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用心去遊   》 第46節:法國(30)      劉心武 Liu Xinwu

  古今中外,建築物的“收頂”,是一樁决定建築物功能性與審美性能否和諧體現的大事。巴黎市內絶大多數臨街臨河建築的收頂方式,我覺得可以稱之為“內斂”式。就是最高一層(一般都不會超過或低於前後左右建築太多,平均在七層的樣子)都會特別註意裝飾性,絶少取平收齊、草率封閉,綫條一般都會變為弧形,有的或許會在拐角處形成一個小型的圓穹頂,但左右延續綫上會是鐵皮或類似材料構成的弧坡頂,在小圓穹頂下部,以及延續發展的弧坡頂當中,會有老虎窗凸現,有的不造小圓穹頂和金屬材料的弧形頂,則會是一係列斜坡頂,老虎窗不是從側面凸出,而是從上面凸出,但無論花樣如何翻新,都很註意保持一種內斂的氣質,就是跟前後左右的那些建築的屋頂,盡可能地和平相處,不去“勾心鬥角”,不求“嘩衆取寵”,雖然細看各不相同,但望去卻有渾然一體的視覺效果。
  不知道當年巴黎人建造這些樓房時,是怎樣取得“頂部共識”的,樓房高度街道寬度的和諧比例,大概是市政當局規劃出來的,建築風格特別是收頂手法,難道也會有強製性的規定嗎?這些樓房絶大部分都是私人財産,占了地皮,運作資本,蓋房子應該是隨心所欲,誰能限製誰呢?法國人特別浪漫,巴黎人更是常常地匪夷所思,但他們在城市裏蓋房子,卻偏能在屋頂造型上約定俗成地在“百花齊放”中去取得“滿城同韻”的效果,這是巴黎人平均文化素質高的一種表現?
  巴黎城近百年來也出現了不少的新建築,有極成功的如艾菲爾鐵塔,這座如漢文人字的純鋼鐵怪物,竟被世界上絶大多數人認同,以為不僅沒有破壞巴黎的古韻,而且恰恰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也有極失敗的例子,那就是美國式的摩天樓蒙巴那斯大廈,所謂“城市敗筆”對它而言不僅是理性判斷,也是一種觀感的白描。有的現代派或後現代派的建築,高度上控
  製在與一般古屋平齊或略低,不走近看不見,所謂“養在深閨”,如蓬皮杜文化中心、盧浮宮內庭玻璃金字塔,雖然對其妍媸的爭論至今還在延續,但就整個巴黎市區而言,它們在觀瞻上所形成的影響是非常有局限的,我們漫步在巴黎街市,或在塞納河上乘“蒼蠅船“(這是巴黎人對露天甲板上坐滿站滿外國遊客的觀覽遊船的戲稱)仰觀兩岸,巴黎屋頂之總體美感,還是會令我們心弦顫動滿心歡悅的。
  其實巴黎街道上也陸續出現了一些拆掉舊建築新建起的房屋,著名的香榭麗捨大道,靠近凱旋門的幾座建築就是新造的,而且在外部結構上還很有些新潮意趣,但它們在高度上、色調上,特別是在頂部處理上,還是註意跟左鄰右捨的古建築保持呼應,因此仍是一種變化中富於和諧的景象。
  我曾到巴黎老樓頂部的房間去觀覽過。原來那個位置上多是給僕人居住的“保姆間”,後來又多成為租金較低的外國留學生住房,但近年來興起一股浪潮,就是一些雅皮人士“專好這一口”——偏要買下一片這樣的頂層“保姆間”,將其打通,內部進行一番大改造,用來作為自己的住宅,結果造成頂樓房價飈升。探究其心理,就是因為激賞巴黎屋頂之美,覺得光是站在街上觀賞還不過癮,幹脆住進其中,纔更心曠神怡。一位住頂樓的法國朋友,還
  專門從老虎窗指點我去近觀周邊樓頂,結果發現那些風格相類的屋頂上全有粗陶的圓柱形小煙囪,密集如筆,十分搶眼。他說那也是巴黎屋頂之美的所在。那些多半是赭紅色的小煙囪,是各層起居室的壁爐通出來的,現在也還有一些巴黎人鼕天會燒起壁爐,越是有錢人,越要擺這個譜,這是他們傳統的“壁爐文化”的延續,若要細說,那該是另一個話題了。
  巴黎屋頂,承托起法蘭西文化精髓,真值得細細品味啊。
  千裏浪漫餐
  2000 年7 月14 日恰好在巴黎趕上法國國慶,在協和廣場有盛大的閱兵式,受閱的方陣穿過凱旋門,從香榭麗捨大街一隊隊走來,但那個虛熱鬧我以為沒什麽看頭。去塞納河畔吧,那裏總沒逛夠。於是和妻子興致勃勃地順塞納河朝盧浮宮一帶漫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澳大利亞(1)第2節:澳大利亞(2)第3節:澳大利亞(3)第4節:澳大利亞(4)
第5節:澳大利亞(5)第6節:澳大利亞(6)第7節:澳大利亞(7)第8節:奧地利(1)
第9節:奧地利(2)第10節:德國(1)第11節:德國(2)第12節:德國(3)
第13節:德國(4)第14節:丹麥(1)第15節:丹麥(2)第16節:丹麥(3)
第17節:法國(1)第18節:法國(2)第19節:法國(3)第20節:法國(4)
第21節:法國(5)第22節:法國(6)第23節:法國(7)第24節:法國(8)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