別的什麽能夠做到像小小的蜂兒這樣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點蜂兒是做到了。
  “己所不欲,寧死而不二”——這一點,蜂兒也做到了。
  而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太容易做到的。
  所以,倘一個人被蜂蜇了,我的同情,一般並不在人這一邊,而在蜂兒那一邊,因為人被蜇一下衹不過疼片刻,最多幾時,而一隻蜜蜂蜇了人,它接着就衹有死了。何況,人被蜇,必首先是人不對的結果。
  我是孩子時,曾和別人做過這樣的事——將背心或薄布的衣服用唾沫弄濕一小片,然後逮蜜蜂。逮着了,就用指尖兒捏住它們的翅,迫它們蜇背心或衣服濕了的地方,它們蜇過後,刺便被“吸”在上面了。我們比賽看誰從蜂們身上“繳獲”的“武器”多……
  長大後,知道了我們兒時那樣的惡作劇,實際上對蜂是殺害行徑,便非常地後悔。
  在我們這個地球上,蜂的社會形態和生命意義,是理想化的具有詩性的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時代文藝出版社
第1節:“手帕人生”上的小人兒第2節:筆第3節:我和橘皮的往事第4節:“過年”的斷想
第5節:我的小學(1)第6節:我的小學(2)第7節:我的小學(3)第8節:我的小學(4)
第9節:我的小學(5)第10節:時間即“上帝”第11節:讓我遲鈍(1)第12節:讓我遲鈍(2)
第13節:我的第一位責任編輯(1)第14節:我的第一位責任編輯(2)第15節:“剋隆”一個我第16節:我與兒子
第17節:我開始告訴兒子第18節:心靈的花園(1)第19節:心靈的花園(2)第20節:體恤兒子
第21節:父親的遺物(1)第22節:父親的遺物(2)第23節:給兒子的留言(1)第24節:給兒子的留言(2)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