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 從雅典到北京   》 第46節:回歸(3)      戴維·米勒 D.W.Miller

  奧運會研究委員會在理查德o龐德的領導下,進一步加深影響,逐漸成為國際奧委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他們的初步建議就是:削減奧運會服務設施的已被批準的費用增長,使它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並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承擔?濟變動的風險;最大限度地利用比賽和非比賽場館以及訓練場館,以小時/空間/服務為單位減少和優化使用基礎設施,以達到成本最小化;限製並減少在編工作人員;明確國際奧委會和主辦城市組委會之間的關係,使工作盡可能凝練務實。所有這一切工作都與司法委員會重新審視的憲章相關。
  龐德的精簡工作對奧運會長期的發展很關鍵。正如羅格所指出的,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技術方面的成本占預算的8%,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這一比例上升到28%。"我們必須降低預算,"他說,"必須削減和緊縮開支,不能讓它毫無節制地增長。我們不再需要有125,000個座位的奧林匹剋運動場,因為實在沒必要。"羅格經常念叨的是,以後的奧運會的規模不能超過悉尼奧運會:28個項目、272項比賽和10 651個運動員。而羅格和龐德等人關於降低財政支出的政策,遇到了他以前的帆船賽對手,現在的國際帆船協會主席加拿大人保爾o亨德?(Paul Henderson)的反對。"根據龐德的計算,組委會需要為每名參賽運動員支付3萬美元,"保爾o亨德森說,"所以說,增加500名運動員的開銷是1 500萬美元,這衹占預算的0.05%。每一屆奧運會都會有應急的辦法,實際上基建費用通常會縮減:如果在適當的奬懲手段下,新場館最後完工日期安排在頭3年,而不是後3年,就可以節省費用。"但亨德森卻忽略了新增的運動員將會影響整個管理工作,引發住宿、安全等問題。以前,奧運會後勤的費用曾達到每天1000萬美元。因此,增加500名運動員的成本應該是7000萬美元。
  鑒於近年的商業贊助不會永遠如此,羅格和龐德聯手精簡費用,並取得了相當成績。在奧運會繼續處於頂峰、聲譽日隆的時期,節約是最好的策略。根據國際贊助研究會的研究,衹要奧運五環存在,奧運會的頂尖地位就不會改變,它是世界上認可度最強的機構(78%),排在殼牌(72 %)、麥當勞 (66%)和奔馳汽車(61 %)之前。"剝除現代體育的贊助和商業化,我們還剩下什麽?"龐德追問道。"一個100年來形成的龐大的、復雜的、精心調試的機器--卻沒有燃料。"燃料的供應是充足的,就看你去不去拿。2002年,耐剋公司的創始人和老總奈特(Phil Knight)夢寐以求的目標實現了:在全球範圍內,公司的稅前收入超過100億美元。海伯格(Gerhard Heiberg)接替龐德,成為市場委員會主席,但實際上,他所處的地位非常特殊:一個風光的、控製着世界上所有組織中最高收入的職位,但這個組織卻是非盈利性的。
  安井義薄,日本兄弟集團總裁、前贊助商,在發言中說:"國際奧委會對奧林匹剋運動的所有貢獻中,最突出的是,在保留奧運會的悠久傳統和聲譽的同時,在商業上也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在傳媒和市場收入方面的增長使國際奧委會有能力給國傢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和組委會提供強有力的財政支持。超過93%的收入分配給奧運會的各分支機構。長期合同使得國際奧委會能夠提前支付組委會預算的大部分支出:自1980年以來的24年內,該項支出在夏季奧運會上增長了10倍,在鼕奧會上更是增長了30倍。同時,建立於1971年,由奧林匹剋傳播收入資助的奧林匹剋團结基金,也增長了15倍。而對大多數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來說,國際奧委會的資助是他們收入的最大來源。
  在過去的20年中,國際奧委會簽訂的轉播和國際贊助的合同總價值超過120億美元。國際奧委會嚮200多個國傢奧委會提供資助,並嚮所有參賽運動員提供旅費和住宿費用。
  20年來,傳媒覆蓋率增長驚人:220個國傢的37億觀衆得以觀看奧運會,夏季奧運會的觀看時間總計達到3 600萬小時,鼕奧會為2 000萬小時,而且這些全部是對所有人開放的免費收視頻道。國際奧委會是通過直接談判獲得這一增長的,它沒有使用代理商和第三方簽訂合同。從1984年到2008年,轉播總收入超過99.25億美元,從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1.01億美元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17.15億美元,增加了15倍;鼕季奧運會的轉播收入在1980至2006年間,從2 100萬美元增長到8.32億美元,增長了40倍。
  1980至2008年間,非美國本土的奧運會轉播權的價格也在飆升,這使得奧運會降低了對美國傳媒的依賴。
  筆者在 61章中提到過,1985年的奧林匹剋計劃(TOP)不僅為所有的國傢奧委會提供資助,對組委會相應的關鍵技術資源進行援助,還要為奧林匹剋吉祥物在220個國傢的推廣提供資助。最主要的是,TOP使國際奧委會開闢了一個新的市場空間,使它不必過於依賴轉播權收入。比較而言,TOP計劃二期不僅繼承了一期的理念,還為其他贊助商提供了機會。國際奧委會嚴格遵守與客戶的合同,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及時更新這些贊助合同。當然,它與TOP最大的贊助商之一IBM的合作沒能繼續下去,其?因是因為合同太過復雜,而且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出現了嚴重的通訊故障。但現在,贊助商們都已?知道如何在客戶中啓動廣告項目,而不僅僅是使用奧運的五環標志。

    王承教等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何振梁序言第2節:中文版序言第3節:羅格序言第4節:初創(1)
第5節:初創(2)第6節:初創(3)第7節:來自希臘的導師(1)第8節:來自希臘的導師(2)
第9節:雅典(1)第10節:雅典(2)第11節:雅典(3)第12節:遠見傢(1)
第13節:遠見傢(2)第14節:巴黎(1)第15節:巴黎(2)第16節:冷戰,熱吵(1)
第17節:冷戰,熱吵(2)第18節:冷戰,熱吵(3)第19節:普萊西德湖(1)第20節:普萊西德湖(2)
第21節:莫斯科(1)第22節:莫斯科(2)第23節:莫斯科(3)第24節:改革(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