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王蒙散文随笔集:忘却的魅力 》
第46节:携手同登最高巅
王蒙 Wang Meng
除了西洋音乐,我也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与群众歌曲,刘天华的二胡曲--特别是《光明行》里的"副曲"使我感动,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电台很少放刘天华的作品了。我差不多可以哼哼出《二泉映月》的全曲来,比较起提琴协奏曲,我宁愿听《二泉映月》的二胡独奏。在《相见时难》里我写到过《雨打芭蕉》,我也许更喜欢《彩云追月》,当然还有《紫竹调》和《三六》。戏曲音乐里我首先喜欢河北梆子,那种高亢而又苍凉的唱腔常常使我想起"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的诗句,这大概是我作为河北人的唯一标志了,其实我已经是出生在北京而不是在河北农村。京韵大鼓和单弦牌子曲,蒙古拖腔和维吾尔民歌,云南《猜调》和东北《丢戒指》,黄虹和郭颂,李谷一和才旦卓玛,我都喜欢。当然,我也同样喜欢真正意大利男高音唱",梭罗米藕"(《我的太阳》),我有这个原声带。
音乐给予我的实在是太多了,而我对音乐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如果没有手指头帮着数,我大概认不下五线谱来。我所以写了这么一大篇,不是想谬托"知音(乐)",不是想冒充音乐的行家,而且我很担心我的上述杂感有专业性、知识性的错误。我只是想对读者和同行说,更多地去爱音乐、接触音乐、欣赏音乐吧!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不爱音乐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爱着生活的人。
1983年2月华老师,你在哪儿?
在我快要满七周岁的时候,升入当时的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二年级,那是一九四一年,日伪统治时期。
我至今记得北师附小的校歌:
北师附小是乐园,
汉清百岁传。
…………
向前,向前,
携手同登最高巅。
第二句的"汉清"两个字恐怕有误,如果这个学校是从汉朝办起的,那就不是"百岁传",而是一千几百年了,大概目前世界上还没有那么古老的学校。
在小学一年级,我们的级任老师(犹今之班主任)姓葛,葛老师对学生是采取"放羊"政策的,不大管。遇到天气冷,学校又没有经费买煤生火炉,以致有的小同学冻得尿了裤子(我也有一次这样的并不觉得不光荣的经历),葛老师便干脆宣布提前散学。
二年级换了一位老师叫华霞菱,女,刚从北平师范学校(简称北师)毕业,二十岁左右,个子比较高,脸挺大,还长了些麻子,校长介绍说,她是"北师"的高材生,将担任我们班的级任老师。
她口齿清楚,态度严肃,教学认真,与葛老师那股松垮垮的劲头完全相反。首先是语音,她用当时的"国语注音符号"(即ㄅ、ㄆ、ㄇ、ㄈ)一个字一个字地校正我们的发音,一丝不苟。我至今说话的发音,还是遵循华老师所教授的,因此,有些字的读音与当代普通话有别。例如"伯伯",我读"bāibāi",而不肯读"bóbó",侦察的"侦",我读"蒸"而不是"真",教室的"室",我读上声而不肯读去声等等。为"伯""磨"之类的字的读法我还请教过王力教授,他对我的读音表示惊异。其实我出生就在北京,如果和真正的老北京在一起,我也会说一些油腔滑调的北京土话的,但只要一认真发言,就一切按照华老师四十多年前教导的了,这童年的教育可真重要。
华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经常对一些"坏学生"训诫体罚(站壁角、不准回家吃饭),我们都认为这个老师很厉害,怕她。但她教课、改作业实在是认真极了,所以,包括被处罚得哭了个死去活来的同学,也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比葛老师强百倍的老师。谁说小孩子不会判断呢?
小学二年级,平生第一次造句,第一题是"因为"。我造了一个大长句,其中有些字不会写,是用注音符号拼的。那句子是:
"下学以后,看到妹妹正在浇花呢,我很高兴,因为她从小就勤劳,她不懒惰。"
华老师在全班念了我这个句子,从此,我受到了华老师的"激赏"。
但是,有一次我出了个"难题",实在有负华老师的希望。华老师规定,写字课必须携带毛笔、墨盒和红模字纸,但经常有同学忘带而使写字课无法进行。华老师火了,宣布说再有人不带上述文具来上写字课,便到教室外面站壁角去。
偏偏刚宣布完我就犯了规,等想起这一节是写字课时,课前预备铃已经打了,回家取已经不可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忘却的魅力 | 第2节:又到杭州 | 第3节:断裂与整合 | 第4节:钗头凤 | 第5节:我爱喝稀粥 | 第6节:榴莲 | 第7节:海的颜色 | 第8节:摇拐 | 第9节:新疆的歌 | 第10节:阿娜尔姑丽 | 第11节:无花果 | 第12节:四月的泥泞 | 第13节:搬家的经历 | 第14节:清明的心弦 | 第15节:喜欢雨 | 第16节:周扬的目光 | 第17节:张洁的顶撞 | 第18节:交通工具船 | 第19节:惊天巨浪的一代 | 第20节:摇沫 | 第21节:鳞与爪 | 第22节:俄罗斯八日 | 第23节:宇宙饭店 | 第24节:无声胜有声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