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代 》 大宋帝國的滄海桑田:宋朝那些事兒 》
見在佛不拜過去佛
周膺 Zhou Ying
歐陽修《歸田錄》捲一頭條載:“太祖皇帝初幸相國寺,至佛像前燒香,問當拜與不拜,僧錄贊寧奏曰:‘不拜。’問其何故。對曰:‘見在佛不拜過去佛。’贊寧者,頗知書,有口辯,其語雖類俳優,然適會上意,故微笑而頷之,遂以為定製。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議者以為得禮。”“見在佛”即佛門所謂當今如來,贊寧把皇帝當做法力無邊的活佛,有其得意處。此一新說與舊製大有異趣。
佛教初入中國,有許多戒律與中國傳統習俗不相合,比如不娶妻生子、不蓄頭髮之類,這些都還好解决,後來中國僧人出傢也做得到。但有一條卻冒犯竜威。佛規中有不拜君父這一條,反倒要君父拜和尚。後秦姚興弘始三年(401年)譯成的佛典《梵網經》捲下載:“出傢人法:不嚮國王禮拜,不嚮父母禮拜。六親不敬,鬼神不禮,但解法師語。”很顯然,要循這個規,於佛教的傳布是極為不利的,它不討好皇帝。所以佛教入中土後,其門內人便就此展開了爭論。一些有氣節、認佛理的高僧始終堅持這一原則,大多數僧人也都認這個理。據《資治通鑒》捲一九三載,唐高宗竜朔二年(662年)四月十五日下《製沙門等緻拜君親敕》,但不到兩個月,於六月八日又另頒《停沙門拜君詔》。可見佛教勢力在這個問題上的強硬姿態。一些趨炎附勢的僧徒如北魏的法果,緻拜太祖拓跋珪,也要來個自我解釋,稱太祖是“當今如來”,“我非拜天子,乃是禮佛耳”(《魏書·釋老志》)。
但是宋代僧人拜君卻很常見,還正式載及著作。《古尊宿語錄》捲一九《後住潭州雲蓋山海會寺語錄》載釋方會之法語:“師於興化寺開堂……遂升座,拈香雲:‘此一瓣香,祝延今上皇帝聖壽無窮。’又拈香雲:‘此一瓣香,奉為知府竜圖,駕部諸官,伏願常居祿位。’復拈香雲:‘……奉酬石霜山慈明禪師法乳之恩。’”這著名的“三瓣香”,不光拜君,還要奉承地方官,最後纔輪到自傢的佛門師傅。方會(992—1049)是禪宗在北宋新形成的兩大支派中最重要的一支臨濟宗楊岐方會派的創始人,他尚且如此,何況他人?
佛教的這一世俗化後果,首先是引來朝廷對佛教的提倡與資助。宋太祖曾賜錢3萬,讓僧人150人遊西域。從太祖至真宗,先後數次組織編譯增補《開寶大藏經》等佛教經典。真宗還先後寫了《釋氏論》、《感應論》,以為“釋氏戒律之書,與周、孔、荀、孟跡異而道同”(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捲四五《鹹平二年八月丙子》)。唐武宗“會昌滅佛”(845年)前全國有僧尼260 500人(《舊唐書·武宗紀》),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則達458 854人之多。佛教完全融入了皇帝的政治學說體係,就像宋太宗說的那祥:“浮屠氏之教,有裨政治……朕於此道,微究宗旨。”(《續資治通鑒長編》捲二四《太平興國八年十月》)
佛教世俗化的第二個後果,是它自身學說體係的消解。經六祖惠能改革佛教而成的禪宗,原本“教外別傳”,直指心源,不立文字。這種不立文字的辦法非常方便普及,也有利於佛教嚮體悟開慧的獨特方向發展。到宋代則出現了大量的禪宗燈錄,使禪宗由不立文字變成不離文字。一些官僚、知識分子,如王安石、歐陽修、程頤、楊億、張方平、陳堯佐、富弼等侵入佛教學說。方外人與禪僧的交往日益頻繁。蘇軾曾說:“吳越多名僧,與予善者常十九。”(《東坡志林》捲二《付僧惠誠遊吳中代書十二》)黃庭堅因與禪宗黃竜一支過往甚密,竟被列為傳人,載入燈錄。這種文字化的傾嚮使禪宗乃至整個佛教漸漸同化於道學,自身的獨特個性喪失。這可能是佛教自宋後逐漸消亡的重要原因。當時的贊寧、智圓、契蒿等人,不僅為禪立字據,還廣泛習儒術、讀儒書,以儒學來進行佛理論述。契蒿的《鐔津文集》捲八《西山移文》有這樣的文字:“與其道在於山林,曷若道在於天下?與其樂與猿猱麋鹿,曷若樂與君臣父子?”行文有北宋文風,內容則是典型的儒傢思想。《鐔津文集》捲三《戒孝章第七》謂:“五戒,始一曰不殺,次二曰不盜,次三曰不邪淫,次四曰不妄言,次五曰不飲酒。夫不殺,仁也;不盜,義也;不邪淫,禮也;不飲酒,智也;不妄言,信也。是以五者修,則成其人,顯其親,不亦孝乎1以“五戒”附會“五常”,早在南北朝時就有人說過,如顔之推在《歸心篇》中就有論述。這種附會由佛門外之顔之推來做尚可說得過去,因為他明顯傾嚮於強調儒學的優越。契嵩不但不避這個嫌,還最終歸結到“孝”上,可見佛、儒在他思想中的邏輯順序了。他在上書捲九《萬言書上仁宗皇帝》中又公開宣稱:“而如此數說者,皆造其端於儒,而廣推效於佛。”捲一九引惠洪《禮嵩禪師塔銘》又謂:“吾道比孔子,譬如掌和拳,展握故有異,要之手則然。”這些話都把儒學說成根本,把佛學看做外表。確實如此,此時的佛教已完全同化於儒學之中。
所以本文的命題“見在佛不拜過去佛”的題旨,其實是“見在儒不拜過去佛”,或徑直就是“外國佛禮拜中國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錄 | 序言蝴蝶夢裏傢國(1) | 序言蝴蝶夢裏傢國(2) | 900年前的現代化問題 | 《救荒活民書》 | 紙幣與信用 | 奇璞與良儈(1) | 奇璞與良儈(2) | 開肆三萬傢(1) | 開肆三萬傢(2) | 粘在地上的商業 | 皇傢外貿 | 官辦“公司” | 專業戶 | 《耕織圖》 | 畫金刺綉滿羅衣 | 南宋官窯 | 竜井問茶(1) | 竜井問茶(2) | 宋學精神 | 理學為誰用 | 官學私學(1) | 官學私學(2) | 選人考什麽纔(1)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