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心靈跋涉的歷程:巴金最後23個春秋 》
在冥冥中與彭德懷對話(3)
竇應泰 Dou Yingtai
他進來了。我們註意的眼睛並沒有看清楚他是怎樣進來的。沒有挂任何勳章,一身簡單的軍服,顯得很高大,年輕。他給我們敬了一個軍禮,用和善的眼光望着我們。微笑着說:‘你們都武裝起來了。’就在這一瞬間,他跟我們中間的距離忽然縮短了。我們親切地跟他握了手,他端了一把椅子在桌旁邊坐下來。我們也在板凳上坐了。我們剛剛坐定,他又帶着笑說:‘你們裏頭有幾個花木蘭?’我們中間的三個女同志都笑了。他問我們:‘你們跨過鴨緑江有什麽感想?’一個同志說:‘我們覺得是離開祖國了。’另一個同志說:‘我們不是跨過鴨緑江,我們是坐着車過江的。’他帶着笑糾正說:‘不,是跨過的。’他拿左手抓住椅背,右手按住桌沿,像和睦家庭中的親人談話似的對我們從容的談起來。他開頭說:‘朝鮮人是個可尊敬的優秀的民族。他們勇敢、勤勞,能吃苦,能忍耐。我們來朝鮮以前對這一層瞭解得還不夠深刻。他們給日本帝國主義榨取了幾十年,現在又是遇着像美國帝國主義這樣強大的敵人。他們現在是在苦難中,因敵機轟炸,有不少的人沒房子住,也有缺糧餓飯的,我們應該盡力援助他們。他們在保衛世界和平的戰鬥中已經盡了他們的責任。’............”
巴金讀到這裏,心裏似在流淚。
那一年,在離開奉賢五七幹校回上海以後,巴金已經從紅衛兵散發的小報上,得到一點有關彭德懷的消息。當年在朝鮮坑道裏接見他們這些藝術傢的志願軍司令員,在“文革”的颶風中同樣受到了衝擊和迫害。想起彭德懷,巴金忽然感到他自己在“文革”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其實根本就算不得什麽。他是一個作傢,而彭德懷卻是一位出生入死的共和國元帥啊!他也知道彭德懷其實早在那場史無前例的動蕩之前,就已在廬山上因為一份萬言書失去了人身自由。想起彭德懷,巴金心裏的沉重感忽又增強了。他的目光又移嚮那篇早年在朝鮮寫的文稿上去。
他寫道:“聽着他淺明詳細的反復解說,望着他那慈祥中帶有剛毅和堅定的表情,我感到一股熱流通過我的全身。樸素的話語中流露出對民族、對祖國的熱愛,懇切的表情上閃露出對勝利的信心。他不倦地談着,他越談下去,我們也越感到溫暖,越充滿信心。我的整個心都被他吸引去了。我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我忘記了時間的早遲。我忘記了洞外的雪。忘記了洞內陰暗的甬道。忘記了汽車的顛簸,忘記了回去時滑腳的山路。我甚至忘記了我們在國內聽到的志願軍過去作戰的艱苦。我衹看見眼前這樣一個人。他坐得那麽安穩,他的態度是那麽堅定,他忽然發出了快樂的笑聲。這時候我覺得他就是勝利的化身了。我們真可以放心地把一切都交給他,甚至於自己的生命。我相信別的同志也有這種感覺。我們的這種尊崇的表情一定讓他看出來了,所以他接着說:‘作戰主要靠兵,自古以來兵強第一。強將不過是利益和士兵利益一致的指揮員。指揮員好比樂隊的指揮,有好的樂隊沒有好的指揮固然不行,可是單有好的指揮沒有好的樂隊也不行。個人要是不能代表絶大多數群衆的利益,他便是很緲小的。’.........”
巴金讀到這裏落淚了。因為這篇稿件讓他在二十多年以後重溫,心情竟然是沉痛的。因為他清醒地知道當年在朝鮮坑道裏接見他們的彭德懷司令員,如今早已不在人世了。他也和自己一樣遭受過非人的待遇。想起彭德懷在那場風暴中的慘死,巴金忽然感到自己反而是一個幸運者了。
巴金現在想起來,當年他把那篇文章寫成後,又應邀參加了志願軍司令部歡迎“細菌戰調查團”的大會。就在這次會上,巴金又一次見到了彭德懷,再次聽這位湖南籍將軍講的話。他晚上回到駐地,又把前天晚上寫好的《我們見到了彭德懷司令員》一稿進行了補充。他把今天在會上聽到的彭德懷講話,加入了前一篇文章。他認為這樣纔讓文稿更加豐富了。巴金並不是簡單從事的人,為了慎重,他又把這篇文稿交給身邊的同志們傳閱,徵求意見以後纔交給新華社的同志回國內發表。
讓巴金十分意外的是,他沒有想到自己寫的稿子,居然驚動了戰事繁忙,軍馬倥傯的彭大將軍。巴金更沒想到彭德懷會給自己寫來一封親筆信。原來彭德懷是看到新華社轉交他親自審閱的稿件後,纔决定嚮文章的作者說幾句話的。他希望巴金對這篇文稿加以修改。彭德懷這樣寫道:
巴金同志:
“像長者對子弟講話”一句改為“像和睦家庭中親人談話似的”。我很希望這樣改一下,不知允許否?其次,我是一個很渺小的人,把我寫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緻以
同志之禮!
彭德懷
三月二十八日
巴金很感動。他沒想到彭德懷會如此謙遜,如此虛懷若𠔌。他知道彭德懷的意見是對的,所以馬上就對自己的文章作了訂正。
“我要振奮起來,一定要利用幸存者的有限時間,再給讀者們做一點事情。我要重新拿起筆來,寫一些我熟悉的人和事,”巴金想起他在受到“專政”期間,就是因為這篇題為《我們見到了彭德懷司令員》的文章,曾經受到造反派無數次的質問與刁難。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這篇幾千字的文稿還被造反派當成了"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毒草"受到批判。上海一張報紙上還刊載了一篇《評彭德懷和巴金的一次反革命勾結》的文章,就是直接對巴金寫的《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而來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
|
|
悲劇在暮年上演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1)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2)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3)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4) | “13”--一個黑色的日子(5) | 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1) | 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2) | 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3) | 中午噩耗進傢門(1) | 中午噩耗進傢門(2) | 中午噩耗進傢門(3) | 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1) | 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2) | 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3) | 與愛交織的訣別 | 愛情起步的地方(1) | 愛情起步的地方(2) | 愛情起步的地方(3) | 愛情起步的地方(4) | 花溪,寧靜的婚夜(1) | 花溪,寧靜的婚夜(2) | 花溪,寧靜的婚夜(3) | 花溪,寧靜的婚夜(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