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演绎 》 话说唐僧 》
那烂陀寺的中国留学僧(3)
冯宝善 Feng Baoshan
大约在十月初,玄奘与那烂陀寺差来迎接他的四位高僧见面了。玄奘在他们的迎引下,走了七由旬,到一处寺庄。寺庄为目连本生的村子。在寺庄里吃了斋,没多久,又有二百余僧人与千余位善信,持着幢盖、花香前来欢迎。在众人的簇拥与唱经声中,玄奘终于来到了仰慕已久的那烂陀寺。从在长安听说起那烂陀寺,到亲临其境,时间不足五年,但五年来经历的种种遭逢,种种磨难,其艰难困苦,可谓九死一生,在踏进那烂陀寺山门的那一刹那,玄奘的思绪已经飞得很远很远。
关于那烂陀寺的由来,根据玄奘的记载,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寺院的南边菴没罗园中有一大池,池中有龙,名那烂陀,因为在它的旁边建寺,故名那烂陀寺。另一种说法是,如来佛行菩萨道的时候,为大国王,在此地建都,怜悯孤穷,常常举办惠施,物念其恩,故号其地为施无厌地。
那烂陀寺的鼎盛时代,在公元6~9世纪,其故址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县巴尔贡村。12世纪末,伊斯兰教入侵,寺院被毁,以后便长期沉寂无闻。直到1861年,英国的考古学者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有关记载以及附近出土的碑铭,对遗址作了初步的勘察发掘,才使它重新为世人所知。今天的那烂陀遗址,如茵的碧草,挺拔的椰树,伞盖般的菩提树,蓊蓊郁郁的榕树,已被修建成一个绿地公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那烂陀寺这块地盘,据说原为菴没罗长者的庄园,是五百位商人花了十亿金钱买下,施舍给了佛陀。佛陀在这里说法三个月,商人中多有证道成佛的。在佛陀涅槃以后,帝日王敬慕佛教,在这里修造了一所寺院。帝日死后,他的儿子觉密、觉密的儿子如来、如来的儿子幼日、幼日的儿子金刚,代代相承,子继父业,不断修造,到了中印度王,续为添造,经过前后六代人的努力,多所寺院连成一体,终于成就了它空前的规模。《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段文字,专门描写那烂陀寺的庄严富丽:
庭序别开,中分八院。宝台星列,琼楼岳峙,观竦烟中,殿飞霞上,生风云于户牖,交日月于轩檐,加以渌水逶迤,青莲菡萏,羯尼华树晖焕其间,菴没罗林森竦其外。诸院僧室皆有四重重阁,虬栋虹梁,绿栌朱柱,雕楹镂槛,玉础文,甍接摇晖,榱连绳彩。印度伽蓝数乃千万,状丽崇高,此为其极。
《大唐西域记》则具体描述了它昌明发达的佛教学术事业:
僧徒数千,并俊才高学也。德重当时,声驰异域者,数百余也。戒行清白,律仪淳粹。僧有严制,众咸贞素,印度诸国皆仰则焉。请益谈玄,渴日不足,夙夜警诫,少长相成。其有不谈三藏幽旨者,则形影自愧矣。故异域学人,欲驰声问,咸来稽疑,方流雅誉。是以窃名而游,咸得礼重。殊方异域欲入谈议,门者诘难,多屈而还,学深今古,乃得入焉。于是客游后进,详论艺能,其退飞者,固十七八矣。二三博物,众中次诘,莫不挫其锐,颓其名。若其高才博物,强识多能,明德哲人,联晖继轨。至如护法、护月,振芳尘于遗教;德慧、坚慧,流雅誉于当时。光友之清论,胜友之高谈,智月则风鉴明敏,戒贤乃至德幽邃。若此上人,众所知识,德隆先达,学贯旧章,述作论释,各十数部,并盛流通,见珍当世。
的确,那烂陀寺的繁盛,表现在它美轮美奂的外观,更体现在它的内质。就在玄奘来到这儿的时候,寺内僧徒中常住主客达万人之数,并学大乘兼十八部,乃至于俗典《吠陀》等书,因明(逻辑)、声名(文字)、医方、术数等理论,也都在他们的探讨范围之内。僧徒中,能够熟解二十部经、论的,有一千多人;熟解三十部经、论的,有五百多人;熟解经、论五十部以上的,也有十人。寺内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探讨学问的风气很盛,每天都有上百处的讲座,僧徒学习勤奋,纪律也极严明,建寺七百余年,从无一人因为品质道德的问题被社会上指责。寺院也因此赢得了上至国王,下到百姓的钦重,国家划拨了百余邑为其供养,每邑二百户,日进粳米、酥乳几百石。有僧田作充足的供给,寺内僧徒衣食无忧,专心向学,各有所成。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西游记 |
|
|
王立群作序(1) | 王立群作序(2) | 楔子(1) | 楔子(2) | 楔子(3) | 楔子(4) | 华阀裔孙(1) | 华阀裔孙(2) | 华阀裔孙(3) | 净土寺出家(1) | 净土寺出家(2) | 游学大江南北(1) | 游学大江南北(2) | 求法缘起(1) | 求法缘起(2) | 求法缘起(3) | 求法缘起(4) | 杖策孤征(1) | 杖策孤征(2) | 杖策孤征(3) | 杖策孤征(4) | 杖策孤征(5) | 杖策孤征(6) | 穿越西域各国(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