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万里长城纵横谈   》 第四编 民族融合(4)      董耀会 Dong Yaohui

  汉在河西长城设了哪四郡?
  汉朝时称今天的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也就是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为河西。西汉武帝与匈奴战争的前期,从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为了消灭匈奴的主力,武帝发起了7次较大的进攻作战,都取得重大胜利。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两次与匈奴进行的河西之战,把匈奴打得大败;当年秋天,匈奴的浑邪王杀死休屠王,率领4万人降了汉朝。这之后武帝在河西设置武威、酒泉两郡,并且迁徙数十万贫民屯居于河西河南边郡。自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武帝与匈奴之战后,匈奴受到重创,国力、财力、军力、都遭受巨大损失;被逐出漠南、河西,失去阴山、祁连山水草丰盛地区,退居漠北荒原。汉朝也因财力紧张,战马大大减少,不能迅速恢复重建骑兵兵团。双方都力避正面交战。武帝采取以戍防为主,威慑为辅的政策。公元前111年,又在河西增设张掖、敦煌两郡,与先前设置的武威、酒泉合称河西四郡。并在河西、河南用大批士卒戍边垦田。此后10多年里,武帝不仅修缮了秦长城,而且在河西四郡辖境增筑河西长城和外长城及烽燧,亭、障。河西长城东自今永登境与秦长城相接,西经武威、永昌、张掖、酒泉、敦煌以北,到达新疆罗布泊一带。河西四郡的建置,既加强了西北边境的防御,又起着开发西域、保护通往中亚的交通大道“丝绸之路”的作用。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的目的是什么?
  在汉代,西域是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西汉时期为了保护西域交通大道的安全和便于对西域的管理,不仅历时30年,将东起兰州黄河北岸的“河西长城”逐渐向西延伸至新疆库尔勒附近,而且还在库尔勒西的乌垒城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西域的安定,不受匈奴贵族的武力袭扰,兼调解各国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矛盾、纠纷。如乌孙国的贵族内部发生矛盾时,西域都护郑吉和继任者韩宣都先后积极支持解忧公主及其子元贵靡,从而稳定了乌孙国势。又如匈奴郅支单于多次兴兵袭扰乌孙,夺掠乌孙人民,赶走乌孙的牲畜,严重破坏了乌孙人的正常生活。郅支单于还向大宛国勒索岁贡。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假托朝命率军讨伐郅支单于,经过激战,击毙了郅支单于,降虏千余人,从而稳定了西域的局势。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地区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辖。
  苏武在什么地方牧羊?
  苏武,字子卿,是个威武不屈,困苦不移的人。汉武帝时任中郎将。曾数度随大将军卫青越长城出击匈奴,后为代郡太守。公元前100年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并威胁归降,苏武不从,被幽闭于大窖中,不给饮食。苏武以毡毛和雪为食,数日不死。又被放逐到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犹坚持汉节示志,白天依它为杖,晚上与它同床而卧,经年累月,汉节上的毛全都脱落了。历尽艰难困苦,度过了19个春秋。公元前87年,汉与匈奴和亲,匈奴单于不得已放苏武等人归汉,公元前81年,苏武还抵长安,被拜为典属国。苏武崇高的气节受到了汉族和匈奴广大人民的尊敬,苏武牧羊北海的事迹被后人编成歌、剧、故事,广为流传。
  “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
  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各部,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向汉元帝请婚,元帝以宫女王啬(字昭君)出嫁给呼韩邪单于。王昭君容貌丰美,仪态大方,通情识理,深得呼韩邪单于的倾心敬爱,特加称号“宁胡阏氏”,意思是通过这次和亲,将与汉家建立永远和好安宁的关系。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卒,昭君与他一起生活了3年,生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单于位由呼韩邪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是为复株累若鞮单于。雕陶莫皋为呼韩邪大阏氏所生,按匈奴“父死妻其母(非亲生母)”的风俗,昭君要再嫁雕陶莫皋,依照中原的伦常规范,她不愿意这样做,故上书成帝表示不愿改嫁,要求归汉,汉廷从尊重匈奴的习俗考虑,敕令她:“从胡俗”。这样昭君又顾全大局与呼韩邪父子两代结合,再嫁给复株累若鞮单于,并生了两个女儿。昭君出塞的数十年内,在她的影响下,汉匈关系一直处于和平相处状态,北方边郡出现了空前安定的景象。后世把昭君出塞做为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的象征,并衍生许多动人的佳话。
  长城区域分布的五胡十六国是怎么回事?
  东汉以来,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迁到长城以内和黄河流域一带居住。至西晋时,由于内迁各族长期与汉族交往,逐渐由游牧走向定居的农业生活,但大多保留着部落组织和各自的民族语言习俗。西晋灭亡后,这些少数民族和汉族贵族在北方和巴蜀先后建立了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和夏等16个割据政权,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混战,直至北魏统一北方,这种局面才告结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内北方各少数民族越过长城入主中原,加强了和汉族的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
  石敬瑭为什么要割让“燕云十六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编 历史沿革(1)第一编 历史沿革(2)第一编 历史沿革(3)第一编 历史沿革(4)
第一编 历史沿革(5)第一编 历史沿革(6)第一编 历史沿革(7)第一编 历史沿革(8)
第一编 历史沿革(9)第一编 历史沿革(10)第一编 历史沿革(11)第一编 历史沿革(12)
第一编 历史沿革(13)第二编 建筑遗存(1)第二编 建筑遗存(2)第二编 建筑遗存(3)
第二编 建筑遗存(4)第二编 建筑遗存(5)第二编 建筑遗存(6)第二编 建筑遗存(7)
第二编 建筑遗存(8)第二编 建筑遗存(9)第二编 建筑遗存(10)第二编 建筑遗存(1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