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甲午悲歌--北洋水師的覆沒   》 8投降失節可恥      鄭彭年 Zheng Pengnian

  1895年2月12日上午8時,伊東亨在旗艦“鬆島”號上正準備下令各艦出擊,一艘插着白旗的北洋兵艦“鎮北”號迎面開來,駛至距“鬆島”號1000米處停下。片刻,侍從來嚮伊東報告:“中國‘廣丙’艦長程璧光攜來降書欲見司令。”伊東問:“現在人在哪裏?”侍從答道:“在甲板上。”伊東說:“那麽就將他帶來。”
  一會兒,程璧光來了,嚮伊東深深鞠了一躬,厚着臉皮恭恭敬敬地雙手將降書呈上。伊
  東心想,這一定是丁汝昌的復書,半月前曾托英國兵艦帶給丁汝昌的勸降書起了作用。伊東展開降書一看,衹見上面這樣寫着:“革職留任北洋海軍提督軍門統領丁,為咨會事:照得本軍門前接佐世保提督來函,衹因兩國交爭,未便具復。本軍門始意决戰至船沒人盡而已。今欲保全生靈,願停戰,將在島現有之船及劉公島並炮臺軍械獻給貴國,衹求勿傷中西官員兵勇民人等之命,並許其出島歸鄉,是所切望。如彼是允許可行,則請英國水師提督為證。為此具文咨會貴軍。請煩查照。即日見復施行。”
  半月前伊東確有勸降書給丁汝昌,其中說:“大廈之將傾,原非一木所能支。若見勢不可為,即以全軍艦船權降與敵,從國傢興廢這方面來看,實在是些些小節,何足挂懷?我可以對天發誓,敢請閣下暫遊日本。切願閣下積蓄餘力,以待他日貴國中興之時,宜勞政績,以報國恩。”丁汝昌看了,嗤之以鼻,將它丟在地上。
  此外,北洋教習瑞乃爾見軍心渙散,也曾勸降說:“事勢至此,徒多殺生靈,毫無益處。請以船械讓敵,兵民尚可保全。”丁汝昌毅然拒絶說:“我必將戰至船沒人盡而後已。”像這樣一個赤膽剛烈的人,怎麽會突然嚮敵人投降呢?
  原來這是一件大冤案。道臺牛昶炳等懦夫為推卸罪過,將主降的責任強加在已死的丁汝昌身上,這封降書是丁汝昌死後別人寫的。時人泰萊證言道:“汝昌固無僥幸保全性命之念,早已有誓死之决心。既有誓死之决心,自不致死於既降以後。”事實確是如此,那天早晨丁汝昌服毒自殺後,一些洋員與諸將集中在牛昶炳傢中議降,公推“鎮遠”管帶楊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被楊嚴詞拒絶。後來洋員浩威倡議,藉丁汝昌的名義投降,並親自起草降書,擬就後譯成漢文,由牛昶炳署以北洋海軍提督之櫻由此可見,牛昶炳等的行徑極為卑鄙無恥,使丁汝昌蒙受冤屈十餘年,至宣統二年(1910年)纔得到昭雪。
  再說伊東亨看了降書很高興,以為它真的是丁汝昌所寫,便召集第一遊擊隊司令海軍少將鮫島圓規、第二遊擊隊司令海軍少將相浦紀道、“鬆島”號艦長海軍大佐威仁親王、聯合艦隊參謀長海軍大佐出淚重遠等開會討論納降問題。
  諸將主張除接收軍艦炮臺外,其他人員一律加以逮捕。伊東反對道:“丁提督乃清國海軍名將,自居北洋水師提督職位以來,辛苦經營,十年如一日,而今日之戰術又有所可觀,其伎倆决非可欺侮的。”他作主,寫了復書,全文如下:“拜讀貴翰,敬悉一是。小官因擬於明日收納現屬臺端所有之艦船炮臺及其他全部軍用品,至其時刻、方法等細節,當於明晨臺端對本書作確答時協商。軍用物品一切繳小官之後,小官當令我艦船一艘平安護送臺函中所指定之人員及臺端一同至被雙方認為妥善之地點。但既如前述,按小官個人之意見及關懷,希望臺端前來我方,暫在我國等待戰爭之結束。此不但為臺端一身之安全計,相信為臺端之將來亦應如此也。同時,小官保證臺端在日本必能受到充分待遇。但倘若臺端必欲返回鄉裏,小官當隨臺端之希望。至於臺端欲以英國艦隊司令長官為保證人一項,小官認為並無必要,蓋臺端軍人之名譽,實小官所堅信不渝者也。茲將擱筆,小官希望臺端於明日10時以前對本書作一確答。”此書交程璧光帶去,同時贈丁汝昌香檳酒、威士忌酒和葡萄酒各一打,及廣島産的串柿,以示厚意。是日下午3時,程璧光攜帶復書及禮物離開日艦“鬆島”號,返回劉公島。
  2月13日上午9時左右,程璧光攜帶假冒的“丁提督書”,至“鬆島”艦,伊東接見。程璧光悄然說:“丁提督昨夜作此書付諸使者後,服藥自殺,‘定遠’艦長劉步蟾和劉公島陸軍指揮官張文宣也相繼自殺。”說罷,將信遞給伊東。伊東聞丁汝昌自殺身亡,很覺惋惜,靜默須臾,然後展信閱讀。其全文如下:“頃接復函,深為生靈感激。承賜禮物,際茲兩國有事,不敢私受,謹璧還,並致谢忱。來函約於明日繳交軍械炮臺船艦,為時過促,因兵勇卸撤軍裝,收拾行李,稍需時候,恐來不及,請展限。定於華歷正月二十二日(2月16日)起,由閣下進口,分日交收劉公島炮臺軍械並現在所餘艦船,决不食言。此復,肅請臺安。”
  伊東看畢假冒的“丁提督書”,很覺滿意,便寫一復書,由程璧光帶回。其全文如下:“小官頃接華歷一月十八日(2月12日)水師提督丁汝昌來函,但據賫此函前來的使者口述,水師提督丁汝昌業已自殺,不勝哀悼。關於繳交軍艦炮臺及其他軍器,請展限至華歷一月二十二日一事,當在左開條件之下予以承認。其條件,即限於本日下午6時由一負責中國士官前來我旗艦,就上述軍艦炮臺及其他軍器之繳交,並就放還在威海衛之中國人及外國人事項訂定確實條約若幹項。小官緻故水師提督丁汝昌的最後一函說,繳交時刻及其他細節當於明日與提督協商决定。茲該官既已逝去,此等細節希與負有代理丁提督同小官協商任務的官吏協商。茲並須明言,為此項協定前來我旗艦的士官應為中國人,不得為外國人;凡是中國人,小官將予歡迎。”
  13日下午5點半,劉公島道臺牛昶炳在程璧光陪同下來到日本旗艦“鬆島”號,代表中國陸海軍和伊東亨會議。當然這是乞降,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牛昶炳一概答應。不過他對日方提出的“投降之中國將弁,將由日兵監護押送國外”一條有難色,衹得低三下四地小聲說:“請令赴芝罘(煙臺)如何?”伊東厲聲說:“不行!”牛昶炳不敢再說。
  2月14日下午3時半,牛、程兩人又來“鬆島”號,將中國陸海軍將弁、洋員的花名册、編製表以及負責武器、炮臺、艦船的官員名單交給伊東,並說:“昨日答應貴國的諸條件,諸將及外國人不服,請廢除‘日兵監護’一條。”又說:“貴官誠能垂恩典,使得海路赴芝罘,即望外之幸。”
  伊東沉思良久,最後說:“那麽‘康濟’艦仍歸中國,用以載送丁汝昌等之靈柩,海陸將弁及外國人一並就便搭乘去芝罘。”牛昶炳、程璧光兩人大喜,行禮謝恩,顯出一副怯弱者的可恥嘴臉。於是中日雙方簽訂《威海降約》十一條。其主要內容是:中西水陸文武官員立誓不再與聞戰事;劉公島士兵由日兵護送遣歸;交出一切器械、兵艦、炮臺;於16日上午9時以前,各艦中西官員一律遷出,船上水手、水師從15日開始遣返;“康濟”艦不在收降之例,以供北洋海軍及陸路各官乘坐去煙臺。
  2月17日上午8時30分,日本聯合艦隊開入威海衛,旗艦“鬆島”鳴炮21響,樂隊奏《君之代》,一隊隊日軍分別進駐各炮臺和收繳的艦艇。中國的黃竜旗被降下,太陽旗在各處升起。劉公島、日島的炮臺及水師、魚雷隊各營和殘餘的“鎮遠”、“濟遠”、“平遠”、“廣丙”、“鎮邊”、“鎮中”、“鎮北”、“鎮南”、“鎮東”、“鎮西”號10艦全歸日本所有,編入聯合艦隊。
  當天下午4時,“康濟”艦升火開航,它載着海軍提督丁汝昌、海軍右翼總兵劉步蟾、護理海軍左翼總兵楊用霖、盡先都司廣東大鵬協右營守備黃祖蓮、道員戴宗騫、“濟遠”大副瀋壽昌等六具靈柩(記名總兵張文宣的靈柩應傢屬要求由民船運送)及陸海將弁、洋員約1000人,在汽笛嗚嗚的哀鳴聲中,冒着風雪,凄然離開威海衛港,嚮煙臺駛去。至此,威海衛完全陷落,舉世聞名的北洋艦隊徹底覆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目錄1野心初露2侵略臺灣吞併琉球
3《江華條約》與朝鮮新舊黨之爭4火燒日本公使館5《濟物浦條約》簽訂
6壬午兵變平息與大院君被擄7開化黨發動政變8甲申政變失敗
9再燒日本使館與1金玉均之死2北洋海軍檢閱與朝鮮東學黨起義
3中日出兵朝鮮4起義平息與李鴻章失策5中日撤兵談判破裂
6日本御前會議决定開戰7演出“逼宮”醜劇8李鴻章的幻想
1豐島海戰2屈辱與光榮3成歡之戰與中日正式宣戰
4“避戰保船”與“主動出擊”5平壤大會戰6黃海海戰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