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 第46节:在故乡的中学里(2)      大江健三郎 Kenzaburō Ōe    许金龙 Xu Jinlong

  --来到这里访问,我首先想到的是《万延元年的Football》开首部分的详细描述,是在森林斜坡上发现"涌出之水"的蜜三郎,像是精神恍惚地仔细看着那泉水的场面:
  我在水洼边屈身弯腰,想要直接吮吸那"涌出之水",却被一个感觉所攫取--仿佛唯有这小小水洼明亮的水底才存留着白昼的光亮,那里一颗颗青灰色、朱红色和白色的圆形小石粒,还有略微将水弄浑便会卷扬而上的微细沙砾,以及在水面微微震颤着的一切,正是二十年前我在这里所看到的东西!攫取我的,便是这么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不断涌流着的泉水,也与那时喷涌、流动着的水流完全相同,这是一种充满矛盾可对我来说却是绝对具有说服力的感觉。而且,这感觉直接发展成了另一种感觉--现在屈身蹲在这里的我,与曾经弯下卷起的膝头蹲在那里的儿时的我并非同一人,在那两个我之间也没有持续的一贯性,现在屈身弯腰蹲在这里的我是不同于真我的异质之他人。现在的我,丧失了真我自身的身份认同①。无论在我的内心还是外表,都没有能够恢复的线索。水洼里透明且细微的涟漪发出汨汨声响,听上去是在告发我:"你这家伙真像是老鼠。"
  对,写在那里的有关"涌出之水"的记忆,对我来说非常特别。这还是刚进新制中学那会儿的事,当时我总在思考有关"时间"的问题。时间不能重复。河里流动着的水也不总是同样的水。这个水在下一个瞬间就不再是同样的水,但是水流看上去却依然相同,在感觉上也是依然相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而且,时间好像也是如此。进入森林后,"涌出之水"在铺积着山枫那些染上红色的叶片处流淌着,那是现在的水。在下一个瞬间,虽然已经不是现在的水,可看上去却依然相同,当时,这也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从这种事物开始,我继而认真思考了时间以及生命。后来也是如此,每次回到村子都要去那里看看并作相同思考,然后,在其他新的场所仍然作如此之感触。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森林里,在德国的湖岸边。森林里的"涌出之水"成了我感受时间的原型。
  --根据小说中的记述,读者也会第一次认识到自己以往的体验,意识到"啊,我也确实有过如此眺望河水的经历"。
  现在,"村子"里也洋溢着悠闲的氛围,其实,来到这里后我就感觉到了。您在《请亲自擦干自己眼泪之日》文艺文库版的跋里所作的有关故乡的记述,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篇跋本身是您于一九九一年写下的:
  从战争时期森林里峡谷村庄的氛围,到战后邻镇成立的新制高中、围绕自行车的逸话,牛尾巴料理,木车,胜利者品牌的红色圆盘唱片……围绕这些具体细部之回忆的中心,是由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那一整天形成的构造体,形成从身为孩童的我向家族、学校、村里的社会以及国家蔓延而去的悲剧性紧张构造体。进一步说,那个紧张构造体,在从个人内心至整个国家的全过程,都被笼罩在旧宪法背景下的天皇那巨大阴影之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文/铁凝(1)第2节: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文/铁凝(2)
第3节: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文/铁凝(3)第4节:多余的序言 文/莫言
第5节:作家生活五十周年来临之际第6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1)
第7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2)第8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3)
第9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4)第10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5)
第11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6)第12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1)
第13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2)第14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3)
第15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4)第16节:立志要当小说家(1)
第17节:立志要当小说家(2)第18节:与渡边一夫先生的交流(1)
第19节:与渡边一夫先生的交流(2)第20节:与渡边一夫先生的交流(3)
第21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1)第22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2)
第23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3)第24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4)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