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 》
五、白居易(5)
閔澤平 Min Zeping
政敵們拿他的母親說事,這讓白居易真正見識了人心的卑劣與人性的無恥。貶謫江州,是白居易人生的分水嶺。既然事不可為,為避禍遠嫌,他“不復愕愕直言”,“世事從今口不言”,衹是全心全意關註自己的生活。在江州呆了四年,他的仕途又暢通起來,先是被提拔為忠州刺史,緊接着被召回中央,授中書捨人,拜尚書主客郎中,加朝散大夫,轉上柱國。地位越來越高,發言的機會越來越多,但白居易卻越來越沉默寡言,越來越超脫,與各種勢力都保持相當遠的距離,他甚至不願意呆在衆人羨慕的中央機關,主動要求外放,逃離是非之地。由於他的堅持,長慶二年(822),他成為杭州刺史,繼續他心滿意足的休閑生活。看看他是如何逍遙的:
杲杲鼕日光,明暖真可愛。移榻嚮陽坐,擁裘仍解帶。小奴捶我足,小婢搔我背。自問我為誰,鬍然獨安泰?
鼕天的時候,曬着溫暖的太陽,小童僕捶着腿,小丫頭搔着背,衣食無憂,還有什麽不愜意的呢?
3.傢伎
後人對白居易晚年的選擇十分欣賞,認為他在那樣一個混亂的時期,能夠抵製功名富貴的誘惑,有效地保護自己。白居易一生親歷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七朝,他親眼看見了唐王朝是如何走嚮衰敗的,也目睹了太多的朝政之腐敗、宦官之猖獗、黨爭之殘酷、藩鎮之跋扈、戰亂之慘烈。身旁的大腕起起落落、沉沉浮浮,今日志得意滿,明朝流放蠻荒,連最好的朋友元稹都晚節不保,唯獨他巋然不動。宋人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有過精彩的分析:
白居易與楊虞卿為姻傢(白的妻子是楊虞卿從妹,楊虞卿是牛黨幹將),卻沒有受到楊虞卿的牽連;白居易與元稹、牛僧孺關係親密,而不黨於元稹、牛僧孺;他為裴度所愛重,不因裴度而飛黃騰達;李黨領袖李德裕不喜歡他(白居易寫給他的詩文他從未看,擔心看後會改變對白居易的印象),卻也沒有受到李德裕的迫害。五十八歲那年,白居易就開始了他的“退隱”,過了整整十六年的快樂生活。而當時的那些所謂名人,結局都不太好,元稹以廢黜死,李文饒以讒嫉死,裴度整日憂讒畏譏,牛僧孺、李宗閔則流放到萬裏之外。
白居易為什麽會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呢?葉夢得認為,因為他“不汲汲於進,而志在於退,是以能安於去就愛憎之際,每裕然有餘也”。後來史書如《新唐書》也認為他“完節自高”,是個賢人。生前過得滋潤,身後還能得到美名,這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貶到江州以後,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之外,白居易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喝喝酒,品品茶,寫寫詩,爬爬山了。白居易可以稱得上嗜酒吧,方勺《泊宅編》捲上說:“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首中,飲酒者八百首。”飲酒的詩就了八百詩,喝的酒就更多了。“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同李十一醉億元九》)、“花下鞍馬遊,雪中杯酒歡”(《贈元稹》)、“共把十千沽一鬥,相看七十欠三年”(《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緑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問劉十九》),都是寫他朋友一起喝酒。有時候他也一個人獨酌也,據說他有時乘興到野外遊玩,車中有一琴一枕,兩旁的竹竿懸兩衹酒壺,他抱琴引酌,好不悠然。《窮幽記》還記載,白居易的別墅裏有一個超大的池塘,上面可以泛舟。他有時就在船上宴請賓客,讓人在船旁吊百餘衹空囊,裏面裝有美酒佳餚,隨船而行。要吃喝時,就拉起,吃喝完一隻再拉起一隻,直到吃完喝完為止。
白居易也喜歡品茶,《唐才子傳》說他“茶鐺酒杓不相離”。他在詩中也這樣說:“看風小溘三升酒,寒食深爐一碗茶”(《自題新昌居止》),“舉頭中酒後,引手索茶時”(《和楊同州寒食坑會》)。
白居易的晚年,官位一直較高,收入自然不低。當太子賓客的時候,工資漲到他剛剛參加工作時的十倍,即所謂“俸錢八九萬,給受無虛月”。後來當太子少傅,工資高得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閑人”。退休以後,還有百分之五十的工資作為養老金:“壽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經濟狀況良好,就要講究生活質量。喝酒也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在村頭山間,這時的白居易要追求品味格調,他往往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詩,一面操琴,旁邊有傢僮奏《霓裳羽衣》,小妓唱《楊柳枝》。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崇文書局 |
|
|
一、王維(1) | 一、王維(2) | 一、王維(3) | 一、王維(4) | 一、王維(5) | 一、王維(6) | 二、李白(1) | 二、李白(2) | 二、李白(3) | 二、李白(4) | 二、李白(5) | 二、李白(6) | 二、李白(7) | 二、李白(8) | 二、李白(9) | 二、李白(10) | 二、李白(11) | 二、李白(12) | 二、李白(13) | 二、李白(14) | 二、李白(15) | 三、 杜甫(1) | 三、 杜甫(2) | 三、 杜甫(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