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民國的才子佳人:現代作傢的婚戀與創作   》 三、“衹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張兆和(1)      王鳴劍 Wang Mingjian

三、“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张兆和(1)
  1“我說我很頑固的愛你”
  1929年8月,瀋從文以小學畢業的資歷,被鬍適破格聘為吳淞中國公學講師,給大學一年級學生講授“小說習作”和“新文學研究”等課程,開始了他浪漫的愛情傳奇。
  生性膽小、靦腆的瀋從文,初次登上大學講臺的心境,既興奮又緊張。雖然課前作了充分的準備,可當走上講臺,看見黑壓壓一大片慕名而來的學生,懷着好奇的眼光盯着自己時,他仍然感到手足無措,大腦一片空白,事先準備好的話語竟一個字也想不起來。心裏越是着急,越是不知道如何開口,他衹好背對學生,在黑板上寫下五個字:“請等五分鐘”。參見巴金:《懷念從文》,《記丁玲》,第4頁。時間在不知不覺的流逝,教室的空氣似乎凝固,一些心地善良的女學生也開始替他緊張起來……瀋從文終於開口了,但緊張並沒有消除,備課中滾瓜爛熟的東西也變得支離破碎。十多分鐘,他就將預定一小時的授課內容講完了。瀋從文再一次陷入窘迫之中,他冒着汗、紅着臉,在黑板上寫道:“我第一次上課,見你們人多,怕了。”一個“鄉下人”的第一次教學就在學生們瞠目結舌中結束了。課後,學生們議論紛紛,一些自命不凡的教員也跟着起哄,鬍適不以為然,反而為他開脫:“上課講不出話來,學生不轟他,這就是成功。”參見凌宇:《瀋從文傳》,第254~255頁。
  瀋從文來中國公學上課之前,在文壇已嶄露頭角,在社會上也小有名氣。當聽說他來中國公學執教時,很多學生都想一睹尊容,英文係一年級學生張兆和也在其中。
  1935年,張兆和的父親與蔡元培先生的合影。張兆和(1910—2003),出身名門望族,原籍安徽合肥,在蘇州長大。張傢是當地聲勢顯赫的大族,擁有良田萬畝,在肥西築成圍子,人稱“張傢老圍”。曾祖父張樹聲是李鴻章統率下的淮軍儒將,曾出任兩廣總督和直隸總督。祖父也曾出任過管理司法的四川臬臺。父親張武齡,非祖父嫡生,和瀋從文的父親一樣,是人傢過繼的。張武齡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傢,在蘇州創辦樂益女中,倡導新式教育,飲譽一時。凡貧寒人傢和工人女兒,一律不收學費。張聞天、侯紹裘和匡亞明等,先後在樂益女中任過教。張兆和有兄妹十人,母親在她十歲那年就不幸去世,她從小由保姆帶大。在張氏傢族中,元、允、兆、充姐妹4人,個個蘭心蕙質,所嫁夫君更是大名鼎鼎。元和嫁給了昆麯名角顧傳玠;允和在姊妹中排行第二,常以二姐相稱,既以昆麯傢聞名於世,更以語言學家周有光的夫人為人所知;充和在姊妹中排行第四,不僅精於古典詩詞文賦,還是位造詣甚高的書法傢、學貫中西的學者。著名詩人卞之琳曾癡戀於她近十年,為她寫過詩集《裝飾集》,後來她成為美籍德裔漢學家傅漢思的夫人。在家庭的影響下,張兆和姐妹自幼喜歡新文學,傢裏不僅訂有《小說月報》、《新月》等刊物,幾姊妹還自辦了一份名叫《水》的文學刊物。
  張兆和出身名門,身材窈窕,膚色微黑,天生一副大傢閨秀的氣質,在中國公學讀書時是公認的校花。1928年,在中國公學讀書時的張兆和。因喜歡新文學,對瀋從文的作品自然不陌生。聽說瀋從文來校任教,便與好友選修了他開設的課程。
  不知起於何時,課堂裏一位美貌沉靜的“黑貓”(同學取的小名)女生,引起了瀋從文的註意。經打聽,他方知這位使他目眩神迷的女生是英文係的張兆和。時年26歲的瀋從文,早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因在少不更事時,為馬澤蕙春心萌動,無奈造化弄人,蓓蕾初放的愛情,卻夭折於馬澤淮的騙局,給他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乃至在很長的時間裏,他對女人都存有偏見,甚至認為平凡“女人真不必提!我看不起女子”。雖然如此,瀋從文並非絶望於初戀的“被騙”,衹是對女子的要求更高。誠如他說:“我最理想的是女子必聰明得你說一樣她知道十樣,你說的她明白,不說的她也明白。她一定又美麗,又尊貴,又驕傲,才能使我發瘋發癡。”《記丁玲》,第49頁。在北京的艱難歲月,生存不易,對異性的愛也衹限於紙上談兵。如今小有名氣,溫飽無憂,驀然所見的“黑鳳”張兆和又正合自己對女人的理想標準,一見鐘情自然難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蘇雪林:“精神貞操之重要,更在肉體之上”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1)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2)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3)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2)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3)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5)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6)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7)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8)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9)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0)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1)
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3)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1)二、“愛在右,同情在左”(2)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3)三、“愛了一個人,即永久不改變”(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