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46節:因慫恿而妄信(2)      吳建雄 Wu Jianxiong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通過耍手段决定結果的案例,跟陳勝吳廣把黃符藏於魚腹一樣。用孔子的話來說,文王之所以假托於夢,藉用先君的話,其目的衹是為了讓臣民在短時間內信任並順應他。
  從結果來看,這是一次成功的快速傳播案例。傳播者是文王,受衆是大臣百姓,手段是藉先君之言。對於我們來說,分析如何利用大衆的信仰匱乏去傳播自己的思想,還不如探討一下如何才能使大衆有信仰,因為在多數情況下我們不是傳播者,而是受衆。
  要想找到治本之法,得先來看看我們的信仰是怎樣變得匱乏的,到底是什麽讓我們如此迅速地丟失了信仰。
  莊子去拜見魯哀公。魯哀公說:"魯國上下那麽多儒士,恐怕很少有信仰先生所推崇的道傢學說的人。"莊子說:"依我所見,魯國的儒士其實很少。"魯哀公說:"全魯國的百姓差不多都身穿儒士的服裝,你怎麽說儒士很少呢?"莊子說:"我聽說,那些戴圓帽的儒士知曉天文,穿方鞋的懂得地理,用五色絲繩挂着玉佩的遇事能决斷。然而,這一切都是表面現象。真正身懷學問和本事的學士不一定要穿儒士的服裝,穿上儒士服裝的人也不一定真正具有那種學問和本事。你如果不相信,你不妨在國中立個號令,沒有儒士的學問和本事而又穿着儒士服裝的人將以死罪論處,看看情況。"於是,哀公按照莊子說的號令五天,結果魯國上下幾乎沒有再敢身穿儒士服裝的人了,衹有一個男子穿着儒士服裝站立於朝門外。魯哀公召他進來考驗他的學識,以國事徵詢他的意見,發現無論多麽復雜的問題他都能做出回答。這時莊子笑道:"魯國如此遼闊而儒者卻衹此一人,怎麽能說是很多呢?" 可見,這個社會有真纔實學的人不多,半斤八兩卻誇誇其談的人倒有不少。本來我們是可以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嚮,被這幫不學無術卻又熱衷於欺世盜名的人一攪和,很多立場不堅定的人就成無頭蒼蠅了。
  這是告訴我們要明辨是非,不要太容易被人慫恿。有了堅定的立場,我們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審美準則了。
  莊子在這裏給我們講述了很多這方面的高手,他們外表平凡,乍一看連乞丐都不如,實質上卻都是真正的大師,是一批把生活當藝術的能人。像姜子牙,雖用直鈎釣魚,亦能使願者上鈎;像宋元君花費心思尋找到的畫師,他衹需赤裸上身盤腿而坐,無須潤色調墨,信手拈來,便足以入木三分。
  外物不能隨你而變,主觀唯心是要不得的。你必須要看到,世事其實萬變不離其宗,以不變應萬變纔是明智之舉。真正的信仰,不是相信別人,而是建立自己對自己的信仰。
  前進的道路上,你是自己唯一的對手。今天和昨天相比,你是否進步了一點?明天跟今天相比,你又要樹立怎樣的信心,設計怎樣的理想?這便是你的信仰。不要把別人或先人作為對手。拿別人做對手太被動,人傢不前進,你也前進不得;看着人傢停滯你便沾沾自喜,孰不知自己亦在停滯之中。選先人做榜樣或對手是沒頭腦的行為,因為時代不同,價值觀也已發生改變,你和先人哪有可比性呢? 你選擇的對手必須是有潛力的、永遠嚮前的、未來不可限量,這樣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當你明白這點後,一切事情都變得積極了,你也就不至於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了。
  列禦寇要嚮伯昏無人展示他高超的射箭技巧:他拉開弓弦,在手肘上又放了一杯水,這纔發出第一支箭;還沒等箭頭射入靶子,他緊接着又搭上了另一支箭;剛射出第二支,第三支箭便又搭上了弓弦。他熟練地射着,這時他的形態就像一動也不動的木偶。
  伯昏無人看後,取笑道:"這不算什麽。你的伎倆衹是有心射箭的箭法,還不是無心射箭的射法。我想跟你爬到高山上,腳踏搖搖欲墜的石塊,面對百丈高的深淵,我看到時你還能不能射好箭?"說完,伯昏無人拿着弓箭登上高山,腳踏危石,身臨百丈深淵,背轉身去慢慢嚮懸崖退步,直到部分腳掌懸空這纔拱手恭請列禦寇跟上。這時列禦寇伏在地上,嚇得汗水直流到腳後跟。伯昏無人說:"一個修養高尚的'至人',嚮上望能窺測青天,嚮下探能潛入黃泉,精神自由奔放達於宇宙八方,神情始終不會改變。如今你卻膽戰心驚,眼花繚亂,在這種情況下你想要射中靶子就很睏難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