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你在今天还在昨天 》
第46节:关于蜂的杂感(2)
梁晓声 Liang Xiaosheng
胜利往往注定了在小小的蜂儿这一方面。
“不立战功不插”这一句话,用来形容蜂儿们也同样是非常恰当的。
蜂儿这一种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气概,往往也被人类加以利用。正如古代中国人曾利用牛群布下过势不可挡的火牛阵;古印度人曾利用受过训的狮、虎、豹充当先头部队一样,在美国对越南发动的侵略战争中,越南军民也曾利用野蜂使美方的正规部队溃不成军……
但是蜂的胜利,一向是以自己的生命换取的。当然人类在战争中的胜利,其代价也是人的伤亡。然而情况还是那么的不同,因为相对于蜂儿,它对敌人的攻击,乃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攻击,它根本不可能进行第二次,之后,它就必死无疑。而它的攻击,对敌人却一般不会是致命的(某种毒蜂除外),甚至是小小不言的。比如它对人的攻击,涂几滴药水儿就解疼消肿了。没有药水,涂点儿牙膏或肥皂水,也行了。
“没有必要不拔;不立战功不插”两句话,体现在蜂儿们身上,是悲壮的,是惨烈的。
它们以自己的死来实践那两句话。
一只蜂儿,用它唯一的一支“箭”,或一颗“子弹”,进行了勇敢无畏的战斗,之后不一会儿,它便掉在地上死了。
这意味着些什么呢?
这意味着它们不惜以死诠释它们的和平理念及战争理念。包含有这样的几层宣言性的自白:
我的装备只够进行一次性的自卫,这足以证明我是多么的主张和平……
我不会置你于死地,因为我的本性是温和的……
但我也是勇敢无畏的,我愿以我的死使你清楚一个事实——蜂的家园是不可以无端侵犯的。
你侵犯了我,你只不过受了点轻伤;我实行自卫,而我死了。我对某些我所厌恶之事即使参加了一次,即使是被迫的,我也还是耻于再活下去了——战争对我便是那样的事……
真的,在地球上,在包括人的所有生命中,还有别的什么能够做到像小小的蜂儿这样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蜂儿是做到了。
“己所不欲,宁死而不二”——这一点,蜂儿也做到了。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太容易做到的。
所以,倘一个人被蜂蜇了,我的同情,一般并不在人这一边,而在蜂儿那一边,因为人被蜇一下只不过疼片刻,最多几时,而一只蜜蜂蜇了人,它接着就只有死了。何况,人被蜇,必首先是人不对的结果。
我是孩子时,曾和别人做过这样的事——将背心或薄布的衣服用唾沫弄湿一小片,然后逮蜜蜂。逮着了,就用指尖儿捏住它们的翅,迫它们蜇背心或衣服湿了的地方,它们蜇过后,刺便被“吸”在上面了。我们比赛看谁从蜂们身上“缴获”的“武器”多……
长大后,知道了我们儿时那样的恶作剧,实际上对蜂是杀害行径,便非常地后悔。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蜂的社会形态和生命意义,是理想化的具有诗性的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时代文艺出版社 |
|
|
第1节:“手帕人生”上的小人儿 | 第2节:笔 | 第3节:我和橘皮的往事 | 第4节:“过年”的断想 | 第5节:我的小学(1) | 第6节:我的小学(2) | 第7节:我的小学(3) | 第8节:我的小学(4) | 第9节:我的小学(5) | 第10节:时间即“上帝” | 第11节:让我迟钝(1) | 第12节:让我迟钝(2) | 第13节:我的第一位责任编辑(1) | 第14节:我的第一位责任编辑(2) | 第15节:“克隆”一个我 | 第16节:我与儿子 | 第17节:我开始告诉儿子 | 第18节:心灵的花园(1) | 第19节:心灵的花园(2) | 第20节:体恤儿子 | 第21节:父亲的遗物(1) | 第22节:父亲的遗物(2) | 第23节:给儿子的留言(1) | 第24节:给儿子的留言(2)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