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论语》感悟 》
第46节:诚信之道(8)
于丹 Yu Dan
高允临死不说假话,这在北魏历史上是一个很著名的故事。
高允的勇气从何而来?它来自于一种内心的忠诚。诚信,有时候是需要大勇敢的。它需要自己内心对于一种价值的坚持,这种价值延伸出来,就已经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更多人的利益。
2007年"感动中国"的人物里面还有这样一个人, "良心医生"陈晓兰。她是上海市虹口区广中医院理疗科的大夫。她看到,这十年间医院进的医疗器材有相当多的是假冒伪劣产品,有害于患者。陈晓兰坚持揭发这事。十年中,经她揭发的假冒伪劣医疗器械多达二十多种,其中有八种已经由国家下文予以废止。
但是,这十年中,这名医生付出了什么代价呢?因为触犯了医院的利益,医院强行把她调离原来的岗位,后来又强迫她提前退休。丢了工作之后,她深入到医疗器械交易的直接环节,更坚定地去揭露更多的黑幕,所以她被很多同行指责为"叛徒"。
对我们来说,陈晓兰的勇敢其实比北魏史官高允的勇敢还要有价值。这不仅仅关系到她个人的诚信,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说,她的良知成为整个社会风尚的一副净化剂。就是这样一个弱女子,成了广大患者的一道保护屏障。
陈美丽和陈晓兰,不过是两个普普通通的弱女子,但是你能说她们内心的力量就单薄吗?这种力量坚强而庞大,我相信它会有非常大的反响。这样的力量推展起来,从一个人到整个社会,对一个国家影响巨大。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需不需要诚信?对此,《论语》中就有过很多阐述。孔子曾经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他说,治理有千乘马车这样的一个中等偏大的国家,该怎么做呢?无非就是几件事,第一就是"敬事而信"。治理者一定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政务,信实无欺,这是一个出发点。接下去,"节用而爱人"。也就是说,要能够节约财政开支,关爱百姓。让百姓做事时,要怎么做呢?"使民以时",按照四时节序,应该怎么用就怎么用,调剂好忙闲,而不要违背这个天时,不要在农忙的时候让老百姓服很多的劳役。
孔子提出的治国之道,其基本出发点就是诚信,主持国家政务的人要讲信誉。真要有信誉,不仅仅对国家好,对于发布政令的人本身也有好处。
《论语》中还有这样的话:"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子张》)孔子的学生子夏说,一个君子要在建立起信誉、赢得老百姓的信任之后,才可以让百姓们去干活,不管是让他们服兵役,服徭役,还是去干什么,老百姓这时都会心甘情愿。如果老百姓没有对这个执政者产生信任,就会觉得执政者是在虐待自己。如果一个忠臣去进谏,也要先赢得君主的信任,先在君主面前树立起信誉才行。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君主就会觉得你在诽谤他。那样的话,后果就不太妙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孝敬之道(1) | 第2节:孝敬之道(2) | 第3节:孝敬之道(3) | 第4节:孝敬之道(4) | 第5节:孝敬之道(5) | 第6节:孝敬之道(6) | 第7节:孝敬之道(7) | 第8节:孝敬之道(8) | 第9节:孝敬之道(9) | 第10节:孝敬之道(10) | 第11节:孝敬之道(11) | 第12节:孝敬之道(12) | 第13节:孝敬之道(13) | 第14节:孝敬之道(14) | 第15节:智慧之道(1) | 第16节:智慧之道(2) | 第17节:智慧之道(3) | 第18节:智慧之道(4) | 第19节:智慧之道(5) | 第20节:智慧之道(6) | 第21节:智慧之道(7) | 第22节:智慧之道(8) | 第23节:智慧之道(9) | 第24节:智慧之道(10)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