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孟子與百姓生活 》
第46節:穩健:“中道而立”(9)
田玉川 Tian Yuchuan
其實,人生就像打井一樣,七丈多深仍未打出水,並不說明無水,可能再加把勁兒,再打深那麽一點點,可能是幾尺,甚至幾寸,水就會打出來了。因此,由“志於道”的理想者變為成功的“有為者”,必須要有一定成功的不可動搖的信心,演奏好人生的各個階段的“成章”,那肯定會有成功的人生,輝煌的人生。
進銳者退速
在山路行車,下坡若藉勢快行,省力省時,比上坡便捷多了。但若遇上了急彎或迎面來車,必須立即剎車;但如果措施不當,那往往不是兩車相撞,就是翻車跌入深溝,釀成車禍無疑。輕者,車壞人傷;重者,車毀人亡。想後悔,都來不及了。
為何?
“其進銳者,其退速。”(盡心章句上)孟子他老人傢的斷言,可謂一針見血!
人生不也這樣嗎?
那些搖身一變成為天使的,竟搖身一變成了魔鬼;那些突然被尊奉為神靈的,竟突然被醜化為小醜;那坐上火箭直上雲端的,眨眼間竟跌入了萬丈深淵;那一夜暴富的,不久竟淪為乞丐;那流星一樣輝煌一時的,閃現過後竟無聲無息了;那曇花一現的,過後就無蹤無影了……大起大落的人生,大紅大黑的人生,大生大死的人生,對誰都是悲劇!
為何?
“進銳”!
紅得太快了,超出了常理;暴發得太快了,違背了發展規律;奇跡産生得太快了,太離譜了;輝煌來得太突然了,超出了想象。如此“進銳”在來臨和得到時,可能會感到是一種難得的幸運,可能在當時會帶來人生的改變和成功,但對於整個人生而言,則是禍不是福。
“進銳”不是偶然的,肯定有因,這個因必將决定“退速”。天上不會憑空掉餡餅,地上不會有無緣無故的好事。“進銳”想想未嘗不可,但若要真的面對“進銳”,即將“進銳”,或正在“進銳”,就應當三思而後行了。不然,終難逃“退速”的厄運。
領導為何突然讓你連升三級?老闆為何接連給你那麽多連想都不敢想的錢?朋友之間已冷淡如水的關係為何最近不斷在升溫?“進銳”看起來來得突然,實則本身就是一種預兆。
為何要“進銳”,“進銳”不成會怎樣?
衹要不願把自己的人生當做賭註,那就不會為一時的“進銳”而舞之蹈之了。冷靜地想到並預防“進銳”後的“退速”,纔是切實可行的明智之舉。
你是又一個好為人師者嗎
中學生趙小江離傢出走了,最着急的,當然是他的父母了。但趙小江最不願再見到的,恰恰正是他的父母!
當民警費盡周折找到他時,他的第一個反映就是,不願意再回傢,也不願意說明不願意回傢的原因。在民警的再三追問下,趙小江纔說,再也不願受到父母的訓斥了!尤其是她媽,從早到晚,不停地嘮叨,他做什麽都不對,煩得他頭都快爆炸了!
當民警嚮趙小江的父母轉告了這個要求時,他們既驚愕又無奈……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離婁章句上)原來,他們和很多人一樣,已患上了亞聖孟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診斷出了的好為人師的毛病。
當然,誰都不能否認,父母是每一個人天生的師長,父母既有養育子女的義務,更有教育子女的職責,但父母必須尊重子女的人格、愛好和追求。不能因為自己是父母就干涉甚至替代子女的自由和權利,從而不自覺地成為一個好為人師者!
子女與父母本來就有的“代溝”,由於父母的好為人師而加深了。
許多父母一貫意識不到,自己是子女小時稱職的生活老師,並不意味着自己也是子女成人以後合格的人生老師。在不自覺地干涉子女的人生選擇、婚姻的同時,實際上已侵犯了他基本的權利。
在傳統的聽話教育下,父母給予子女愛的前提往往是服從。從而更助長了父母好為人師的行為,往往會造成彼此的怨恨和對立。
孰不知,師者,解疑,答惑也。為人師,必須具備為師的水平;為人師表,一定要有率先垂範的品德。雖然孔聖人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但並不是說,人人都可以胜任老師,這個神聖的職責。特別是對於自己的親人,要好的朋友和忠於職守的下級,絶不能總以老師自居而扮演不恰當的角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 孟子思想與我們的生活 | 第2節:生於亂世 | 第3節:師於儒門 | 第4節:遊於列國 | 第5節:授於故裏 聖於著作 | 第6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1) | 第7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2) | 第8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3) | 第9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4) | 第10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5) | 第11節:“親親”:孝為德之本(1) | 第12節:“親親”:孝為德之本(2) | 第13節:“親親”:孝為德之本(3) | 第14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1) | 第15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2) | 第16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3) | 第17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4) | 第18節:養欲:即養禮 | 第19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1) | 第20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2) | 第21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3) | 第22節:良心:中國人特有的品性(1) | 第23節:良心:中國人特有的品性(2) | 第24節:從小抓起:“易子而教”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