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破譯張愛玲的情感密碼:哪一種愛不千瘡百孔   》 亡妻玉鳳:情路上一枚值得展示的勳章(1)      閆紅 Yan Gong

  在這場魅力大比拼中,張愛玲似乎處處落了下風,沒辦法,才華見識並不能讓性感程度水漲船高,錢鐘書就曾說過:“女人有女人特別的聰明,輕盈活潑得跟她的舉動一樣,比起這種聰明,才學不過是浮泛渣滓。”這大概是很多男人沒有掏出來的真心話。
  但鬍蘭成又有不同,小周這般可愛,他感情的天平也沒有完全傾斜到她這一邊,他反反復復強調,不管他有多少女人,他待張愛玲總是不同。又打比喻:小時候他在舅舅傢裏玩,父親去了,給那些表兄弟每人一個什麽水果,唯有他沒有。他心中略有感覺,卻也不敢怎麽樣,但見父親將他牽到沒人處,竟遞給他一個金燦燦的大橘子,他對張愛玲,也是這樣。
  鬍蘭成比喻得很好,但光聽他說是不夠的,我非常庸俗地以為,金錢即使不算檢驗愛情的唯一標準,也是重要標準之一,日後鬍蘭成狼狽出逃,把全部身傢都托付給了小周,而他和張愛玲交往的過程中,衹是“給過愛玲一點錢”。
  鬍蘭成那樣說,倒也不見得是欺騙,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自欺欺人,張愛玲之於他,像一件豪華的裘皮大衣偶爾落到一個窮女孩手中,也許不合身,也許還不舒服,穿上去捉襟見肘避長揚短,百般的不適,但她也捨不得脫下,因為它是華貴的,可以炫耀的,她珍愛它,跟別人誇大着它的好,因為就她的擁有而言,這是最有分量的一件了。
  又如文學愛好者褒揚某名著,未必有心得,拿在手裏還會覺得纍,但為了賣弄自己的水準,少不得要用上重量級的詞語,顯示自己的別具慧心。何況在當時,張愛玲這部名著,鬍蘭成擁有獨傢孤本,他那麽虛榮的人,自然更要好好地煽乎一下了。
  這並非是鬍蘭成有意欺瞞,他真心實意地希望自己更愛張愛玲,因為更愛這樣一個有才華的貴族後裔是對的,是有品位的,是跟主流社會合拍的。
  美國哲學家弗洛姆說:大衆心理,存在一種逃避機製,個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是按照文化模式提供的人格把自己完全塑造成那類人,這樣可以使自己不再孤獨與焦慮。比如說,催眠師可以暗示生馬鈴薯是可口的鳳梨,接受催眠的人就會像吃鳳梨那樣津津有味地吃生馬鈴薯。社會文化模式經常扮演着催眠師的形象,它說,你應該怎樣,害怕被社會孤立的人,就會以為自己“是”這樣。
  而這種在催眠下産生的心理,其實是一種偽思想。
  有一些特立獨行的人,嚴格摒棄這種偽思想,摸索、發掘、展現自我,米蘭?昆德拉算一個,魯迅算一個,張愛玲當然也算一個。相對於孤獨來說,他們更害怕自欺,哪怕剔出自己的血肉,他們也不能讓那種偽思想在自己的靈魂裏存身。
  鬍蘭成沒有這樣的力量,在他貌似瀟灑坦率甚至恣肆的背後,是對於社會文化模式的刻意逢迎。除了強調自己將張愛玲看得最重,他還一直聲稱,他深愛結發妻子玉鳳,儘管她相貌平庸、土氣、沒文化,但是,“我的妻至終是玉鳳”,我“幼年時的啼哭都已還給了母親,成年後號泣都已還給了玉鳳”,經歷了與玉鳳的一場死別後,“對於怎樣天崩地裂的災難,與人世割恩斷愛,要我留一滴淚總也不能了”。
  糟糠之妻不下堂,嚮來是為國人贊揚的美德,鬍適先生的情史雖然可以連篇纍牘,但他到底沒有拋棄汪鼕秀,仍然可以充任大衆心中的道德楷模。對於亡妻念念不忘,也符合國人的審美取嚮,悼亡之作層出不窮,根子可以追溯到《詩經》裏:緑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兮!一唱三嘆,人鬼情未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1)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2)精彩書評:這麽可憐身是眼中人
精彩書評:破譯張愛玲的感情密碼精彩書評:真實的張愛玲在這裏精彩書評:原來張愛玲可以這樣讀
張佩綸的光輝歲月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1)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2)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1)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2)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3)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4)就這樣老去(1)就這樣老去(2)
就這樣老去(3)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1)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2)
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1)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1)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3)她和他的相互背叛(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