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從諸葛亮到潘金蓮 》
從梁祝與七世夫妻談浪漫愛及其他(1)
王溢嘉 Wang Yijia
今年婦女節,全省八十余家戲院再度聯映《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部古裝黃梅調電影曾重映多次,每次均造成轟動。二十餘年前當它首映時,筆者就躬逢其盛,當時正值情竇初開的思春年華,青稚的心弦被那浪漫凄美的愛情故事與畫面撥弄得絲紛音亂;弦韻心聲,將我引進一個迷離恍惚的世界中,有很長一段時間餘音繚繞,悲愁着臉,仿同劇中的梁兄哥,同時喜甜着心,暗慕劇外的梁兄哥。它的重映使筆者驚覺歲月的無情,如今已是年近不惑、意長情短的中年心境,心弦早收,不復有浪漫遐思,衹適合用這支禿筆彈些弦外之音,冷靜地來分析梁祝這個愛情悲劇,以及環繞它的一些問題,聊以紀念逝去的少年情懷。
一則浪漫凄美的愛情悲劇
梁祝故事見於《七世夫妻》此一民間通俗小說中(本文根據的是臺北文化圖書公司《中國民間通俗小說》版),電影與原故事稍有出入(下詳)。在原來的故事裏,祝英臺女扮男裝赴杭州讀書,與梁山伯在草橋關義結金蘭,同窗共硯三年,英臺見山伯是個志誠君子,心暗許之,一日思歸,留下花鞋一隻,托師母做媒。山伯長亭相送,在送別途中,英臺真情暗吐,但山伯卻恍若呆頭鵝般難以領會。直至數月之後,山伯亦辭學歸傢,師母告知實情,他纔興衝衝地前往祝傢莊,可惜來遲了一步,英臺已被父親許配給馬文才。晴天霹靂,山伯猶如懷中抱冰,在花園敘舊時,他對英臺動之以情,責之以義,奈何英臺無力回天,衹能好言相勸。經此折騰,山伯美夢成空,而情絲難斷,竟患了相思之癥,茶飯不思,終至一命嗚呼。英臺聞耗亦痛不欲生,親往梁傢吊唁。馬傢迎娶之日,花轎路經山伯新墳,突然狂風大作,英臺下轎祭拜,山伯墳墓裂開,英臺往墓中一跳,結果兩人變成一對花蝴蝶,嚮空中飛去。
有情人不得成為眷屬,乃至雙雙魂歸離恨天,這當然是一個浪漫凄美的愛情悲劇,筆者將在下文《七世夫妻》的整體結構中,討論它的“浪漫”與“凄美”,現在先行剖析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兩位主角的心理形貌。
祝英臺的愛情觀與婚姻觀
在故事裏,祝英臺是個外嚮、開朗、沉着、果敢的美麗少女,她活潑好動,打鞦韆的技術高超,喬裝賣卦先生哄騙老父,又女扮男裝到杭州,混在一大堆男人中讀了三年書;其間幾次差點被山伯識破女兒身,但都被她冷靜地應付過去。見山伯眉清目秀,一派風雅,志誠可靠,心生愛慕,主動托師母做媒,並在長亭相送中,頻頻嚮山伯示愛。這樣一個奇特的“前進”女子,為什麽會在回到傢裏後,聽命於父親的安排,違背前心,辜負山伯的一片深情,而沒有絲毫的反抗意識呢?筆者認為,這是她的愛情觀與婚姻觀有別使然,愛情是私人事件,而婚姻則是社會事件,愛情是婚姻的充分條件,但並非必要條件,婚姻所必要的乃是說媒、下聘、迎娶等社會儀式。因此,英臺會留下花鞋,托師母做媒;長亭相送中,又提醒山伯,傢中小妹,“今日親口許配於你,你可早日回傢,請出媒人說親”。回到傢中後,焚香拜禱,“保佑梁兄早日前來議婚”,“倘若父母把親事許配他人,那時梁兄前來,也是悔之不及,枉費了奴傢一片愛慕之心”。直到山伯果真遲來,花園敘舊時,英臺責怪山伯“我初時叫你早些回來,衹怪你自己耽誤了”,“馬傢有三媒六證,你的媒人在哪裏?”最後送給山伯三百兩銀子,勸他回傢“另娶一位賢德小姐”。
這固然可以說是編故事的作者硬派給祝英臺的觀念,但多少也反映了世間女子的普遍心思,它不衹是祝英臺所獨有,也是《七世夫妻》中孟薑女、秦雪梅等所共有的。從社會生物學(sociobiology)的觀點來看,在性結合中,負擔懷孕、生育、哺乳等任務的女子,其“投資”遠大於男子,她需要儀式性的保障,能依社會所規定的儀式來示愛者,纔是性結合的保障,也可以說是女人對男人愛情的一種考驗。社會生物學家認為,這是由遺傳基因所規劃的“生殖行為模式”,因此我們也可以將之稱為女性的集體潛意識。很顯然的,梁山伯並沒有通過這個考驗,最後甚至不理會這個考驗,而在花園中“抱住英臺纖腰,不肯放手”,但女性在這方面是决絶不可退讓的,已非男性意志的延伸,結果山伯被英臺一句“梁兄不必如此”說得心如刀割,意興闌珊。
三年同窗共宿而不及於亂,完全是來自祝英臺女性的自持,這種自持為她塑造了完美的形象,激昂了一個男人的生命,但同時卻也將他帶嚮毀滅之途。
梁山伯生命的提升與毀滅
梁山伯這位眉清目秀、一派風雅的書生,在故事的前半段,給人一種拘謹、沉悶的感覺。三年與祝英臺日則同桌,夜則同宿,雖然見英臺胸前兩乳甚大、白綾小衣上有血跡(月經斑點)、兩耳穿眼等種種跡象,懷疑英臺有些“女子模樣”,但總被英臺巧言哄過。有一次在深夜寫了個生字,想欺身試探英臺,結果反被英臺一狀告到老師面前,山伯嚇得“魂不附體”。老師罰他領個大紙箱放在床中,不許碰破,山伯唯唯遵命,以後即不敢造次。從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不許“碰破紙箱”,固然含有不許“從事性冒險”的象徵含意,但由此亦可知,梁山伯原是個服從權威的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自序 古典世界裏的散兵遊勇 | 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1) | 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2) | 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3) | 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4) | 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1) | 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2) | 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3) | 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4) |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1) |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2) |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3) |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4) | 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1) | 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2) | 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3) | 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4) |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1) |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2) |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3) |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4) | 《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1) | 《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2) | 《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