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新華社記者筆下的神秘大陸:多彩的非洲   》 第46節:瀕臨滅絶的非洲犀牛(2)      高秋福 Gao Qiufu

  隨着國際市場上對犀角需求量的激增,犀角的價格猛漲。據肯尼亞野生動物專傢埃斯芒德?布拉德勒—馬丁博士說,從上個世紀初至1975年的七十多年中,國際市場上犀角的批發價格上漲21倍,而從1976年至1979年的四年中,又上漲20倍,達到每公斤675美元。零售價格更是高得驚人。1979年,東南亞地區犀角的平均價格是每公斤8707美元,也門竟打破一萬美元大關。而今,由於犀角已成為禁賣品,價格更是猛漲,據說在中東的黑市上每公斤竟高達3萬美元。因此,犀角早就被人稱為“白金”。
  犀角價格的飛漲,刺激了非洲內外一些人的貪欲,促使他們走上“謀財害牛”的邪路。他們不顧非洲各國和國際上嚴禁獵捕犀牛的規定,掀起空前猖獗的偷獵活動。偷獵起初多是個人行為,使用弓箭長矛,規模不大。而今,偷獵者往往結成團夥,手中握有自動步槍、輕機槍等現代化武器。非洲犀牛,特別是黑犀牛,因為長在頭顱兩側的眼睛視力很弱,很容易大批遭捕殺。在東非的肯尼亞、烏幹達和坦桑尼亞三國,從1970年至1980年的十一年中,有近百分之九十的黑犀牛被偷獵。據非洲犀牛小組主席凱斯?希爾曼說,東非的黑犀牛每年減少大約2500頭。黑犀牛七歲成熟,妊娠期十五個月,每胎産一仔,兩胎間隔一般為四年,生殖率是很低的。因此,靠自然生育是很難補償每年如此巨大的損失的。
  鑒於這樣一個嚴重情況,人們為保護犀牛免於滅絶提出種種建議。其中,一些心情激忿的人提出,既然犀牛主要是因為其雙角而招來殺身滅種之禍,那就幹脆組織人力,搞一個“割角運動”,把所有犀牛的犄角都鋸掉,使犀牛不再是貪得無厭的偷獵者捕殺的目標。這一被譏為“去角保命”的建議,有點不切實際,實行起來很睏難。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在1977年將犀牛列為瀕危動物,嚴禁犀角和犀牛其他器官進入市場,嚴厲打擊犀角走私活動。同時,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國際聯盟、世界野生動物基金組織和一些非洲國傢,在1981年聯合發起一個世界性的拯救犀牛運動。運動要求非洲各國加強對天然動物園和保護區的巡邏,嚴懲偷獵者,以盡快製止偷獵活動。
  非洲國傢對保護犀牛生存問題極為重視。有的國傢通過了嚴懲偷獵的立法。1992年,斯威士蘭立法規定,偷獵一頭犀牛判刑五年,同時要處以高額罰金。有的國傢為防止偷獵,將犀牛運送到較為安全的國傢野生動物園,加強保護。有的國傢,像肯尼亞,將所有犀牛都命名、編號,在其頭部係上感應器,以便隨時掌握其行蹤。還有一些犀牛完全喪失的國傢,諸如烏幹達、贊比亞、博茨瓦納, 近年分別從肯尼亞、南非等擁有犀牛較多的國傢引進一些犀牛, 重新啓動自己的“犀牛畜養事業”。南非、莫桑比剋、津巴布韋等國傢,則開始修建跨國野生動物園,共同努力保護犀牛和其他野生動物。非洲犀牛基金會前不久宣佈,非洲的白犀牛已從1999年的10400頭增加到2002年的11700頭。該基金會人為,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好兆頭”。
  對非洲犀牛的保護和發展持樂觀態度的,當然不衹是非洲犀牛基金會一傢。近幾年來,南非投入幾百萬美元,加強犀牛的保護和繁衍,使犀牛數目出現增加的趨勢。因此,2002年2月,南非有人放風說,他們想提出一項建議,逐步解除對犀角貿易的禁令,有組織地開放犀角貿易市場。這種想法一露頭,就遭到許多非洲國傢和國際保護野生動物組織的反對。他們認為,犀牛的生存危機遠未從根本上化解,解除禁令衹能給非法犀角交易打開方便之門,最終導致犀牛的滅絶。在一片反對聲中,那項建議胎死腹中,未能正式出臺。
  最近,從肯尼亞,從津巴布韋,又傳來一些犀牛遭捕殺的消息。這說明,保護犀牛這一珍貴物種的鬥爭一刻也不能放鬆。
  (2003年10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第1節:令人動情的非洲(1)第2節:令人動情的非洲(2)第3節:非洲之巔遠眺(1)第4節:非洲之巔遠眺(2)
第5節:東非裂𠔌行(1)第6節:東非裂𠔌行(2)第7節:美麗而神奇的大湖(1)第8節:美麗而神奇的大湖(2)
第9節:皚皚赤道雪第10節:月亮山傳奇(1)第11節:月亮山傳奇(2)第12節:山國山情(1)
第13節:山國山情(2)第14節:腹地邊鎮第15節:花都亞的斯亞貝巴(1)第16節:花都亞的斯亞貝巴(2)
第17節:剛果河上兩都城(1)第18節:剛果河上兩都城(2)第19節:好望角風雲(1)第20節:好望角風雲(2)
第21節:攀登桌山第22節:南非雙城記第23節:丁香血淚(1)第24節:丁香血淚(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