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精品讀庫:這十本書改變了世界   》 第46節:《社會契約論》:革命號角(9)      梅朝榮 Mei Chaorong

  革命呼聲
  無盧梭則無法國大革命。
  --拿破侖
  非有孟德斯鳩、盧梭,則法國不能成革命之功……《民約論》(《社會契約論》)者,法國大革命之原動力也;法國大革命,十九世紀全世界之原動力也。
  --梁啓超
  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是從一句名言開始,又以另一句名言結束的。前一句是盧梭在1762年出版的《社會契約論》中的一句話:"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另一句是羅蘭夫人在法國大革命的血腥中發出的感嘆:"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而行!"這一前一後兩句話,便是以集體自由名義發動的法國大革命的最好註腳。
  拿破侖說:"無盧梭則無法國大革命。"盧梭不僅以自由、平等、天賦人權和主權在民等思想,為法國大革命構築了理論框架,為建設未來民主共和國繪製了行動藍圖,還親自吹響了法國大革命的進軍號角:"首先掃清地面並拋棄一切陳舊的材料,以便重新建造一座美好的大廈。"
  盧梭的社會政治學說代表了18世紀法國啓蒙運動中激進的民主思想。他的《社會契約論》一書為18世紀末法國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和美國資産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論綱領。全書基本圍繞自然權利和主權在民展開,基本內容主要集中在從自然權利嚮社會權利的過渡以及理想社會的建構等。
  盧梭理論是一種早産的解構主義,它引發的不僅僅是一場英美式的政治革命,而且延伸為社會革命、道德革命,把一次革命引申為不斷革命、繼續革命、再生性革命。法國資産階級大革命中最傑出的革命傢羅伯斯庇爾說:"那一場革命不僅僅是一場國內戰爭,也是一場國際戰爭,更兼一場宗教戰爭。"
  當然,這部著作不僅為法國未來的資産階級民主共和國提出了一個設計方案,也給其他國傢的資産階級革命以巨大影響,從而使盧梭贏得了世界性的榮譽。
  坎坷命運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將破壞社會的秩序,其影響所及將使社會陷入無政府狀態。
  --伏爾泰
  盧梭和他的《社會契約論》都遭受了坎坷的命運。盧梭生前因著書立說招致災禍,書被焚毀,人身受到威脅,顛沛流離,幾乎沒有容身之地。敬仰他的人對他頂禮膜拜,稱他為"平民之友"和"精神導師";而憎恨他的人對他則恨之入骨,說他是背叛上帝的魔鬼和製造社會動亂的人。
  盧梭身後的名聲也幾起幾落、毀譽不一。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把他奉為受人崇拜的神明,稱他為"智者";而1814年復闢的波旁王朝又把他打翻在地,說王朝覆滅的罪魁禍首就是這個日內瓦人。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於1762年4月一出版就遭到禁毀,在日內瓦和巴黎被當衆焚燒,官方和教會人士對其大加指責。18世紀的哲學泰鬥和文學巨擘伏爾泰在寫給路易十五的寵臣舒瓦瑟爾的信中說:"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將破壞社會的秩序,其影響所及將使社會陷入無政府狀態。"
  在隨後的兩個世紀,有人說《社會契約論》開創了現代民主政治的新紀元,喚醒了遭受壓迫和奴役的人們;有人又說它是雅各賓主義的始作俑者,雅各賓專政的恐怖時期奉行的就是《社會契約論》中的理論,邦雅曼·貢當斯說它是"最有利於專製統治"的書。
  到了20世紀,《社會契約論》還遭到納粹主義的歪麯。希特勒獨裁統治上臺後,法國君主製的鼓吹者夏爾·莫拉斯說納粹主義就是從盧梭的書中搬來的,還說"路德、盧梭、康德、菲希特、俾斯麥和希特勒是一脈相承的",英國哲學家羅素更是直截了當地說盧梭是納粹法西斯主義的鼻祖,《社會契約論》是法西斯主義的理論依據。
  奠基民主政治
  除了《社會契約論》的作者以外,還舉不出任何一個政論傢說過不讓國王掌握國傢的主權。
  --法國拿破侖的參謀長、司令部勤務機構的奠基人貝爾蒂埃
  盧梭《社會契約論》的問世,在政治理論上實現了一個大的突破,它推翻了國王的寶座,驅散了君主的幽靈,主權在民的新學說振聾發聵,令人耳目一新,使備受壓迫的人民開始覺醒,知道自己纔是國傢的主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武漢大學出版社
第1節:前 言第2節:《論語》:東方聖經(1)第3節:《論語》:東方聖經(2)
第4節:《論語》:東方聖經(3)第5節:《論語》:東方聖經(4)第6節:《論語》:東方聖經(5)
第7節:《論語》:東方聖經(6)第8節:《論語》:東方聖經(7)第9節:《論語》:東方聖經(8)
第10節:《論語》:東方聖經(9)第11節:《論語》:東方聖經(10)第12節:《莊子》:道傢寶典(1)
第13節:《莊子》:道傢寶典(2)第14節:《莊子》:道傢寶典(3)第15節:《莊子》:道傢寶典(4)
第16節:《莊子》:道傢寶典(5)第17節:《莊子》:道傢寶典(6)第18節:《莊子》:道傢寶典(7)
第19節:《莊子》:道傢寶典(8)第20節:《莊子》:道傢寶典(9)第21節:《莊子》:道傢寶典(10)
第22節:《莊子》:道傢寶典(11)第23節:《莊子》:道傢寶典(12)第24節:《莊子》:道傢寶典(1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