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 》
挫折中的磨励(1)
马瑞芳 Ma Ruifang
在百家讲坛主讲人中,王立群是唯一一位教过小学、中学、大学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教师。
这样的教育经历,大概可以申请进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了。
王立群还是教过中小学除体育课外所有课程包括音乐课的教师。
这,怎么可能?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是得从王立群自己当年考学的因缘说起。
王立群初中时用一半时间做“农民工”。高中一年级,休学一年,代父尽孝,回到山东故乡照顾祖父,做了一年农民。铺下身子干各种各样的农活,十六岁的少年,深夜扛着“三八大盖”步枪,揣着从来不上膛的一粒子弹护秋……
这些经历越加让王立群感到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一回到学校,他就急切地扑进知识的海洋,争分夺秒地学,头悬梁锥刺骨地学。
1965年,王立群高中毕业考试,几门理科主课:平面解析几何、代数、物理、化学、俄语,全部100分。
接下来就是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人生最重要的关口,高考。
那时,有句流行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1960年我高中毕业,高考前声明报中文系,同年参加高考的哥哥姐姐对我好一顿臭骂:你又不是数理化不好,学“第三类”干嘛?没志气,没出息,没前途!我采取“我行我素”的态度回答“我乐意!我喜欢!你们管不着。”我其实有恃无恐,父母尊重我个人选择且说“行行出状元”。看来,王立群当年并不喜欢也不乐意搞文学,他打算靠读高中的优异成绩奔理科的锦绣前程了。
时隔七年,小学毕业被打入另册的命运影影绰绰向王立群招手。
毕业前夕,学校把毕业生招来开会,规定每个考生报考志愿的类别:
某同学可以报考绝密专业;
某同学可以报考机密专业;
王立群可以报考一般专业。
王立群不论文理,所有功课平均分达到97分,几门主课总是考100分。他品学兼优,高一做班长,高二做校团委委员,高三做学生会主席。可是,这一切的一切,一概没用。他只能报一般专业。
在对考生分三、六、九等的“等级观念”下,王立群比“文革”中知识分子“臭老九”提前若干年成了“老九”。
爷爷的家庭成分又对孙子的前途起决定性作用!
一般专业就一般专业吧,王立群报了清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打算将来做建筑工程师。搞建筑,总不能算是绝密,算是机密吧?学习成绩总能起点儿作用吧?
王立群以为自己这个理想是能够实现的,他高考发挥正常,根据教师测算,他的考分名列前茅。即便清华大学在河南招一名建筑系学生,也应该是他。
高考发榜了。
某某同学接到北京大学的通知……
某某同学接到清华大学的通知……
某某同学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通知……
某某同学接到开封师范学院的通知……
某某同学接到河南某师范专科学校的通知……
发通知的学校从高向低,王立群的心一次又一次下沉,下沉,再下沉……
他报的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全部发榜了,王立群没接到任何一个学校的录取通知。
一位比王立群少考三十分的同学接到河南某学院的录取通知时,王立群彻底死了心:他又落榜了。
王立群怎么也没想到,时间过去了七年,爷爷那几亩地怎么还这么重要,这么要命啊?!他当然想不到,也不敢想,这种极“左”的做法,不仅决定着他这个普通学生的命运,还决定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高考落榜的学生一般面临两种选择:或者就业,或者复习一年再考。王立群及父母很清醒,王立群不管怎么复习,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都改变不了他明年再次落榜的命运。对王立群来说,成绩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已经被打入另册,他在娘肚子里时,他的命运就决定了。他即便才如绣虎,文似雕龙,也都白搭、白搭、还是白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家讲坛 |
|
|
一 谁是最受欢迎的主讲人(1) | 一 谁是最受欢迎的主讲人(2) | 二 为什么必须观众喜欢(1) | 二 为什么必须观众喜欢(2) | 三 《百家讲坛》是不是“魔鬼的床”(1) | 三 《百家讲坛》是不是“魔鬼的床”(2) | 四 学术为什么要向大众传播(1) | 四 学术为什么要向大众传播(2) | 五 我们应该怎样走上讲坛(1) | 五 我们应该怎样走上讲坛(2) | 六 观众想在《百家讲坛》那里看到什么(1) | 六 观众想在《百家讲坛》那里看到什么(2) | “开坛元勋”和“一千零一人”(1) | “开坛元勋”和“一千零一人”(2) | 公路铁路饭店通票(1) | 公路铁路饭店通票(2) | “我很高兴做学术明星” | “两大好处”和“一个观众” | 于丹“酷评”和“捧哏” | 性情中人易中天 | 易中天神猴也?(1) | 易中天神猴也?(2) | 不给你这个鸡场下蛋了(1) | 不给你这个鸡场下蛋了(2)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