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类 》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46節:逍遙東海,尊王攘夷成霸業(10)
劉緒義 Liu Xuyi
衛懿公時,狄人伐衛,衛師喪師失地,懿公被殺,衹剩下700餘人逃過黃河,立戴公,公元前660年齊桓公接到求救,派公子無虧帥兵為衛戍守,並接濟他們馬和祭服等物,戴公死後,齊桓為之立文公,並派兵幫助衛人築城。
公元前661年,狄人伐邢,齊桓公發動宋、曹等國一同救邢,迎邢君至齊,護其寶器,又為其築城。在齊國的幫助下,一時間,"邢遷如歸,衛國忘亡"。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齊、魯、宋、陳、衛、曹、許等八國軍隊討伐楚國,指責楚國不嚮周天子納貢,即"包茅不貢"。這次聲勢浩大的討伐迫使楚國承認錯誤,阻止了南方"蠻夷"的北上。
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內訌,齊桓公聯合諸侯保住太子鄭的地位,並擁立太子鄭為王,即周襄王。
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大旗,一方面贏得了周王室和諸侯國的好感和信任,另一方面也壯大了齊國的勢力與威信,為他的國內改革贏得了一個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
後世三國時的曹操大概就由此受到啓發,在衆軍閥逐鹿中原之際,他率先以勤王的命義,"挾天子以令諸侯",使自己一下子站到了正義(正統)的立場之上,為自己未來的"事業"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衹不過,曹操的一些做法招致了人們的不滿,被稱之為"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而桓公自始至終就沒有人對此非議。
第二,管仲改革。
管仲出任齊相之後,不久就在齊國推行了一係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是戶籍制度改革。即實行國野分治,相當於今日的城鄉分治差不多。本來,西周就有國都和鄙野之別,但齊國沒有實行。這一次管仲改革,就是把齊國分成"國"和"野","叁其國伍其鄙"。國中設二十一鄉,其中工商六鄉,士十五鄉。每五傢為一軌,軌設軌長。每十軌為一裏,裏設裏司。每四裏為一連,連設連長。每十連為一鄉,鄉設良人。再為臣設三卿,工設三族,商設三鄉,澤設三虞,山設三衡,加強管理。對於野,以三十傢為一邑,邑設邑司。十邑為一卒,卒設卒帥。十卒為一鄉,鄉設鄉帥。三鄉為一縣,縣設縣帥。十縣為一屬,屬設大夫。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屬大夫分別治理。並劃分各級官員的職權範圍,屬大夫管形獄,縣帥管劃分田界,鄉帥管一般政事,要求他們兢兢業業,不許荒廢政事,不然處以刑罰。每年正月,五屬大夫要嚮桓公匯報述職,桓公根據政績來進行奬懲。
其次,實施"相地而衰"的土地稅收政策,就是根據土地的好壞不同,來徵收多少不等的賦稅。這樣使賦稅負擔趨於合理,同時又提出了"井田疇均"、"無奪民時"的指導原則,提高了人民的生産積極性。又提倡發展經濟,積財通貨,設"輕重九府",觀察年景豐歉,人民的需求,來收散糧食和物品。又規定國傢鑄造錢幣,發展漁業、????業,鼓勵與境外的貿易,齊國經濟開始繁榮起來。
其次,實行兵民合一。周製,鄙人沒有兵役,衹有勞役。管仲規定士鄉的居民必須服兵役。每傢出一人為士卒,每軌為一伍,伍由軌長率領。每裏五十人為一小戎,小戎由裏司率領。每連二百人為卒,卒由連長率領。每鄉兩千人為一旅,旅由良人率領。五鄉一萬人為一軍,十五鄉共三軍,桓公、國子、高子各率一軍。農閑時訓練,由戰事時出徵。這樣既提高了士兵戰鬥力,也不必支付養兵的費用。另外,為解决武器不足的問題,規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贖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贖罪,犯輕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贖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屬贖罪,銅用來鑄兵器,鐵用來鑄農具。訴訟成功則要交一束箭。從此,齊國的兵器也漸漸充足起來。
通過上述一係列改革,終於使得原本疆域較大的齊國各方面的實力都強大起來。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今河南蘭考)會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參加,對齊桓公極力表彰。這是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標志着齊桓公的霸業形成,其霸主地位得以確立,齊桓公在位43年期間多達15次召集諸侯會盟,先後滅掉31個小國。因此,孔子後來稱贊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此外,齊桓公在策略上還采取了剋已成信,和睦諸鄰的辦法,如歷次會盟,雖然桓公心有不順,但在管仲等人的力諫之下,盡量剋製自己的欲望與情感,做到了剋已以修信於諸侯。
如公元前681年,齊國和魯國在柯地會盟,但中間發生了一件事,魯國的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劍竟然登上衹能是國君坐的高壇,當時兩國國君正歃血為盟,曹沫突然拔劍,左手抓住齊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劍逼近他,正在大傢被嚇得不知所措時,管仲跑上去橫在二人中間,在這種情勢下,齊桓公答應歸還魯國土地,會盟之後,齊桓公有憤憤之氣,在衆人的建議下想毀約,但管仲不同意,勸說桓公不要因一時不快,失信於天下。桓公強忍住氣,答應守約。於是歸還給魯國以前被侵占的棠、潛兩邑,讓魯國作為南邊的屏障;"諸侯聞之,皆信齊而附焉"。此後又歸還衛國以前侵占的臺、原、姑、漆裏四邑,讓衛國成為西邊的屏障;歸還燕國以前侵占的柴夫、吠狗兩邑,讓燕國成為北部的屏障。桓公五年春(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盟,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齊桓公九合諸侯之後,欲封泰山,禪梁父,封泰山不是普通君王就可以做的事,那是天子纔有資格的。管仲因此固諫,齊桓公開始不聽,但他後來還是聽了,這就是他的剋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 | 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 | 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 | 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 | 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 | 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 | 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 | 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 | 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 | 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 | 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 | 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 | 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