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 北京的前世今生 》
第46节:老北京评书、京戏(16)
冯大彪 Feng Dabiao
宋、元、明的时候,《玉茶隐语》、《群珠集》一类专门研究的书籍出现了, 可是内容过于晦涩, 而范围狭窄, 并且没有全面的格式, 一般难以通行。可能在这期间, 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谜语格式,就开始酝酿成长了。
到了清代, 谜语在士大夫阶层更加流行。著名小说《红楼梦》关于谜语部分写了两段: 一是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二是荣宁两府上元, 贾政猜灯虎。又《品花宝鉴》里, 记载着:"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猜"俩"字。都可以看出清代谜语的盛行, 虽然是贵族的消遣品,而内容本质已然是"语言"和"文字"兼容并包的样式。
北京的谜语活动, 在清末并没有成型组织, 到了民初, 民众方面活动比较频繁了, 于是季节的猜谜活动开始出现。所谓季节的活动, 即是在长夏至秋凉这一段暑季里, 住户中的知识分子, 在每日或定期日的傍晚上灯时候, 选择附近街巷适宜地点, 悬挂"壁灯"。壁灯一般用半透明纸糊于横式长方型木框表面,中燃蜡烛( 后有用小煤油灯者), 事先预备的谜条, 贴在其上, 附近及过往喜好的人, 围观而猜, 借以忘暑。夜深即散,叫做"打灯虎"。如遇有对心思的壁灯,往往不惜远道群约而往, 射中谜条既多,窘迫悬者穷于应付, 以资笑乐。因此有了"打虎队"之称。大概"灯虎"和"打虎队"两者都是取材于《史记》李广在北平射虎的故事罢。前人有咏这一活动情况的竹枝词, 颇为逼真, 附记于此, 以供参考。词云:"处处商灯万象开, 谈龙射虎亦奇才。斯文扇荡无停歇, 岁月须愁风雨来。"
在这期间还出现了两个高级的组织--谜坛:
菊社 地址北城辛寺胡同, 主持人李菊侪( 画家)。
惜红 地址宣外南半截胡同, 主持人韩绍蘅( 致仁翰林)。
两社标榜的都是"以文会友"。而它的作风结合个人经济情况, 仍照清末的排场, 设在本人住宅。我随长辈参加过菊社, 壁灯( 不仅有纸制的, 也有用玻璃的) 有街门、屏门的分别, 入内还有廊灯, 满悬谜条( 内有奖条, 所奖不外笔、墨、纸、砚所谓文房四宝。亦有特奖,不外绫、罗、绸、缎各项尺头。) 来人不必相识, 能进入街、屏两门( 即射谜得中) 便有人邀入观看廊灯, 如再射中主要谜条一二, 主人即下阶迎谈, 邀至中堂献茗请教, 设筵相待。惜红则略带诗社性质, 知名人士常借此聚会。主人好客, 三日一小宴, 五日一大宴, 未免太奢侈了。
民国八年(1919 年) 后, 通过"五四"潮流, 社会教育和一般知识, 顺应进化,有所提高, 上列情况很少遇见了。又缘于季节谜灯的活动, 不足以满足人们需要, 有所谓定期刊物出现, 罗列于下:
《春声》 地址宝钞胡同, 编辑发行人于纪荪;
《云龙雾豹》 地址宣外南半截, 编辑发行人韩振轩;
《秋影》 地址东厂胡同, 发行人唐雅民, 编辑人冯耀华;
《神州菁华录》 地址五老胡同, 编辑发行人董奉先;
《国华》 地址东四十二条, 编辑发行人赵宪文。
上项刊物俱系七日刊, 石印十八裁纸, 每期六张, 内容分为谜语、诗钟两项。其刊行先后以《春声》为最早, 始于民国九年,《国华》最晚, 在民国十年(1921年)。然寿命最长, 无过民国十一年(1922年)者。于此期间, 最令人注意的, 即韩振轩编印《隐语集成》一书, 分期石印,底稿凡十数万言, 解释古今谜格, 至为详尽。韩振轩于民国十三年(1924 年)亡殁,此书不知已完成否? 民国十三年(1924年)北京《益世报》副刊《雨丝风片录》记载了这件事:
振轩名英麟, 绍蘅太史亡哲嗣也。太史与张味鲈诸公好为隐语, 振轩承家学, 以神童称。都门隐语向以北派为宗...... 振轩始倡风雅于城南, 著隐语集成暨小琅寰仙馆谜语数种...... 卒年才二十耳......
北派谜面习惯取七个字, 整齐一致; 南派长短任其自然, 不加限制。又南派词句都要转一转文, 北派只是多取京话, 不拘文俗。前列各刊物《春声》、《云龙雾豹》都偏于南,《秋影》、《神州菁华录》、《国华》则南北兼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上海三联书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