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女儿眼中的父亲——大师顾随 》
第46节:第五章 诗以咏怀(4)
顾之京 Gu Zhijing
上述两首七古,叙亲情者,具阴柔之美,喜中蕴悲,以喜为基调;叙友情者,具阳刚之美,喜引发悲,以悲为基调。但二者都是父亲内心与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不敢断言这两首诗是《苦水诗存》中的最佳作品,但我可以说这是集中最具特色、最个性化的作品,是我最喜欢的作品。
《苦水诗存》的创作年代,正值祖国大地,内有各路军阀的连年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的野心觊觎。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危机如"山雨欲来风满楼",父亲满怀忧国忧民的意识,时时吐于感时伤事的诗篇之中。1922年,游青州一座清人所建园林"冯园"时,感慨于旧日园林的破败,咏出"今人纵不喜古人,后来亦应悲禾黍"的诗句(见《游冯园……》),借"禾黍之悲"的典故,抒写对国家命运的隐忧。1926年的《岁暮长句三首》则直言:"忧国思乡无限事","南天瞻望未休兵"。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父亲忧国伤时的情感愈加浓重而沉痛。《光阴》中以"春来春去年年事"引出"人歌人哭处处同"的悲伤,《薄暮西山道中长句》把自身融入于国家民族的灾难之中,咏出"百病一身原不悔,万方多难更何之"!《苦水诗存》集中最后一首《夜坐小饮因口占》,发出"更声尽后千家睡,如此神州竟陆沉"的悲叹,以"神州陆沉"之典故直指东北大地沦于敌手的国家民族大悲剧。此诗与《留春词》中两首抗日之曲作于同时,唯词的表现鲜明、高昂、激烈,诗的表现反而幽隐深沉,这是否可以说是父亲不拘于传统的"诗庄词媚"创作规格的表现呢?
生逢万方多难的时代,父亲不免要在诗中发抒一两声人生、遭际的悲叹。"心似浮云常蔽日,身如黄叶不禁秋"1923年《病中作》。,"事业由来多画虎,功名无分到书生"1925年《家居喜雪晴吟寄海滨诸友》。,"有家常作无家客,十五年中事事哀"1926年《岁暮长句三首》,15年乃自离家在外就读至今15年。。但联系父亲诸多忧怀家国之作,尤其是他在信中对友人说的话--"然风雨飘摇,国且不国,吾亦不暇计及小事矣"--他的"小我"之叹终是融入于"大我"之悲中的。
《诗存》中也有不少赠友人、叙友情的诗作,仅见于诗题的已有10首之多。父亲重友情,他的朋友并不多,但知交好友都是终其一生的,友情给他以事业的支持、精神的支撑、生活的关切,是他人生的力量来源之一、快慰的来源之一,无怪乎他的诗以至词中有关友情的那么多了。
《诗存》中还有一些论古人诗词的诗作,短小的篇章中浓缩了父亲的诗词见解,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也是值得一读的作品。
《苦水诗存》印行之后,尹默老恰于次年春日自沪抵北平寓所,父亲携诗集前去拜见,适逢尹默老外出,只以诗集献于恩师座前。尹默老返回沪上读过诗集遂赋诗一首,他以诗题记其事--"廿四年五月至北平,羡季来访,未得相见,留赠《苦水诗存》而去,归来辄题诗一首",其诗曰:
吟君苦水诗,亦自有甘味。
温驯出辛酸,平凡蕴奇恣。
老驼秀发姿,稳踏千里地。
颇与牛羊殊,无复水草意。
黄沙莽莽风被天,眯目相见无由缘。
江南好花自开落,安得到君尊酒边。
尹默老诗中以八个五言诗句首肯弟子的诗作,以四句七言长歌记写未得与弟子晤谈的怅惘。
尹默老的首肯绝非出自师弟子间私情赞誉浮辞,他老人家在一年以后寄函给弟子时仍提到这首诗:"题《苦水诗存》一首,虽不能佳,然觉着道着些甚么。"1936年6月9日函。足见尹默老是深思之后给弟子的中肯评价。
二、和晚唐韩偓而成的《和香奁集》
《苦水诗存》所收诗止于1933年,此后父亲似是专注于曲的创作,而中断了诗的吟诵。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侵占了故都北平,友人弟子纷纷奔赴大后方,父亲因家庭之累不得不滞留于沦陷了的北平,精神压抑,心情苦闷,遂于10月初开始和晚唐韩偓的《香奁集》,至1938年1月,共和得43首,结集为《和香奁集》,未印行。父亲喜爱唐诗,尤尊老杜,二十余岁后多学晚唐义山、樊川,何以于此"非常"之时专和韩偓?且和诗不仅是步韵,更依韩偓诗之原题,此中必定有古今两代诗人"灵犀一点通"之处,这从《驼庵诗话》中对韩偓诗的一些论述,或可觅得一点线索。父亲在"诗话"中举出韩偃的"……菊露凄罗幕,梨霜侧锦衾。此生终独宿,到死誓相寻……"(《别绪》)他说,"韩此诗所写是对将来爱之追求……天下最痛苦是没有希望而努力,为将来努力是很有兴味的一件事。此四句不仅对未来有一种希冀,而且是一种追求(相寻)。"又说后两句"真有力","写得真严肃"。父亲还举示韩偓的《惜花》,说"临轩一盏悲春酒"一句,"如何是玩物丧志?接下去一句--'明日池塘是绿阴',大方,沉重",依然是有希望在。这些阐释虽已是在和诗之后数年,但对韩偓诗的独特认识却定是早已郁于胸中的,我想韩偓诗中那"严肃"而"有力"的对将来的"希冀"与"追求",就是父亲在非常之时专和韩偓的深衷。韩诗多写爱情相思,父亲依题而作,恰是"香草美人"的传统比兴寄托手法,象喻自己对祖国对友人的思恋以及对将来的希冀与追求。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国工人出版社 |
|
|
第1节:第一章 求学之路(1) | 第2节:第一章 求学之路(2) | 第3节:第一章 求学之路(3) | 第4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 | 第5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2) | 第6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3) | 第7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4) | 第8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5) | 第9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6) | 第10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7) | 第11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8) | 第12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9) | 第13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0) | 第14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1) | 第15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2) | 第16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3) | 第17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4) | 第18节:第二章 讲坛生涯(15) | 第19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1) | 第20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2) | 第21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3) | 第22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4) | 第23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5) | 第24节:第三章 渴望成为一个小说家(6)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