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徹底破解二十篇謀局之謎:隱藏的論語 》
《論語》二十卦(3)
新燕頓旺 Xin Yandunwang
《子路第十三》:十三為同人卦。正通天下。上天下火的卦象,六二與九五位各得其所,各安其位,表明正位而天下通和。《彖》曰:“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意思是說:君子看到天火各就其位,天下政通人和,就應該懂得發現事物之間的規律,分門別類地掌握它。“子路”一篇闡述為政的原則和規律,就如同師法天地自然,一如“同人”的卦意。
《憲問第十四》:十四為大有卦。應天而行。《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上火下天的卦象,柔得尊位是說六五爻居尊位,此象內乾表示內心堅毅,外火表示品德文明正大。外火依據內天來運行,如同太陽一樣大有。《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竭惡揚善,順天休命。”意思是說:君子看到這個卦象,就應該懂得製止錯誤的言行,發揚優良美德去創造美好的命運。“憲問”篇緊緊扣住“剋、伐、怨、欲不行焉”的主題,勸人改過遷善,即此意。
《衛靈公第十五》:十五為謙卦。謙和禮讓、平易近人。《彖》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這是一段勸人培養謙虛美德的話,自古為人傳揚。他說:天道如月的圓缺,總是損滿益謙;地道如風吹高山,水流窪地,總是損滿益謙;鬼神常常懲罰自滿的人而增加謙虛人的福報;人總是喜歡謙虛而厭惡自滿的人。謙虛的美德讓居上位的人更加高尚,讓居下位的人不可侮慢。謙卦卦象為地上山下,外平易而內高明。《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póu)多益寡,稱物平施。”意思是說:君子看到謙卦,就應該懂得謙虛下人,對人一視同仁。按理謙卦是六爻皆吉之卦,可我們知道,“衛靈公”一篇寫了孔子在陳絶糧一事,其起因是衛靈公問軍事方面的事情,孔子沒有答復,選擇離開衛國造成的。所以“衛靈公”全篇,都是講述孔子內心極通達高明,而外示平庸、名利不達的一面,至高明而道中庸,這就是事人時“謙”的美德。
《季氏第十六》:十六為豫卦。天時地利人和。《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tè),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豫卦為上雷下地,一個陽爻統領五個陰爻,表明弱者服從強者之象。地為順,雷為動,地應雷感,是天地的規律,所以行軍打仗會順利。但是我們應該註意:雷為聲,雷後有雨,能潤萬物,使大地出現蓬勃生機。所以豫卦的意義是順應天時地利,行軍建國都很順利。《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意思是說:看到大地響春雷,先王便作禮樂、修德以祭祀天地和祖先,表示感恩。因為這是上天普潤大地萬物的卦象,所以先王表示對上天和祖先的尊敬。我們看“季氏”一篇,季氏用武力而伐顓臾,與地應雷感、普潤萬物顯然不同,他不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勢。所以孔子提出“以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的觀點,反對窮兵黷武的行為。接着本篇又闡述如何辨別善惡以進德,使自己“立於禮”的觀點,可以說“季氏”一篇是對本卦內涵的深刻揭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同心出版社 |
|
|
作者簡介 | 序:《論語》是生活中的一面鏡子 | 《論語》今註逐個捉(1) | 《論語》今註逐個捉(2) | 《論語》今註逐個捉(3) | 《論語》今註逐個捉(4) | 《論語》今註逐個捉(5) | 《論語》今註逐個捉(6) | 《論語》今註逐個捉(7) | 目錄(1) | 目錄(2) | 目錄(3) | 學以致用(1) | 學以致用(2) | 本立而道生(1) | 本立而道生(2) | 真抓實幹才有真纔實學(1) | 真抓實幹才有真纔實學(2) | 態度决定一切(1) | 態度决定一切(2) | 態度决定一切(3) | 態度决定一切(4) | 知人識禮(1) | 知人識禮(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