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傳   》 第45節:在故鄉的中學裏(1)      大江健三郎 Kenzaburō Ōe    許金竜 Xu Jinlong

  第三章
  《萬延元年的Football》
  《請親自擦幹自己眼淚之日》
  《洪水淹沒我的靈魂》
  《同時代的遊戲》
  《M/T與森林中的奇異故事》
  在故鄉的中學裏
  --這一次,得以在大江先生的故鄉愛媛縣喜多郡內子町的母校大瀨中學嚮您請教。從校捨那座搭建起來的高臺上,越過小田川,可以一直環顧到您曾在那裏生長的老屋所在的村落。過一會兒,在天色沒有黑透之前,還想請您領着我們前去森林裏以及神社,從那裏能夠俯瞰村子的全貌。
  好吧。能夠不急不忙地眺望這一帶的景色,自從校捨建成以後,我這還是第一次。寬敞的道路修了起來,河邊的堤防似乎也被整備一新。但是,森林的景緻,毋寧說,倒好像跨越六十年而回到了以往……不過,沒看到孩子的身影。近來,難道孩子們都不在外面玩耍了嗎?
  --大瀨中學的校捨,是由您的朋友、建築傢原廣司①先生所設計,於一九九二年建成的。現在從這裏可以眺望到的村落裏,那個大約一百五十戶人傢、四百人規模的峽𠔌村落裏,唯有這裏像是另一個世界般充滿現代氣息。原先生隨處引用大江作品中的意象並進行設計,聽說,這座校捨本身就是大江小說的一個隱喻。您從這裏畢業,是在一九五〇年,在那之後的半個世紀裏,叫做大瀨的這座"峽𠔌村莊",由於大江作品而成了繼承神話和傳說的那種靈魂再生的場所,而且,作為面嚮未來的力量,作為洋溢着鄉愁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場所,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成為大傢所共有的意象。
  在這個世界上,原君是最仔細閱讀我的小說的人,還是讓我諸多受教的重要朋友。雖然他是一個藝術感受性很敏銳的人,在數學領域他也非常優秀,比如,他曾以集合論為軸綫來分析我的小說,寫出了大意為"大江小說的整體,地形上的特定場所所具有的特徵"的論文,說是把我小說裏出現的各種插麯總合起來,便會與這個村子的風景相重合。他還說,把他的這個理論延伸下去,就産生了有關這座校捨的構想。從我這方面來說,頭腦裏則會清晰地浮現出行走在這座校捨任何處所的孩子的姿勢,孩子眺望村子全貌的那種姿勢。
  進入這間音樂教室,距上次也已經有十多年了。不過,或許是因為得到很好的使用,從一開始就洋溢着一種實在感……構成這個巨大圓筒狀的混凝土表面非常平滑吧?建造這座建築物時,用高壓把混凝土噴附上去的技術已經被開發出來,原先生便采用了那種技術。後來,聽說這項技術還被應用於大佛像的建造,曾在這裏工作過的人也得以被再度聘用。混凝土墻面毛坯工藝法曾是戰後劃時代的做法,其代表性建築傢是丹下健三先生,他就出身於這個愛媛縣。他的弟子那一代則是磯崎新,而比磯崎更晚一些的學生,便是原先生了。這位建築傢實施了使得混凝土表面非常光滑的工藝法,在這種新工藝法上,他與前輩有着內在的聯繫。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以蓄滿淚水的雙眼為耳 文/鐵凝(1)第2節:以蓄滿淚水的雙眼為耳 文/鐵凝(2)
第3節:以蓄滿淚水的雙眼為耳 文/鐵凝(3)第4節:多餘的序言 文/莫言
第5節:作傢生活五十周年來臨之際第6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1)
第7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2)第8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3)
第9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4)第10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5)
第11節:孩童時代發現的語言世界(6)第12節:與伊丹十三的邂逅(1)
第13節:與伊丹十三的邂逅(2)第14節:與伊丹十三的邂逅(3)
第15節:與伊丹十三的邂逅(4)第16節:立志要當小說傢(1)
第17節:立志要當小說傢(2)第18節:與渡邊一夫先生的交流(1)
第19節:與渡邊一夫先生的交流(2)第20節:與渡邊一夫先生的交流(3)
第21節:獲得芥川奬的時候(1)第22節:獲得芥川奬的時候(2)
第23節:獲得芥川奬的時候(3)第24節:獲得芥川奬的時候(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