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疏證   》 第46節:公冶長篇第五(6)      楊樹達 Yang Shuda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臣明恥之,丘亦恥之。
  《學而篇》曰: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又曰: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大戴禮記?曾子立事篇》曰:足恭而口聖而無常位者,君子弗與也。巧言令色,能小行而篤,難於仁矣。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顔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衛靈公篇》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藉人乘之,今亡矣夫。
  《白虎通?三綱六紀篇》曰:朋友者,何謂也?朋者,黨也。友者,有也。《禮記》曰:“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之交,貨則通而不計,共憂患而相救。故《論語》曰:“子路雲: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
  顔淵曰:“願無伐善,
  《老子》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偽尚書?大禹謨篇》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無施勞。”
  《荀子?修身篇》曰: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橫行天下,雖睏四夷,人莫不任。勞苦之事,則偷儒轉脫,饒樂之事,則佞兌而不麯。橫行天下,雖達四方,人莫不棄。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禮記?禮運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孟子?梁惠王上篇》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子曰:“已矣乎!吾末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後漢書?張奐傳》曰:時竇太後臨朝,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謀誅宦官,事泄,中常侍曹節等於中作亂。以奐新徵,不知本謀,矯製使奐與少府周靖率五營士圍武,武自殺,蕃因見害。奐遷少府,又拜大司農,以功封侯。奐深病為節所賣,上書固讓,封還印綬,卒不肯當。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述而篇》曰: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又曰: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孟子?公孫醜上篇》曰:昔者子貢問於孔子曰:“夫子聖矣乎?”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節:前 言第2節:陳寅恪序第3節:自 序第4節:學而篇第一(1)
第5節:學而篇第一(2)第6節:學而篇第一(3)第7節:學而篇第一(4)第8節:學而篇第一(5)
第9節:學而篇第一(6)第10節:學而篇第一(7)第11節:學而篇第一(8)第12節:學而篇第一(9)
第13節:學而篇第一(10)第14節:為政篇第二(1)第15節:為政篇第二(2)第16節:為政篇第二(3)
第17節:為政篇第二(4)第18節:為政篇第二(5)第19節:為政篇第二(6)第20節:為政篇第二(7)
第21節:為政篇第二(8)第22節:八佾篇第三(1)第23節:八佾篇第三(2)第24節:八佾篇第三(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