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品李白   》 奔亡道中的憂國之思(1)      康震 Kang Zhen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丙寅(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安史之亂”的發起者安祿山,出身於營州柳城,即現在遼寧朝陽。他因平定契丹,得到唐玄宗的賞識,先後出任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的同夥史思明本是鬍人出身,後因到長安奏事,博得了唐玄宗的歡心,被賜名思明,官至平盧兵馬使。安祿山野心極大,他多次來到長安覲見玄宗,通過種種手段贏得玄宗的信任,並在長安、宮廷中安插耳目,對日益腐敗的朝政真相了如指掌,逐漸生發起兵滅唐的謀反之心。經過長達十年秘密的準備,安祿山認為已具備了滅唐的力量。天寶十四年鼕,安祿山聲稱奉密旨討伐姦臣楊國忠,起兵範陽,率平盧、範陽、河東三鎮軍隊十五萬人,南下直取洛陽、長安。唐玄宗沒有想到安祿山會叛亂,軍事上毫無準備,當叛亂的戰鼓震動大明宮的時候,他纔匆忙佈置防禦。一時間大唐王朝狼煙四起,戰火彌漫,百姓逃亡,生靈塗炭。
  此時,懷有安邦治國之志的李白希望自己能嚮皇帝獻上滅鬍之計,拯救危亡的局面,於是攜妻子宗氏奔赴長安。同時派門人武諤奔赴東魯照顧自己的子女。在北行的途中,他寫下《奔亡道中五首》,記錄了人們在戰爭中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的哀痛及自身的處境:
  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
  萬重關塞斷,何日是歸年。
  (其一)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歸。
  愁容變海色,短服改鬍衣。
  (其二)
  談笑三軍卻,交遊七貴疏。
  仍留一隻箭,未射魯連書。
  (其三)
  函𠔌如玉關,幾時可生還。
  洛陽為易水,嵩嶽是燕山。
  俗變羌鬍語,人多沙塞顔。
  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
  (其四)
  淼淼望湖水,青青蘆葉齊。
  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
  誰忍子規鳥,連聲嚮我啼。
  (其五)
  這五首詩是我們研究“安史之亂”爆發前後李白行蹤最重要的材料之一,通過研究他的行蹤,我們對李白參加永王李軍隊的緣由就會有一個更加全面的瞭解。在這些詩中,李白先後引用涉及蘇武、田橫、崔、李陵、魯仲連等很多歷史人物的典故,訴說自己所看到的一幕幕戰爭場景,表達了自己遭逢國傢變亂之時的思想情感。
  當時,唐朝的守城將士戰死的戰死,投降的投降,李白像當年被睏匈奴的蘇武、被睏海島的田橫,也被睏在淪陷區內。他與妻子不得不換上鬍人的衣裝,趁着茫茫的月色,冒着生命危險奔赴長安,顯然,他奔走的方向與衆多逃亡人的方向恰恰相反。自己所面臨的情勢雖然萬分危急,但李白依然希望自己能夠盡快到達長安,覲見玄宗,獻上自己的滅敵大計。戰國時燕將據守齊國聊城,齊國攻剋不下,齊人魯仲連射一箭書信入聊城,燕將見信之後自殺,聊城不攻自破。李白將自己比做魯仲連,認為自己尚有救國良策,希望能夠為玄宗所用。但是,還沒等李白到達長安,戰爭形勢已經發生了急劇的轉變。從《奔亡道中五首》(其四)來看,李白的立足點在函𠔌關內(西),詩的意思是,函𠔌關以東的地區都被安史亂軍占領,所以洛陽之水、嵩山如同邊疆的易水、燕山。自己本想效法申包胥痛哭秦庭,勸說玄宗抗擊叛軍,可是現在函𠔌關以東盡為敵軍所得,形勢萬分危急。李白不得不從華山經商洛大道轉道江南,又經溧陽、杭州、金陵,隱居廬山屏風疊,靜觀形勢的變化。
  在逃亡過程中,李白還寫下《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猛虎行》、《扶風豪士歌》等詩歌,記錄了戰爭給國傢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
  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廟。
  太白晝經天,頽陽掩餘照。
  王城皆蕩覆,世路成奔峭。
  四海望長安,顰眉寡西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內容簡介作者介紹目錄
說在前頭:走下“仙壇”的李白李白是鬍人嗎貴族身份是自許的嗎(1)
貴族身份是自許的嗎(2)李白是倒插門嗎(1)李白是倒插門嗎(2)
李白是倒插門嗎(3)李白絶嗣了嗎(1)李白絶嗣了嗎(2)
李白絶嗣了嗎(3)李白倒底長什麽樣怎樣實現“鯉魚跳竜門”
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1)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2)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3)
“公主渠道”之謎(1)“公主渠道”之謎(2)“公主渠道”之謎(3)
氣宇不凡“謫仙人”(1)氣宇不凡“謫仙人”(2)將楊妃比作“飛燕”是不敬嗎(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