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萬花樓   》 第四十六回行色匆匆星夜登程 狂飆颯颯中途落帽      李雨堂 Li Yutang

  當晚包公醒覺起來,甚為驚異,覺得還是早日回朝為妙。下了臺棚,四名排軍,扶侍包大人坐進轎中,持燈引道,一路回歸衙署。坐下思量,定了主意,發下欽賜竜牌一面,差兩名排軍,將奉旨到邊關拿調楊。狄的欽差阻擋住,不許出關,待本官進京見駕,候聖上準旨如何,再行定奪。兩名排軍奉了鈞諭,持了竜牌,連夜往邊關而去。
  包爺即晚傳進陳州知府,囑咐道:“本官有重大案情,即要進京見駕,所有出祟賑濟一事,目下民心已靖,且交貴府代辦數大,必須依照本官賑濟之法,斷不可更易存私;如有作弊,即為擾害貧民,貴府有不便之處,本官斷不諒情,必須公辦。”陳州府道:“大人吩咐,卑職自當力辦,豈敢存私自誤,以取罪戾?大人休得多慮。”是日,包公將糧米册子,存糧多寡,糧金貯下若幹,一一交代清楚,然後連夜動身。有陳州知府州縣文武得知,齊齊相送,紛紛議論道:“這包黑子做的事,俱是奇怪難猜,不知又是何故,不待天明竟是去了。包待製在本州島糶賑饑民,衆百姓人人頌德,如今我們接手代辦,比他格外加厚,有何不可。”衆官言語,不煩多表。
  巳說包公是夜催促行程,一心衹望早回王城,一路思量道:龐洪一班姦黨,妨賢病國,弄出奇奇怪怪事情,別人的財帛,你或可以貪取,楊宗保是何等之人?你想他財帛,豈非大妄人麽?吾今回朝,究明此事,不由聖上不依,扳他不倒,也要嚇他個膽戰心寒。行行不覺天色曙亮,再走一天,將近陳橋鎮不遠,天已晚了。包爺吩咐不許驚動本鎮官員,免他跋涉徒勞,不拘左右近地尋個廟宇,權且耽擱可也。薛霸啓稟道:“大人,前邊有座東嶽廟,十分寬敞,可以暫息。”包公道:“如此且在廟中將息便是。”原來一連二夜未睡,一天行走,衆人勞苦,是以包爺此夜命衆軍暫行歇止。當夜包爺下了大轎,進至廟殿中,司視道人多少着驚,齊齊跪接,同聲道:“小道不知包大人駕到,有失恭迎,萬乞恕罪。”包爺道:“本官經由此地,本境官員尚且不用驚擾。衹因天色已晚,尋個地頭夜宿,明早即要登程了,不須拘禮。況你們乃出傢之人,無拘無束,何須言罪。”衆道人道:“大人海量,且請到客堂小坐,衹是地方不潔,多有褻讀。”包公道:“老夫衹要坐歇一宵,不費你們一草一木,休得勞忙。”道人道:“小道無非奉敬些清湯齋饌,還望大人賞光。”包公道:“如此足領了。”包爺進內,衹見殿中兩旁四位神將,對面丹墀兩邊,左植蒼鬆,右栽古柏。包公進至大殿,中央東嶽大帝凜凜端嚴。道人早已點起燈火香燭,包大人沐手拈香跪下,將某官姓名告祝,禮叩畢起來。是時道人等備了上品蔬齋一席,與包公用晚膳,衆排軍轎夫另在別堂相款,不多細表。
  當晚衆道人衹言包大人在此安宿,連忙預備一所潔雅臥房,請他安睡。包公反說他們厭煩,定要坐待天明。又吩咐衆排軍役夫,一概將息,五更天即要啓程。衆排軍人等連日勞累,巴不得大人吩咐一言,各各睡去。單有包公在大殿上或行或坐,廟內道人緊緊陪伴,不敢臥睡,包公幾次催促他們去睡,衆道人道:“大人為國辛勞,終夜不睡,恐妨貴體。小道等乃幽閉之民,焉敢不恭伴大人?”包公道:“老夫路經此地,衹作藉宿,你等何必過謙。”衆道人見包公十分體貼,人人感激,不一會,又恭奉清茶。至五更天,衆軍役揩日抽身,道人早已設備燒湯梳洗。此地近離王城不遠,用膳已畢。包公先取出白金十兩,賞與道人,作香燭之資,即打轎起程。衆道人齊齊跪送,都道:“包大人好官,用了兩頓齋飯,卻賞了十兩白金。”
  不表道人贊嘆,卻說包公行了一程,已是陳橋鎮上,方到一橋中,忽狂風一捲,包爺打了個寒噤,一頂烏紗帽被風吹落。原來包公由西而東,這頂帽子在轎中吹出,落在橋口上。張竜、趙虎連忙抓搶,豈料四手搶一冠,也搶不及,竟滾落於橋下,露出包公光頭一個。包公喝道:“什麽風,這等放肆!”旁立排軍呆呆,有些答道:“這是落帽風。”包公笑道:“如此就是落帽風了。”說時,張竜、趙虎將烏紗與包公升戴好,包公一想,喚張、趙道:“着你二人立刻拿了落帽風回話。”二人一想,不好了,如今又要倒運了,忙啓上大老爺道:“落帽風乃無影無蹤之物,何處可以捕拿?乞懇大人詳參。”包公喝道:“狗纔!差你這些小事,竟敢懈俯退避!”二人道:“並不是小人們貪懶畏避,衹因無根之物難以捕拿,求乞大人開恩。”包公喝道:“該死奴才,天生之物,那有無根之理,明是你們貪懶畏勞,限你們一個時辰,拿落帽風回話。”言罷,吩咐仍回轉東嶽廟中等候。
  卻說張竜、趙虎吐舌搖頭,趙虎道:“張兄,吾二人今番倒黴了。一連幾天,路途勞累,如今又要拿什麽落帽風,這是天上無形之物,那得捕拿,實乃我二人倒運。”張竜一路思量,又道:“趙弟!此事我們辦不來的,不免去覓陳橋鎮上的保正,要在他身上將落帽風交出,若還交代不出,即拿這保正去見包大人,你意下如何?”趙虎聽了笑道:“這個主見,倒也不差。”當下二人昏昏悶悶,去尋鎮上保正,逢人便問,內中有人說,保正傢住急水鄉。二人又即查潔至急水鄉,正值保正在傢。二人動問姓名,此人姓周名全,便問二人到此何幹,張竜道:“吾二人乃包大人排軍,衹因包大人在橋上被狂風落帽,大人差吾二人找陳橋鎮保正,立刻將落帽風拿回究罪。”此人道:“二位上差既奉包大人差遣,豈無牌票,今既無牌票,衹恐真假莫辨。如無牌票,恕吾不往。”二人道:“這句話說得有理,如此你且在傢中候着,待吾請了大人簽牌,再來找你。”周全應允。
  二人一程跑回東嶽廟中,上稟包大人道:“保正要簽牌,方肯將落帽風拿出。”包公聽了大怒,二目圓睜,喝道:“兩個奴才!老夫經由的地頭,嚮不驚動別人。如今差你往辦些些小事,即要驚動保正,十分可惱!”二人啓稟道:“大人凡要拘拿,衹須憑牌票交與地方保正,便可交出犯人。”包爺喝聲:“鬍說!地方上保正衹管得地頭百姓,落帽風不是保正管領,何由驚動他們。況你二人還未知落帽風下落,擅敢妄擾保正麽!”二人隨即再稟道:“大人,落帽風實乃無影無蹤之物,教小人如何捕捉?望大人開恩見諒,饒赦落帽風,早些趕路為是。”包爺喝道:“鬍說!凡為承當衙役,總要捕風捉影,今日有了風,還捉不着麽?也罷,老夫念你二人是個不中用的,準賞差牌一面,不許驚動保正,滋擾地方,再限你們二個時辰,即拿落帽風回來問究。若再推倭,文武根一頓打死。”二人領諾,拿了牌票,垂頭喪氣跑出廟中。
  且說包公不是當真要拿落帽風,衹因這狂風來得奇怪,身坐轎中能捲出烏紗,料有些奇異之事。這包公是愛管事的官員,又知張、趙是能於差役,故着他二人捕風捉影,又不許他們驚擾地方,既免了一番周折,又免得差吏擾民之害。當下張、趙二人一路上心煩意悶,想:“如大人差我二人捉霜拿雨,也還有形可取,偏偏要捉落帽風,這就難了。”二人跑上陳橋,立定了左顧右盼,有過往多人,見二人睜目而視,不明其故,有多言的人詢他二人。二人說是奉包公所差,捕捉落帽風,衹為俟候得久了,竟不知落帽風在何處。內有一少年道:“衹有橋西側藥材店一人,名駱茂豐,且去拿他看看。”有幾個老成的道:“多言亂說!此人乃一良善人,守分營生二三十載,並不招非作歹,你這人好沒分曉。若不是此人,豈不冤屈了他!”張、趙聽了,倍加煩悶,手中摩弄牌票,站得足都酸了,衹得坐於橋欄上自言自語道:“包大人差我二人捉拿落帽風,如今尋抓不着,回去定然受責,如何是好!”二人想不着路,如癡如呆。忽見呼的一陣狂風,迎面捲將過來,二人急忙立起,四手搶拿,衹呼捉風,豈知捉不牢,反將牌票一紙吹捲過橋,猶如高放風箏一般,已捲起半空中。二人齊道:“壞了,風捉不牢,反將牌票吹去,如何回覆得包大人!”
  且說陳橋鎮東角上有一街衡,名曰太平坊,是一所小市頭。對街兩廂店鋪,來往行人不少,這陣狂風,實來得怪異,捲起牌票,吹至太平坊上,落在一副菜擔之內。那販菜的人見了,說道:“為什麽這紙當票寬大,不知何處吹來的?”遂將擔子停住,雙手拾起來看,早有張、趙急忙忙趕來,大呼道:“落帽風在此地了!”張、趙二人趕近了,要搶奪回那牌票,此人拿牢不放,反叱喝二人狂妄。張、趙也不爭辯,衹雙手並輓道:“落帽風,你可知包大人在東嶽廟宇中等候你訊問麽?快些走吧!”那販菜人嚇得發抖,即大呼道:“我是小本經紀,並不為非作惡,無端將吾拘扭作甚?”張竜道:“不管你犯法不犯法,且到包大人跟前分辯。”不問情由,二人扭住,推推拉拉,一同走了。太平坊上衆百姓一見,七言人語的喧吵,忿忿不平,一齊跟在後面,看他將販菜的抓往那一方去。
  不知此人可是落帽風,包大人如何審究,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選秀女內監出京 赴皇都嬌娥灑淚第二回八王爺蒙恩獲美 狄千金慰母修書
第三回寇公駕幸澶州 劉後陰謀換太子第四回遭洪水狄青遇救 犯中原西夏興兵
第五回小英雄受睏求簽 兩好漢憐貧結義第六回較技英雄分上下 閑遊酒肆惹災殃
第七回打死兇頑除衆害 開脫豪傑順民情第八回說人情忠姦辯駁 演武藝英傑縱橫
第九回急求名題詩得禍 報私怨越律傷人第十回受傷豪傑求醫急 濟世高僧贈藥良
第十一回愛英雄勸還故裏 恨姦佞賜贈金刀第十二回伏猛駒誤入牢籠 救故主脫離羅網
第十三回脫圈套英雄避難 逢世誼吏部扶危第十四回感義俠同伴離姦 圓奇夢賢王慰母
第十五回團圓夢力薦英雄 奉懿旨勇擒竜馬第十六回感知遇少年訴身世 證鴛鴦太後認親人
第十七回狄公子乘醉尋姦 包大人夜巡衡事第十八回狄皇親索馬比武 龐國丈妒賢生心
第十九回禦教場俊傑揚威 彩山殿姦徒就戮第二十回將英雄實至名歸 會俠烈情投意合
第二十一回薦解徵衣施毒計 喜承王命出牢籠第二十二回離牢獄三傑談情 解徵衣二雄立志
第二十三回現金軀玄武賜寶 臨凡界王禪收徒第二十四回出潼關劉慶追蹤 入酒肆狄青遇母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